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mLife | 微生物Argonaute利用磷脂酶D增强其抗病毒免疫能力

已有 451 次阅读 2024-9-25 15:19 |个人分类:mLife|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png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的文章“Catalytically active prokaryotic Argonautes employ phospholipase D family proteins to strengthen immunity against different genetic invaders”已在mLife网站正式上线。研究团队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原核Argonaute(pAgo)可以利用偶联的磷脂酶D(PLD)共同抵御不同外源DNA,而且PLD增强了pAgo介导的对单链DNA病毒的免疫能力;另外,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这类pAgo可以提高大肠杆菌的基因编辑效率。该研究凸显了高度多样的pAgo通过偶联其他效应蛋白共同抵御外源遗传元件的多样机制,并为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提供了新的元件。

3.png

pAgos在微生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赋予宿主菌抵御外来遗传元件入侵的能力。具有催化活性的pAgos利用寡核苷酸作为向导识别并切割外源核酸发挥主动免疫功能,而缺乏活性残基的pAgos能够利用辅助效应蛋白触发流产感染(Abi),从而实现免疫。该研究揭示了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pAgo通过偶联辅助蛋白提升其共同抵御不同遗传元件入侵的新机制。

该研究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嗜盐古菌pAgos与磷脂酶D(PLD)家族蛋白在基因组结构上紧密偶联。随后通过分子遗传学实验对来源于Natrinema pellirubrum的NpAgo-PLD系统(APAP)研究发现,二者形成了一种强化的免疫系统。在Haloarcula hispanica中单独表达NpAgo无法干扰质粒DNA转化,但当pAgo与偶联的PLD蛋白(AgaP)共同表达时能够显著降低质粒的转化效率,并可以清除宿主细胞中的外源质粒DNA。通过对活性位点突变发现,当AgaP的催化残基发生突变后,APAP无法对质粒产生免疫,证明了APAP对质粒DNA的免疫依赖于AgaP的催化活性,而不是Ago自身的催化中心(图1)。

4.png

图1 APAP系统抵御质粒DNA

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对APAP系统介导的病毒防御能力进行了探究,发现NpAgo蛋白单独表达时能够对单链DNA病毒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但当NpAgo和AgaP蛋白同时存在时,对病毒的免疫效果显著增强,表明pAgos与PLD蛋白在抗病毒防御中具有协同效应,AgaP可以增强Ago介导的病毒免疫。该研究还证明了APAP系统可以在不引发细胞死亡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病毒增殖,显著减少病毒子代产生(图2)。

5.png

图2 AgaP增强Ago介导的病毒防御能力

该研究团队还在大肠杆菌中测试了NpAgo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单独表达NpAgo蛋白可以提高基因编辑效率。

该研究揭示了pAgo蛋白利用偶联的AgaP强化对不同遗传元件的靶向清除能力,不仅扩展了我们对pAgo协同辅助蛋白介导的微生物免疫机制多样性的理解,还将为促进pAgo在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潜在的新元件。

引用本论文:Cheng F, Wu A, Li Z, Xu J, Cao X, Yu H, et al. Catalytically active prokaryotic Argonautes employ phospholipase D family proteins to strengthen immunity against different genetic invaders. mLife. 2024.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mlf2.12138

图片.png

第一作者

程飞跃   助理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作者简介: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免疫系统与分子工具开发。

图片.png

第一作者

伍蔼慈   博士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作者简介: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免疫系统及基因编辑工具开发。

图片.png

通讯作者

李明   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作者简介: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聚焦微生物的噬菌体防御机制CRISPR-Cas等,以及基因组编辑、菌群编辑、工程噬菌体等新型分子技术的开发。

图片.png

通讯作者

向华   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作者简介: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法定代表人),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围绕极端环境微生物遗传与代谢、基因组编辑与合成生物学开展了系统工作。

mLife

期刊简介

mLife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为合作单位)的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高起点英文期刊。mLife瞄准全球微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前沿进展,报道内容覆盖微生物学各个学科。mLife的办刊目标是打造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国际旗舰期刊。目前,mLife已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ESCI、PubMed Central、Scopus、CSCD、DOAJ、CAS等收录。2024年6月20日,mLife首获影响因子4.5,位于Q1区。

期刊网站:

http://mlife.im.ac.cn/

https://wileyonlinelibrary.com/journal/mLife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097-1699

投稿网站: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mlife

7.jpg

mLife@im.ac.cn

010 - 6480705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52628.html

上一篇:FMH | 北京理工大学梁阿新副研究员课题组:营养补充剂(番茄红素+葡萄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