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发表论文时,科研诚信究竟意味着什么? 精选

已有 1485 次阅读 2024-7-15 10: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追求真理实为应有之义,并且需要以合乎科学伦理且诚信的方式开展研究。但是,在发表研究成果方面,科研诚信究竟意味着什么?从现实出发应该如何理解?

为深入揭示科研诚信的内涵,施普林格·自然开发了一节免费自学课程,帮助早期科研人员在科研诚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教程涵盖的主题包括:研究设计、出版伦理、数据完整、临床试验伦理等。

点击学习 Springer Nature 开发的科研诚信教程

研究设计与执行

诚信地开展科学研究,要求科研人员清晰、严谨、如实地记录个人所做的工作以及所获得的结果,遵守适用于所开展研究类型的所有准则和要求,并且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准确、无偏的分析。研究规划或设计不当或许会造成各种后果,当涉及危险材料或步骤时尤其如此。

违背上述内容,研究结果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资源和预算会被浪费,个人声誉和信誉会受损,并且基于该研究的任何出版物都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目前或今后的科研经费。反之,经过充分论证并实施的研究,将更有可能解答您要探索的问题,并且更能经得起同行评议等考察。这也有望对可重复性和未来的声誉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据完整与管理

一旦研究开始,重点是要确保生成的数据符合一些基本原则,无论其以何种格式产生:

  • 绝不捏造数据,包括全部或部分捏造。这看似理所当然,但可惜的是,这个问题仍然非常普遍,麻醉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均发生过一些轰动一时的案件。

  • 绝不伪造数据。数据分析显然是研究过程的关键环节,但这一过程不应改变或遗漏原始数据,导致研究呈现不准确。这类行为包括: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删除单个数据或参与者信息,更改图片的局部亮度/对比度以增强某些特征等。

  • 应当存储、存档以及备份数据,以确保数据完整。

  • 维护保存准确的元数据。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信息,例如项目名称、收集日期、数据收集方式和收集人员信息以及关键参数、度量单位等,这是一个包含大量细节的关键领域。

避免操纵引用

操纵引用会错误地呈现某项研究以及发表该研究的期刊的重要性,导致学术记录的歪曲。如果引用了低质量的研究,反过来又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浪费时间(其他研究人员试图复制实际没有那么重要或合理的结果,或以其为基础开展研究),影响医疗保健决策等。经费资助或就业机会也可能因此被滥用。

如何避免引用问题?

  • 清晰、准确地引用与您的研究和稿件相关的文献。

  • 不要纯粹为了给同行帮忙或有求于他们而引用某文献。

  • 认真考虑审稿人要求引用的文献是否能改进论文(如果期刊采用开放式同行评议,即审稿人身份为作者所知,那么作者也许能够判断审稿人要求引用的是否为他们自己的文章)。如果参考文献不会改进论文或与您的研究无关,则应该在回复中向编辑指出这一点。

  • 以类似的方式考虑期刊的要求,如果期刊要求引用的文献并不相关,请礼貌拒绝。如果期刊疑似故意操纵引用,例如因为作者拒绝引用不相关的文献而拒稿,请考虑将此事报告给出版商进行调查。如果存在操纵引用,期刊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施普林格·自然如何维护科研诚信

施普林格·自然致力于在科研过程的所有阶段促进科研诚信,这从支持科研界确保其行动的严谨性和最佳实践,到保护出版记录,以及为我们的编辑提供工具以剔除有问题的内容。而处于这项工作核心位置的是一支敬业的专家团队——施普林格·自然科研诚信小组(SN RIG)。2023年,SN RIG审查了超过2250起诚信案件。经常报告的问题涉及图像、数据、抄袭、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科研伦理和受试者同意等。在问题得到证实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发表更正、编辑提示、编辑关注,或撤稿等行动。此外,我们的团队利用内部创建的AI工具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已识别并阻断了来自一家论文工厂的7400多篇文章,使其免于发表。

点击了解 Springer Nature 的科研诚信实践以及我们科研诚信团队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2244-1442306.html

上一篇:高影响力期刊推荐!《自然》临床医学系列(附最新影响因子)
收藏 IP: 222.71.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