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先生未从事地质学术研究,他为保护矿产鼓与呼
——基于史料及现当代研究文献的观察
——《中国地质略论》是科普文与政论文
——鲁迅先生堪称地质与矿产科普先驱
陈昌春
经常看到宣传鲁迅先生地质先驱者地位及地质研究贡献的不同载体文章,但我觉得多是缺乏史料支持的推测与想象。那么,鲁迅先生有关地质的工作及贡献,到底有哪些,具体在哪些方面?
鲁迅先生涉及地矿研究及成果的文章,主要是合著《中国矿产志》一书、独著《中国地质略论》一文。《中国矿产志》的鲁迅先生贡献,应多是协助润色及帮着写宣传广告与扩大影响力。《中国矿产志》的第一作者顾琅先生及其事迹,可参考(被低估的中国地质学先驱——顾琅)。
那么,鲁迅先生笔名“索子”1903年发表于《浙江潮》的独著文章《中国地质略论》,写作背景与内容又是什么呢?
《中国地质略论》及《中国矿产志》的写作背景,笔者认为大体有二:第一,是鲁迅先生的南京路矿学堂同窗、东京帝国大学地矿在读生顾琅,立志编写一本《中国矿产志》,已搜集大量文献。家境平平的他,部分目的是挣点收入,以资助其国内的哥哥出国留学等。第二,是时逢浙江发表矿权抗争,鲁迅先生想为家乡呐喊与助威。
1903年,浙江同乡会等连续刊载浙江地区列强掠夺浙江矿产事件。据《迎曦楼史料丛稿 卷1 渝城话旧》(2002)一书的“收回浙江四府矿权”介绍:“......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四府煤铁各矿。四府是浙江的重要矿区。而宝昌公司并无资本,高尔伊不过是惠工公司的买办。这项卖矿活动,于二十九年(1903)初由外务部奏准,激起浙人义愤。浙籍全体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特别同乡会,议决致书国内,要求浙绅责问高尔伊,令其废约。同时浙江潮》接连发表《致高尔伊书浙江人听者!卖我浙江矿产者听者等文,谴责高尔伊“举亿万年无穷之宝藏以为献媚外人之贽见礼,图博他日之高等奴隶地位,真是狗彘不食之徒“。文章号召浙江人民奋起保卫矿权各学堂学生闻风响应... ”
鲁迅于1903年10月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他指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呼吁国人“奋袂而起”,表现了极大的爱国情怀。
鲁迅先生所受的专业科班训练,主要是采矿,而且主要是指采煤技术。鲁迅先生虽然未从事专业地质研究,但是名副其实的地质科普先驱、地质知识宣传先驱。《中国地质略论》的地质年代表,应是我国早期宣传地质年代知识的文献之一。
关于顾琅、周树人(鲁迅)合著的《中国矿产志》,笔者认为基本是顾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主要发挥配合与润色作用,为之增加了强烈的情感色彩。
1916年,顾琅先生独著的《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厚达639页。该书的多篇序言,反映了矿业有关的行业领袖与社会贤达对顾琅先生的《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的高度认可与赞赏。封面是张謇先生题签。
从现代地质科学的角度看,尽管《中国矿产志》总结了不少知识、功不可没,但在专业地质研究者翁文灏先生眼里,这本书的现代地质学意义的矿产解释还相当薄弱,多是中国传统矿产知识的罗列。至于作为《中国矿产志》序曲的《中国地质略论》,也主要现代地质知识与中国传统矿产分布的简单介绍。因此,《中国地质略论》算不上现代地质研究的成果,而只是科普性质的介绍。
关于《中国地质略论》与《中国矿产志》的知识来源,中日都有学者进行了追溯与探究。日本学者丸尾胜2020、2021、2022年相继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上)(中)(下),追溯了《中国地质略论》里的炭田知识的来源,并指出这些炭田的所在等的材源大概据于矢津昌永著的资料与李希霍芬著的 资料。中国学者的《鲁迅与顾琅早期地质作品新论——<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志>知识来源考》(2023)指出:“ 《中国地质略论》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佐藤传藏的《地质学》(1898)一书,关于煤田的内容则采自日本学者发表于《地学杂志》的《中国北部的炭田》一文和其他考察报告;《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
从浓烈的爱国情感与政论文角度看,鲁迅先生,积极响应浙江人民奋起保卫矿权的抗争,他为保护我国地质矿产鼓与呼的振聋发聩的先声,令人敬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