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德(Jingde Cheng)的博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gdeCheng 相关逻辑,软件工程,知识工程,信息安全性工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博文

“逻辑”与“逻辑学”(3) -- 中国名人的“逻辑/逻辑学”用例 精选

已有 2557 次阅读 2024-10-31 08:18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敬请读者注意] 本人保留本文的全部著作权利。如果哪位读者使用本文所描述内容,请务必如实引用并明白注明本文出处。如果本人发现任何人擅自使用本文任何部分内容而不明白注明出处,恕本人在网上广泛公布侵权者姓名。敬请各位读者注意,谢谢!

     

“逻辑”与“逻辑学”(3) -- 中国名人的“逻辑/逻辑学”用例 

程京德

      

在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语言文字交流当中,“逻辑(λογικήόγος , logique, Logic, logik, 論理[ろんり])”是最频繁地被用到的词汇之一,同时也是最多义/歧义的词汇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逻辑”?其涵义究竟为何?对于这个问题,随便问十个人就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回答。另一方面,尽管希腊语及法、英、德语等中“逻辑”和“逻辑学”通常都是用一个词汇来表达,但是在日语和中文中,“逻辑”和“逻辑学”都可以是(但未必一定是)用两个词汇来清晰地区分表达的。所以,在理解世界各主要语言文字表达的时候,都有基于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区分清楚“逻辑”和“逻辑学”的需要。实际上,在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语言文字交流当中的绝大多数场合,“逻辑”一词并非指称“逻辑学”而是指称各种各样的具体场景,其中有些场景甚至很难说与“逻辑学”相关。本文试图澄清“逻辑”与“逻辑学”的诸多异同[1,2]。

 

中国名人的“逻辑/逻辑学”用例 

   

数学家陈省身:“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笔者论评]:陈省身先生所言之“逻辑”,应该不是指称“逻辑学”,而是指“符合逻辑规律”。据笔者观察,几乎所有以“逻辑”/“逻辑的”为前缀来修饰其它名词的语境中,“逻辑”都是指“符合逻辑规律”。

笔者在网上没有找到陈先生上面这句话的准确出典,问了ChatGPT,ChatGPT回答:“陈省身先生的确有类似的言论表述过数学的本质,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他曾在某个特定场合、时间,以“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这一表述直接阐述数学的性质。”[赞👍🏻微笑😊]

   

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2004年)[3] 

[笔者论评]:杨振宁先生所言之“逻辑”,当然不是指称“逻辑学”,应该是关于推理的“逻辑规律”,因为杨先生在文章中还说到过:“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 可是没有推演法。”。

笔者必须说明的是,在搜集中国名人的“逻辑/逻辑学”用例时,笔者发现在网上有大量网文说到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易经》中的逻辑有重大缺陷,阻碍了近代科学的诞生。”;笔者也问了ChatGPT,ChatGPT回答:“根据现有的信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杨振宁先生曾明确公开发表过“《易经》中的逻辑有重大缺陷”这一言论。关于杨振宁对《易经》或传统文化的看法,很多网传信息存在夸大和误解。虽然杨振宁曾在一些场合谈论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但他并未具体就《易经》中的逻辑发表过负面评价。一些网络文章或帖子可能误传了杨振宁的言论。如果需要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杨振宁的公开演讲、出版物或采访内容,以便了解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具体看法。”[赞👍🏻👍🏻微笑😊] 事实上,笔者在上面所举杨先生之言,是其文章中直接言及“逻辑”的唯一一处。学者们,要警惕啊!网上的数据污染!!

 

数学家丘成桐:“所有科学里,只有数学完全符合逻辑。”(2022年)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称“逻辑学”,因为是“逻辑学”,并且也仅有“逻辑学”,才能提供逻辑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数学家丘成桐:“哲学和数学都是从逻辑思考开始。公元前五百多年时,古希腊哲学家开始觉得万物里面都有个道理存在,通过逻辑思考能够将它推导出来。所以,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什么是逻辑,一直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在研究这个。”(2023年)[4]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三次所言之“逻辑”,都应该是指“符合逻辑规律”而非指称“逻辑学”,前两次是修饰“思考”,最后一次应该是指“逻辑”作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数学家丘成桐:“现在有数理逻辑这个学科,数理逻辑也是哲学的重要部分。”(2023年)[4]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称“逻辑学”。据笔者观察,以“XX逻辑”方式出现的表达,是最具云泥之差的;其中一部分是表达某种具体的“逻辑学”/“逻辑系统”,但是大部分是表达某种具体的“道理/理由”、包括许多种误用滥用(详见本系列文章后续文章)。

数学家丘成桐:“具体而言,用逻辑的方法可以推导出一批很重要的定理,这些定理永恒不变,这是引起我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2023年)[4]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符合逻辑规律”而非指称“逻辑学”。 “逻辑的方法”可以是“符合逻辑规律”的数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保障是由逻辑学提供的;但是,“逻辑学的方法”应该是指在逻辑学中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未必是可以直接应用于某个具体数学领域的。

