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2024年发表学术论文盘点 精选

已有 9234 次阅读 2025-1-1 12:0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于广大普通科研工作者而言,帽子、评奖等科研评价指标都似乎有一些遥远,难以企及,而发表论文成了为数不多的发力点,也是科研成果产出过程中,为数不多的能使上劲的工作。在反对唯论文,倾向代表作,更加综合的科研评价背景下,科研人员仍铆足了劲不断地发SCI论文,这是导致学术论文发表水涨船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进入新阶段和新境界的重要原因。

2024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SCI论文(3篇中国科学院一区,2篇中国科学院二区),6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中文卓越刊物)。论文发表的数量一般般,以后可能会随着优秀研究生渐少、科研项目青黄不接等原因,论文发表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走低。很羡慕我一哥们,他今年发表了十几篇SCI,我是很难做到他那个水平和层次。

2024年,我对发表论文似乎进入了怀疑态度,现在似乎只是延续了以往的惯性。发表论文对项目交差,完成聘期考核是有用的,也是必要的,但现阶段发表论文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现在发表SCI论文对年轻学子来说太重要了,对我似乎没有那么重要,至少不是至关重要。又到岁末年初,现在做一下今年发表论文的年终盘点,对今年发表的SCI论文进行简要回顾,这也是一种年终总结。原本打算将每篇论文进行盘点,精力有限,实在是没有精力对中文论文进行点评了。

1.Huang et al., Catena

Huang同学跟我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去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在我这儿发表了5篇中国科学院一二区SCI论文,1篇《生态学报》,这是他在我这里的最后一篇论文。这个工作采用了侵蚀因子多种算法集合模型,共有243个因子算法组合,对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发现,近40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和土壤有机碳侵蚀分别是5.91t ha-1 yr-1和0.374 t C ha-1 yr-1,并随着降雨增多而侵蚀加强,其中,土壤有机碳侵蚀增加了19%。自1999年以来,源于降雨缓慢增加和植被覆盖迅速提高,青藏高原土壤侵蚀加剧趋势减缓。

2.Liang et al., Geoderma

Liang博士是我的硕士,他毕业时我没有博士招生名额,他便在社会上等我一年又考取了我的博士。从硕士开始,今年已经是和我合作研究第6个年头了。他目前已经发表了3篇SCI论文,分别是Journal of Hydrology, Geoderma和Catena,都是中国科学院一区,这篇论文是他第二篇SCI。本研究在河北坝上地区的波罗素林场开展,采用了高密度对照配对采样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杨树衰退对土壤水分影响。研究发现:从2m土壤剖面来看,健康杨树林土壤水分存储量较耕地和草地分别降低了21.9%和16.4%。然而,杨树衰退显著增加了地表60cm深土层的土壤水分,与健康杨树相比,增加了20mm(33.5%)。

3.Li et al., Remote Sensing

大一刚结束的暑假,Li同学就给我联系,打算跟我做研究,我便安排他去青海河湟谷地跑了一个暑假的野外。从野外回来后,他就开始做各种数据分析,做图做表写论文。他勤学好问,虚心向学,今年中英文各发表1篇,另又投稿1篇SCI论文,目前处于他第4篇论文,也是第三篇SCI论文的准备中。这篇论文是他第1篇SCI论文,他在上课之余做研究,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结果。针对村庄土地利用缺乏高精细遥感数据支持解译的问题,他利用无人机航拍了河湟谷地55个村庄,精细分析了河湟谷地村庄土地利用组成、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增进对这个区域村庄土地利用的认识,为开展河湟谷地人居环境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他还将这个无人机航拍数据在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平台进行了共享。考虑Li同学年轻,为尽快打开他的学术之路,给他科研信心,因此,选择了这个开源SCI刊物,不过是中国科学院二区,似乎还凑合。

