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 & He Publishing 华誉出版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hepublishing 出版创新﹑及时﹑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期刊和图书

博文

FIM|磁共振研究揭示中医物理疗法对失眠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和神经网络的修复作用

已有 451 次阅读 2024-5-22 14: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文“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on Restoration of the Glymphatic System and Brain Network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TCM Physiotherapy: A Case Report”在期刊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上发表。

投稿:2023年10月7日;修回:2024年2月2日;接受:2024年2月26日;上线:2024年3月25日

截屏2024-05-22 14.05.54.png

研究背景和目的

失眠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还可能引发包括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焦虑及抑郁障碍等在内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能是其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物理疗法治疗失眠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本研究使用磁共振沿血管周间隙扩散张量图像分析(DTI-ALPS)技术和结构脑网络小世界属性分析了一例慢性失眠患者中医经筋治疗前后类淋巴系统功能和网络运行效率的变化,结果将为失眠中医治疗提供直观的疗效评价指标,为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研究报告了一例35岁女性的病例,该患者患慢性失眠障碍1年余,长期靠安眠药辅助睡眠。在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并发症后,她接受了为期40天的中医经筋治疗,以解筋结、通气血的整体调理为核心,配合“吴京铧经筋手疗法”及针刺治疗,对全身经筋系统进行调理。

DTI-ALPS技术和结构脑网络图论分析是当前仅有的能够无创定量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和神经纤维网络运行效率的方法。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颅脑DTI数据、失眠严重指数(IS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基于磁共振后处理技术构建其神经纤维网络矩阵(图1)并结合图论方法和DTI-ALPS技术测量小世界属性和ALPS值,以追踪患者类淋巴功能和神经纤维网络运行效率的变化趋势。

截屏2024-05-22 14.07.04.png

图1 不同时间点的神经纤维网络矩阵。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相应大脑区域的序列号,矩阵中小方块的颜色表示相交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强度。

结果显示治疗期间(2022.03-2022.04)患者脑网络排布状态、类淋巴功能和失眠症状均持续改善,且在治疗结束后(2022.04-2022.05)网络排布状态和类淋巴功能趋于平稳、睡眠质量仍持续改善。(图2)

fim-23-90-g003.jpg

图2 经筋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患者影像学检查时间。ISI,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总结与展望

中医物理疗法对失眠患者类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网络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定量评估其疗效也是一个难题。本报告表明中医物理治疗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应机制可能是通过修复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和优化神经纤维网络排布状态实现的,为失眠中医治疗机制研究和疗效定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引用本文:

Zhang G, Kong L, Wu B, Wang X, Wang J, Chen Y,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on Restoration of the Glymphatic System and Brain Network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TCM Physiotherapy: A Case Report. 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 2024;3(1):63-68. doi: 10.14218/FIM.2023.00090.

原文链接: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2835-6357/FIM-2023-00090

扫码阅读:

截屏2024-05-22 14.10.49.png

通讯作者:郑文斌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14-16届神经学组委员,汕头市首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影像学,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中医外治神经影响机制影像研究、儿童中枢神经疾病影像研究等多个领域,发表中、英文论著共50余篇,参编著作3部。

合作作者:吴京铧

原深圳口岸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七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深圳市保健办专家门诊疼痛科副主任医师,现汕头市筋柔中医技术研究院、北京筋柔中医研究院院长。

长期开展中医筋柔技术临床研究,与汕头大学医学院有多项科研合作,共同发表多篇中医影像学研究论文。

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简介

FIM Volume 3 Issue 1.jpg

英文期刊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 (FIM)《未来整合医学》是由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教授担任总编辑,Xia & He Publishing Inc.(XHP, 华誉出版社)出版的整合医学研究期刊。FIM稿件处理和生产流程严格遵守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规范和相关伦理要求,严格执行单盲同行评审,保证学术质量。

期刊主题

FIM致力于探索与分享以患者为中心,从身体、情感、心理、精神、社会和环境各方面改善人体健康的整合医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期刊涵盖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韩国、印度等国家传统医药,替代疗法和补充疗法。期刊旨在为整合医学的理论推广和临床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并为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FIM 将发表高质量的同行评审稿件,包括原创论文、综述、观点、社论、案例、研究方案和信稿。

主创团队

王伽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国,北京

dbe1003a-f0d2-400c-9cc4-4a789f2d1473.jpg

刘清泉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北京

4b77d561-0f87-4aee-9868-9296ef7bee27.jpg

肖小河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中国,北京

肖小河教授.jpg

Prof. Ikhlas Khan

National Center for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Oxford, USA

159a99ee-c778-489b-b1c6-414d3d712079.jpg

欢迎投稿

期刊网站: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journal/fim

投稿网址:https://www.publinexh.com/fim/submit

期刊邮箱:fim@xiahepublishing.com  叶老师

科学网末尾.jpeg

vx.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6327-1435154.html

上一篇:警惕掠夺性期刊“陷阱”,莫把“Beall’s List”当“判官”
下一篇:JCTH|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焦健教授团队:调脂≠降脂——调脂新角度之内分泌垂体靶腺轴与肝脂质稳态
收藏 IP: 221.234.2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