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承载着人类发展文明的核心内容,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目标[1]。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可以吸引各类企业、资本、人才等要素,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居民福祉,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4]。因此,近些年城市活力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中国目前城市化仍在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中小城市人口收缩、人口老龄化、老城区更新难度大、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5-7],严重影响着城市活力的提升。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城市各项活动影响巨大,城市活力的恢复受到广泛关注[8,9]。后疫情时代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镇化重点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在生产、消费、创新等方面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是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议题。因此,研究城市活力的机制规律、进展评估、空间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尽管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不同数据、不同尺度对城市活力评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数研究从社区或地块尺度讨论建筑环境、人口流动、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等城市活力的某一或几个维度,对城市宏观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考量不足,尤其是忽视了生态环境、政府治理和对外联系对活力的影响;其次,当前研究大多基于作者主观经验或已有文献选取相关指标反映城市活力,评估的理论基础薄弱;再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开展评估工作,缺乏对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城市活力的比较研究。
鉴于此,本文引入最新提出的“活力三角”概念模型,将城市看作有机生命体系统,从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维度筛选指标,整合多元异构的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目的是阐释全国层面的城市活力有怎样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揭示不同城市活力存在的优势与短板,探索城市活力与城市规模有无关联。本研究可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活力的提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城区(城市)尺度城市体检提供有益参考。
图1 生命体与城市的“活力三角”概念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高活力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最为集聚,其次是城市群地区和省会城市,东北地区的低活力城市分布最广泛,华北平原城市普遍属于中低活力水平。城市活力得分遵循幂律分布,即仅有少数城市处于高活力状态,大部分城市活力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普遍越有活力。城市活力六个维度的发展具有协同效应,其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根据不同维度的得分,全国城市可分为整体高活力型、整体中高活力型、整体中低活力型、政府活力导向型、环境活力导向型。本研究是对城市活力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活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原文链接:基于活力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活力评估 (progressingeography.com)刘海猛,郑瑞婧,勾鹏,等.基于活力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活力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06):1118-113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