数学家丘成桐:“没有人认为数学有可能出错,除非逻辑推导和证明的过程出了错,那是另外一回事。”(2023年)[4]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符合逻辑规律”而非指称“逻辑学”,理由与上一条相同。

数学家丘成桐:“最近我很惊讶地听说,很多数学教育家们坚持不教证明,原因是学生们不容易接受这种思考。诚然,从一个没有逻辑思想训练的学生,到接受这种训练是有代价的。怎么样训练逻辑思考是比中学学习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2016年)

[笔者论评]:丘成桐先生此处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符合逻辑规律”而非指称“逻辑学”。“逻辑思想”和“逻辑思考”可以是“符合逻辑规律”的思想和思考,然而,“逻辑学思想”和“逻辑学思考”是逻辑学家们所关心的思想和思考,不是中学生们能够涉及的。

 

数学家张寿武:“数学作为一种逻辑的艺术,我认为数学是‘逻辑的艺术’,因为它不只是一个逻辑,如果只是逻辑那是比较枯燥的,它是把逻辑学艺术化。”(2024年)[5] 

[笔者论评]:张寿武先生此处分别言及了“逻辑”和“逻辑学”。所谓“数学是‘逻辑的艺术’”似乎既可以解释为“数学是(数学家们)运用‘逻辑’的艺术”,亦可以解释为“数学是由‘逻辑’构建出来的艺术”。前一解释中的‘逻辑’,即便是替换为‘逻辑学’似乎也无妨;而后一解释中的‘逻辑’似乎是艺术的构成元素,无可用‘逻辑学’来替换。至于“比较枯燥”的“一个逻辑”,则显然是在指某个逻辑系统,应该是指称“逻辑学”。

 

经济学家马光远:“观点相左都能得诺奖,经济学不是科学,它是一种逻辑。”(2024年) 

[笔者论评]:马光远先生所言之“逻辑”,应该是指某种“怪物”(详见下文)而非指称“逻辑学”。显然,马光远先生不认为“逻辑”是一门科学,否则,其对经济学的“不是科学”之断定就不符合“逻辑”了。以诺奖颁给观点相左的经济学家作为理由来断定经济学不是科学,似乎是在指摘经济学不像诸多科学(其实“科学”本身需要准确定义)那样有唯一的正确性判断标准;而在断定“经济学不是科学”的同时却还断定“它是一种逻辑”,那么这种“逻辑”绝对不应该是“逻辑学”或者“逻辑系统”,因为无论哪种“逻辑学”或者“逻辑系统”,都有其唯一的正确性判断标准的。而至于这种“逻辑”究竟是什么,当然是来自言者自身的解释才是最权威的,笔者不敢妄下结论。笔者的感觉是,这似乎是“逻辑”一词的某种误用。[关于“逻辑”和“逻辑学”的误用滥用实例及分析,详见本系列文章后续文章。]

 

语言学家王力:“逻辑和语言的问题所包含的范围很广,本文所讲的逻辑和语言的关系,只是讲形式逻辑,而且主要只是讲演绎逻辑和语言的关系,也就是讲概念,判断,推理和语言的关系。”(1961)[6]

语言学家王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互相交际,交流思想,就必须运用逻辑和语言。逻辑和语言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这两者的关系,会有助于我们自觉地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从逻辑方面来分析不同词句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逻辑和语言的能力。”(1961)[6] 

语言学家王力:“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1961)[6]

[笔者论评]:王力先生的文章[6]是专门讨论“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的,按照王力先生自己在文中的定义,文中所言之“逻辑”,既指称“逻辑学”(科学),亦指作为“逻辑学”之研究对象的“逻辑”(现象)。王力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大家,文章[6]又是专门讨论“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的,即便如此,笔者认为,如果要百分之百地理解清楚王先生文章之内容,那么仍然有区分清楚“逻辑”与“逻辑学”之异同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程京德,“‘逻辑’与‘逻辑学’(1) -- 起源、定义、异同”,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科学网博客,2024年10月12日。 

[2] 程京德,“‘逻辑’与‘逻辑学’ (2) -- 欧美名人的‘逻辑/逻辑学’用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科学网博客,2024年10月23日。

[3]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杂志,27卷1期,2005年。

[4] 丘成桐,“数人生”,人文清华讲坛,2023年。

[5] 返朴公众号,“专访数学家张寿武:曾经我最想解决的是ABC猜想”,2024年10月15日。

[6]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二)逻辑和语言”,中华书局,1980年;原载:《红旗》1961年第17期,1961年。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1919-1457785.html

上一篇:“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误解误用实例分析(4) - 所谓“数学公理化”的谬误
收藏 IP: 120.75.245.*| 热度|

6 郑永军 尤明庆 冯兆东 雷蕴奇 朱林 曾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