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2sh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2sha

博文

城市夜间灯光让植物变得更“难吃”

已有 404 次阅读 2024-8-6 20:0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随着全球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夜间人工光照在城市中也越来越弥散。灯光强度,甚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达与否的大数据指标。但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夜间人工光照(ALAN)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克明团队在北京市30个不同地点,系统研究了白蜡和国槐两种行道树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虫食程度和功能属性的差别。

       结果发现,夜间人工光照会导致两种植物的叶片硬度加大,虫食(herbivory)程度降低。高光强地区两种植物的植食水平均仅在2%左右,说明从植物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极低。同时夜间人工光照也会对叶片的样方和防御物质含量等指标产生一些物种特异性的影响。这些发现表明,ALAN能显著改变一些关键的功能性状和生态过程(如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虫食程度的降低,意味着昆虫种群或多样性的降低,这可能会通过营养级联效应向鸟类及其他节肢动物类群传递,进而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这一发现,也为当前探究当前昆虫在全球尺度的种群数量下降,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481)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曹宇为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张霜为通讯作者。

采样地点分布

夜间人工光照对植物叶属性的影响

植食程度与叶属性的关系

 

后记:该论文被frontiers(当然从杂志看,算不上什么大作)接收之,且只在网上放出标题和摘要之后,作为通讯作者,鄙人突然收到了很多国外媒体采访要求,其中不乏一些听起来颇具威名媒体,如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The sky news等等不下十余家媒体(也包括一些自媒体科普写手)。看起来似乎国外科普媒体似乎更关注于一项研究本身,而不是杂志本身。

我们的研究只是用两种常见行道树在北京一个城市开展,也只观测了一年,所以从实验到结论本身还有很多不足,这也是被一些“更高端”杂志拒稿的关键原因。虽然有不足,但仍取得了一些有意思的初步结果,未来值得同行,尤其是城市生态领域的同行去探讨。                                             

欢迎大家关注鄙人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二傻统计

二傻统计.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2043-1445365.html

上一篇:刷新认知-大象也会给同伴起名字!
收藏 IP: 111.197.238.*| 热度|

2 张学文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7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