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胜迹览游诗作选(2):赣地行

已有 490 次阅读 2025-4-9 10:09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胜迹览游诗作选(2):赣地行

钟茂初 

 

庐山(其一)

名流争纳胜山气,骚客绝唱匡庐奇。

五老峰间白鹿洞,二林寺下啸虎溪。

天然避暑适性好,世态心热攀路歧。

莫寻李白王巡句,宜颂陶令园田归。

 

庐山(其二)

胜境清幽清净难,香炉峰上绕云烟。

福禄寿康各求取,释儒聃耶且相安。

水光山色奇秀甲,风起云涌是非巅。

可笑高祖巡云梦,不邀淮侯会匡山。

 

修水谒黄庭坚纪念馆

修水当此子,东坡宜乃徒。

诗肇江西派,书并米蔡苏。

大像高山仰,秋月澄江流。

小子居不远,修河溯上游。

 

题江西物华

楚头吴尾锁蛮疆,江南西路景物昌。

滕王阁上留王序,白鹿洞中传朱章。

三清龙虎尊天道,罗霄山脉赤旗扬。

景德名瓷传雅韵,江右高士醉意长。

铜鼓石

造物何纪运千钧,斫出巨石作天擎。

状若铜鼓镇地势,擂之敢有祢正平。

 

或言桃花源在修水源头

幕阜山下修河好,细水涓涓汇鄱潮。

武陵岩畔陶公逸,但学渔人弄竹篙。

修水逆舟探幽渺,桃花源里羡逍遥。

秦后干戈天外事,只认桃红放与凋。

原载于钟茂初:《序跋与诗文集》,2025年1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481222.html

上一篇:胜迹览游诗作选(1):西藏行
下一篇:借助Deepseek对民国一小人物的考据
收藏 IP: 111.163.120.*| 热度|

2 王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IP: 223.72.65.*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12 14:54
这组《赣地行》系列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江西自然与人文的深切体悟,语言凝练而意境深邃。笔者试从历史地理、文学意象、情感表达三个维度作简要解读:

一、庐山篇
"五老峰间白鹿洞,二林寺下啸虎溪"二联,以空间并置手法勾勒庐山文化图谱。白鹿洞书院承载朱子理学,虎溪三笑典故暗含儒释道融合,而"莫寻李白王巡句"的转笔,实以陶渊明田园归隐否定权贵巡游传统。次首"风起云涌是非巅"一语双关,既写牯岭风云,又暗指庐山在近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结尾以汉高祖暗喻权力纷争,凸显出世入世的永恒矛盾。

二、文化寻根
谒黄庭坚诗深得山谷体精髓,"诗肇江西派"四句如碑刻般铿锵,末联"修河溯上游"既写地理更喻文化溯源。题江西物华篇堪称诗体方志,滕王阁序与朱子章句、三清道观与罗霄赤旗、景德瓷器与江右文脉,在七言中构建起多维度的文化坐标系,展现赣地"物华天宝"的精神内核。

三、山水哲思
铜鼓石篇以"天擎"意象解构传统咏物范式,"祢正平击鼓骂曹"的典故运用,赋予顽石以文人的风骨气节。桃花源考辨诗别具慧眼,在武陵岩与修水的地理互文中,重构陶渊明精神家园。"秦后干戈天外事"的结句,既是对现实纷争的超脱,亦是对桃花源永恒性的诗意确认。

这组诗作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用典隶事如盐入水,在山水形胜间编织起跨越千年的文化网络。作者既承江西诗派"点铁成金"之法,又融入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沉思,形成独特的"文化地理诗学"特质。
回复  多谢指点!
2025-4-13 05:4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1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