4.Liang et al., Catena

这是Liang同学的第三篇SCI,也是他今年发表的第二篇SCI。Catena是我们专业主流刊物,中国科学院分区是一区,不收版面费,这是个比较稀缺、难以拒绝的条件。因为它不收AO费,这几年也越来越难投稿了。2014年,单位给了我几万块钱设备费额度,在北京山区一个自然坡面样地上,布置了30个土壤水分观测点,显然这与常规的一个样地只做1-3个观测点相比,观测样地密度显著加密了。十年后,Liang博士将观测结果整理后发表了出来,研究发现,自然坡面上的,毛主席时代的梯田、水平阶等微地形是土壤水分重要影响因子,特别是40-70cm深土层,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位于相对平坦的梯田田块上的土壤水分观测点位,对自然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具有最好的代表性。这是我工作16年以来,为数不多获得观测设备资源而做的研究工作,最近十多年以来,我对当时的领导充满了感激之情,每次想来都感到温暖和感动,但也莫名的有几分失落。这个观测工作,除了这篇SCI论文之外,还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发表了1篇《生态学报》。

5.Yang et al.,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Yang同学2023年硕士毕业,现在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这是她在我这边做的第二篇SCI论文,也是她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研究开展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作,选择了这个国产SCI期刊,由于与该刊物的办刊方向高度一致,因此,投稿过程出奇的顺利。现在看来,投稿选对刊物是极其重要的事情。论文评审非常高效,评审意见也很有水平,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杨博士回复也体现了高水准,以极其高效的方式完成了这篇论文的评审和发表工作。研究发现,2000年之前的2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健康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之后20年随着生态工程实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健康质量呈上升趋势,到2030年还有继续改善的趋势。

论文目录

1.Yanzhang Huang, Zhongbao Xin, Guangyao Gao, Xixi Lu, Lishan Ran, Yafeng Wang, Zhiqiang Zhang.Increasing lateral transport of soil and carbon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Catena, 2024, 239:10790.

2.Xiaoyu Liang, Zhongbao Xin, Shanbao Liu, Hanyue Shen, Zhiqiang Zhang.Determination of plantation degradation promotes shallow soil water recovery in semi-arid area based on high-density plots investigation.Geoderma, 2024, 443:116839.

3.Xiaoyu Li,Zhongbao Xin.Land-us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llages in the Hehuang Valley, Qinghai, China, based on UAV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2024, 16(12):2213.

4.Xiaoyu Liang, Zhongbao Xin.Exploring the role of microtopography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water at the hillslope scale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Catena, 2024, 246:108356.

5.Junliu Yang, Zhongbao Xin, Xiaoyu Li, and Xiaoyu Liang.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2024, 10:0260.

6.赵国清,信忠保,柳金昊,刘亚玲,黄艳章,李宗善.澜沧江源区高山柏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2024,44(1):235-245.

7.刘春月,信忠保,李宗善,买尔当·克依木.基于刺槐年轮重建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年径流输沙研究.生态学报,2024,44(1):343-353.

8.林峰,信忠保,彭钟彝.青藏高原人居环境评估指标、评估框架及其时空变化.生态学报,2024,44(20):9011-9028.

9.李小宇,信忠保,杨俊柳,柳金昊.2000—2020年青海河湟谷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学报,2024,38(1):79-90,103.

10.刘春月,信忠保,秦瑞杰,张满良,刘晓.1986—2018年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水文年水沙变化.水土保持研究,2024,31(1):126-135.

11.林峰,信忠保,袁瑜贵,仁青巴珍.藏东南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60(4):583-5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466913.html

上一篇:写在岁末年初
下一篇:研究生就业原则:先就业,再发展
收藏 IP: 180.79.38.*| 热度|

27 宁利中 汪运山 周忠浩 杨正瓴 许培扬 崔锦华 王德华 王涛 郑永军 武夷山 钟炳 褚海亮 上官周平 霍小鹏 冯兆东 李文靖 代恒伟 李学宽 杜占池 王庆浩 池德龙 汪育才 朱晓刚 刘跃 刘利 王恪铭 刘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IP: 182.51.86.*   鍥炲 | 璧� 璧� +1 [1]绉戝缃戜簰鍔�   2025-3-3 10:50
娆㈣繋鐜嬭€佸笀鍥炲綊绉戝缃戜负鎴戜滑鍒嗕韩濡傛绮惧僵鐨勭鏅枃绔狅紝璁╂垜浠簡瑙e埌杩欎簺闅愬尶浜庣儹甯︿笡鏋椾箣涓濂囨鐗╋紝灏忕鏈熷緟鎮ㄧ殑鏇村绮惧僵鍐呭銆�

1/1 | 鎬昏:1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2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