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漫谈科技史的双重属性与全科属性

已有 139 次阅读 2025-4-2 10:09 |个人分类:科技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漫谈科技史的双重属性与全科属性

 ——阅读与介绍张柏春教授潜伟教授、王鸿生教授的科技史发展观

陈昌春

       

       科技史资深专家张柏春教授2021年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张老师此文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史学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过,他们目前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张老师同时指出:“有趣的是,由于研究对象特殊等因素,中国史学界或多或少地疏远于科技史,为它提供的发展空间不及科技界。”

      最近阅读了潜伟教授发表的长文《科学技术史学科二级学科设置的历史及一些思考》(潜伟|科学技术史学科二级学科设置的历史及一些思考),顺便边学边谈感想。

       潜伟教授的文章,是针对1981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设置与调整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潜老师文章介绍,“2021年4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编制二级学科和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的通知》(学位[2021]7号),委托各学科评议组编制二级学科目录,要求在各单位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科建设的成果科学化、规范化,引导有关单位依据指导性目录设置二级学科,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构建自主设置与引导设置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机制,为国家开展人才培养统计工作提供依据,为社会用人部门提供参考。这份文件出台,标志着一度推行的一级学科管理为主的模式向鼓励二级学科的更精细的管理模式转变了。“

     潜伟老师回顾”1981 年 3 月,各培养单位开始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最终形成了 63 个一级学科。其中有属于理学的‘自然科学史’和属于工学的‘技术科学史’两个一级学科。1997年后,全国的学位授予开始转向以一级学科为主,科学技术史学科主要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管理,不设二级学科”后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科学技术史要不要设立二级学科?如果要设立,如何设立呢?这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讨论。”

     潜伟老师文章回顾了“科学技术史要不要设立二级学科”的得失:“1997版的学科目录中,出现了代码为0712的列于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并特别带有括号写明“(分学科,可设理、工、农、医学位)”,使之成为横跨学科门类最多的一级学科。此外还注明‘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加强了综合科技史的研究和力量,但是忽略了分科史的特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实际上,各学科点依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按照二级学科或方向培养的传统仍然被坚持着,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可以看到,理工农医等学科,1981 年前后起,欢呼继往开来、“百学”待兴的“科学的春天”的同时,总结与回顾学科历史、“重拾旧山河”之豪情弥漫在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心中。时过40多年,激情凝聚出大量的科技史硕果。如何适应形势与社会的实际及需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就成了潜伟老师所说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讨论”了。 

      潜伟老师文章介绍了科技史学科的最新政策进展:“ 2024年1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设置八个二级学科,并开始在学位授权点申请等工作中实施。“

      关于科技史自身的属性问题,潜伟老师文章称:”供了 根据2013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学技术活动发展历史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宗教及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以文献资料和实物遗存为研究依据,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潜伟老师文章还指出:“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见:最初的科学技术史学科是由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操的科学家,继承乾嘉考据的传统,依照文献考察和文物考古证据来开展科学技术的历史学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广泛吸收国外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成果后,逐渐成长起来了以人文社科学者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技术史研究,追随历史哲学、新人文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思潮,开展科学史的定量研究等,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事实上,这两种研究进路在中国都各自有很好的发展,轻视任何一种传统都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学科发展,并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两种传统逐渐结合并形成合力的趋势。“

       潜伟老师的文章,不无忧虑地指出了不争的事实:“2015年以来,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学科评估对高校学科设置和动态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批重点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纷纷被撤销。”

      最后,顺便介绍一位人文学者对于科技史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鸿生教授的《科技史研究的三个维度》(科技史研究的三个维度_国史网)。王鸿生教授的文章指出:“近几十年,科学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使“当代史”有很多科技的内容。科技史虽属历史学范畴,但其内容特殊,全然不同于艺术史、宗教史和政治史。一般而言,科技史研究有内史、外史、人物史三个维度。内史关注科技的发展,外史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人物史关注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人生。......内史、外史和人物史三个维度的划分是相对的。任何有学术意义的研究都是从问题出发的探索,而非从已有知识框架出发的学习。但内史梳理人类探索自然之谜的过程,外史剖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人物史洞察和解读科技大师的人生道路,这构成了科技史研究一个有指导意义的三维坐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张柏春教授文章提及的“中国史学界或多或少地疏远于科技史,为它提供的发展空间不及科技界”,也已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人文社科学界在科技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喜人。张老师的文章,也高屋建瓴地指出:“科技史学科是科技哲学、 科学社会学、科学文化、科学传播、科技政策、科技战略、文化遗产等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基础。在积极鼓励学科交叉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轻视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边界。......一是“尊重学科特点,追求高质量发展”,二是“ 更加重视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影响力”。”             

