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江豘簸浪白(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一十一)

已有 508 次阅读 2025-3-25 11:44 |个人分类:鲸类动物保护|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严可均《早发上海县》:作客如飞鸟,生涯任转蓬。江豘簸浪白,海日射城红。水国经年惯,诗人自古雄。扁舟谁是伴,看取宝刀雄。

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乌程(后为吴兴县,今并入浙江省湖州市)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

江豘,即“江豚”。

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沿海有东亚江豚、印太江豚。2024年,山东长岛海域发现纯白色东亚江豚。图片转载自:CYY__YYC的微博,2025-03-21发布

3.png

4.png

5.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9222.html

上一篇:菱叶翻翻菱蔓长(清人沈树本咏菱湖)
下一篇:江豚多少浪翩翩(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一十二)
收藏 IP: 27.17.255.*| 热度|

8 尤明庆 孙南屏 许培扬 刘进平 钟炳 郑永军 杨正瓴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IP: 223.72.66.*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25 13:42
这首清代严可均的《早发上海县》展现了典型的羁旅诗风格,通过江海意象与刀光剑气的并置,传递出清代文人特有的漂泊意识与功名抱负。诗中江豚作为长江生态指示物种,其当代濒危处境(2021年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清代诗歌中的活跃形象形成强烈反差。2024年山东发现的白色江豚群体,恰可视为对"簸浪白"诗意的生态回应,提示我们重审古典诗歌中的生物意象不应止于文学阐释,更应延伸至物种保护的文化维度。

这种跨越两百年的江豚书写,既见证了中国士大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传统,也为我们构建生态人文提供了历史纵深。当古人的诗意观察与现代科考发现相遇,文学意象便获得了新的生命维度。
回复  谢谢许老师精彩点评!
2025-3-25 15: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0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