||
在这个网站上已经有若干博客文章讨论由大学生赵承熙枪杀无辜同学老师事件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今天开始国内和华文报纸也出现了相当多的评论文章。如果我们去细心关注一下,会看到很多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对这件事情所给出的教训和启示有很多分析,读来受益匪浅。
现在看看赵承熙事件,回头看看当年的马家爵事件,都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干下的血案。最后,在留给受害者家人和社会无法估量的悲伤和损失之后要么自轰、要么被执行死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于社会底层或者处于弱势地位的族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的爱和关怀主要来自于家庭,而承受的打击、挫折、侮辱和委屈主要来自于他周围的同事、同学、所谓朋友、校园和社会。这些都是值得大学和社会深思的。
在这个竞争残酷、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类自己开始迷失,开始丢弃爱与宽容的语言和行为,转而用歧视、嘲笑、伤害、排斥、自私与等级等等方式与态度去处理人生的细节。这种行为甚至侵入到亲人和亲戚的关系之中。当一个弱势的生命在激烈运动的社会生活中其心灵不能得到慰藉、行为不能得到赞同、成绩不能得到褒奖、失败不能得到宽容时,他的内心深处对于社会的失望和人性丑恶一面的憎恨是无法进行预测和估量的。今天社会上甚至校园里面每一个悲伤的故事都有其背后爱和宽容的元素被压抑。
我们还是多一些爱与宽容吧。当大学中的愤青去指责每一个不善的言行时,还是理智客观地站在别人角度想一想。当每一个大学生和老师在申斥、嘲笑和藐视别人时,还是先回想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古训。当每一个个体觉得自己正在主持正义、鞭鞑丑恶时,还是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是否比别人做得更好?泛泛地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也许是可以的,针对的是个体时还是斟酌再三为佳。
爱与宽容不是一种损失和付出,那是人生的大智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