       我个人呢,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水文学方向的退休人士、科技史新兵,也狗尾续貂,抒发一些科技史学习体会。谈到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可以联系到我近期的一篇博文《科技史学科属性与管理或可向社会科学领域倾斜——形势所趋,与时俱进》(科学网—科技史学科属性与管理或可向社会科学领域倾斜——形势所趋,与时俱进 - 陈昌春的博文)。既然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而且在历史学、社会学等一级学科研究单位里存在不少科技史研究成果及研究者,那么,充分发挥科技史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双重属性,就变得很有必要。至于科技史“全科属性”,则是我即兴想到的比喻了。医疗中,根据医院与诊所级别,存在专科与全科之别。就科技史而言,它在科学技术整体的“全科、百科”特色,是非常明显,可以说是所有科技的历史进程概莫能外。可能只有“伪科学”除外了。我认为,在“科技史”自然科学一级学科意义上的规模及从业队伍在整体趋减或转化的现实情况下,或有望成为“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等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及新的生长点。

      我个人认为,国自科基金,可以借鉴国社科基金的做法,在“交叉科学部”设立“中国科技史”方向与特区。文化自信,是与了解历史、正视历史分不开的。单纯的科技史研究,想在一般意义的、注重所谓创新的自科领域项目竞争中胜出很难,除非天文学、历史地理等个别领域。借鉴三国时期的历史智慧"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中国科技史或可迈向“"外史不决问社科,内史不决问自科"”的内外有别、共谋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480358.html

上一篇:科技史学科属性与管理或可向社会科学领域倾斜——形势所趋,与时俱进
收藏 IP: 183.212.173.*| 热度|

3 池德龙 钱大鹏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120.229.84.*   闁搞儳鍋涢ˇ锟� | 閻犙嶆嫹 閻犙嶆嫹 +1 [2]xtn   2024-11-27 10:42
CEPT1闁汇劌瀚紞鏃堟偨椤帞绐楅柣顔芥⒒閳规帡宕i幋鐘茬疀CEPT1闁稿繘鏀卞﹢渚€骞庨幋婵嗙厬闂佸彞鐒﹂瀛樼閿涘嫭鐣卞ù锝嗙矌閺併倝鏁嶅畝鍐濞戞捁娅i幃濠勬喆閿濆鎯傛慨婵婎唺妤犳悂鎯冮崟顔炬闁硅矇鍕皻闁告帟鍩栬ぐ浣圭瑹濞戞鍟婇柡鍌涘椤棛鎲撮敓锟�5 闁靛棴鎷� ETC濠㈣泛绉撮幃搴ㄦ偋閵戯綁鎯冮崟顐㈩潬闁艰櫕鏋荤槐浼存儘閺冨倵鏁€闁规椿鍘鹃妵姘閸滅ぃC濠㈣泛绉撮幃搴ㄦ偋閵戯綁宕烽妸銊ф闁煎搫鍊块幖褍顫㈢拋鎶筋€楀☉鎿冨幘濞堟垶寰勫顓熺厵闂傚牜婢€缂嶆棃鎮介…鎺旂妤犵偠鍩栬ぐ渚€宕欐潪鎵晩闂佽棄鐗嗛鐢僈B1缂傚倹妞藉▍锟犲垂鐎n厼浠鹃柣锔哄€楀▓鎴︽煣娴h鍔ュù婧屻値鍤橀悗闈涘悑娑撳秹鎮垮Δ浣圭厐缂佹稒鐗滈弳锟�
IP: 120.229.84.*   闁搞儳鍋涢ˇ锟� | 閻犙嶆嫹 閻犙嶆嫹 +1 [1]xtn   2024-11-27 10:42
闂佸彞鐒﹂瀛樼閳╁啯笑濞戞挴鍋撶紒澶婄Ф鐎氼參鎮ч崷顓熺暠缂佸顑呯花顓㈠箑瑜忕划蹇涙嚄閻愭惌鍔ュù婧锯偓瀹犲煂鐎殿喖楠忕槐婵嬪礂閸撲礁顥楃€甸鐒﹀Σ鎼佹煣娴i璐╅悹褎鐗楅埀顑啯瀚查柤鏉戝€藉婵囨交閸ャ劌鎼ラ柛鏍ㄧ墱濞堟垹绮旈婊呮焾闁靛棗鍊界换搴ㄧ嵁鐎涙ɑ闄嶉柨娑樼焸閹佳冾潰鐠佹娊顎楅柛锔哄妼椤﹁法绮斿鍥ㄧ叄闁汇儱鎷戠槐婵嬫偋閻熸澘鐒奸柡鍕靛灣濡惧爼鎯€閸パ勫缂佷胶鍋熺划锟犳焻閳ь剛鎮扮仦閿亾瑜忛弻褔鎯€閸涱剝鍘柣銊ュ閻栬櫣绮氱捄鍝勭悼鐎电増銇炵花锟犳煂瀹ュ牜娲i弶鈺傜☉閻拷

1/1 | 闁诡剚妲掗锟�:2 | 濡絾鐗犻妴锟� |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 | 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 闁哄牜鍋婇妴锟� | 閻犲搫鐤囧ù锟�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7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