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un1987 我的未来我创造

博文

入职高校七年之思考:给高校青年教师的几点建议 精选

已有 11421 次阅读 2023-9-7 10:3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恰逢进入昆明理工大学的第七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对自己的高校生活做个简要小结: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承担3门本科生课程;未依托大团队,自主带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昆明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项目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13篇、EI期刊论文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昆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6),指导研究生获得云南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5项,指导本科生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毕业研究生14人,目前正在指导研究生22人;全程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等大大小小的工作,目前已履职副院长职务,分管本科教学工作。以已为例,就青年教师的发展分享几点想法。

1、尽快适应高校生活新常态。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将面临几个重要转变:成为教师,意味着从单纯做科研到教学+科研+X工作模式的转变,不仅要承担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诸多工作;成为研究生导师,意味着从一个人做科研到带领一群小伙伴做科研,不仅要对研究方向有高瞻远瞩的敏锐,还需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成立家庭,购买房子,成为爸爸或妈妈,意味着开始担负起养育孩子、还房贷的重担。收入羞涩,开支巨大,工作繁杂,做科研的时间瞬间被压缩,这就是我们大多数青年教师面临的处境。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1年、2年或3年,甚至更多。青年教师需要尽快适应这个状态,让所有工作走入正规、齐头并进,这个适应期建议缩短到1年。

2、科研工作重在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承担教学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我们的本色,工作基础,务必认真对待。而对于教学科研型教师来说,科研是我们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加速度,做不好科研,你的事业必然会如一潭死水,走入没有成果、申请不到项目、没有经费、没有研究生、评不了职称、做不了科研、没有成果的恶性循环,甚至面临非升即走的命运。科研工作如此重要,那怎么做好科研呢?这里提几点小建议:

(1)科研工作不能断线,再苦再忙都要保持状态,不管是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创新创业,没有大成果,那就保证小成果不断档。科研项目申请的核心在于积累,无论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工作基础是否厚实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

(2)科研方向初步以延续博士课题方向为妥,这样有助于借助博士工作基础快速获批项目。拿到经费后需要聚焦所在区域优势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新的科研方向。

(3)加强学术交流,广结善缘,特别是要注重与小同行的学术交流,为科研项目的申请提供助力。就最近几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经验来看,项目申请书送到小同行概率最大。尽可能地让国内小同行领域专家学者了解你的工作。

3、正确处理好与研究生的关系。导师和研究生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师傅与学徒,老板和员工,亦师亦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导师不导,学生不学;导师对研究生漠不关心,研究生对导师心存芥蒂;导师对学生一味压榨,研究生对导师阳奉阴违。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研究生导师关系。实际上,导师和研究生还有一层重要的关系:合作共赢。那就意味着双方都要付出,同甘共苦,“双向奔赴”。如何做到守初心,不逾矩,求共赢,是研究生和导师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114-1401790.html

上一篇:新冠疫情防控的一点感想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活的几点思考
收藏 IP: 182.245.65.*| 热度|

28 郑永军 张学文 陈万浩 唐小卿 王超杰 吴斌 许巧丽 崔锦华 郁志勇 李可 李曙 郑艳艳 夏向阳 黄永义 王飞 许培扬 褚海亮 刘宝坤 张俊鹏 汪凯 李升伟 姚伟 吕忠 乔中东 信忠保 窦博 刘啟迪 guest8611196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