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大科学装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文 | 贺飞 (北京大学)
大科学装置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解决关键瓶颈问题的“大国重器”。从全球范围看,依托大科学装置逐步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近十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世界先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缺乏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等,需要统筹规划、建设、运行和开放,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
大科学装置投资体量大、技术复杂性高、建设周期长,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规划论证、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优化升级、调整退役等五个基本阶段。
在规划和论证阶段,要加强前瞻引领性布局,重视全生命周期资源供给。一是要根据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以及国际科技前沿发展,制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或发展路线图;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在规划时就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留优化升级空间;三是在加强整体布局的同时,要重视个体特色与优势,研究和制定单个设施自身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建设和安装阶段,要为管理和运行全面创造条件。一是要明晰国家与地方的权责,形成以政府为中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权责结构;二是要将设施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作为投入需求一并考虑,充分考虑装置维护、更新和提升所需的资金,提高运行费用供给;三是要发挥大科学装置“筑巢引凤”作用,重视设施建设期间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门的人才激励机制。
在运行和维护阶段,要以专业化团队支撑设施的高效使用、开放运行。发达国家设施的管理多采用委托代理运行机制,即通过“管理权竞标”将设施一定时期内的管理权委托给有资质的机构,整合相关力量,组建专门机构负责设施管理。此外,在大设施的管理运营中,还要特别重视用户的参与,通过合作联盟、 用户委员会等模式,强化与学术界、产业界联系,实现资源整合、配置优化与合作共享。
要定期对大科学装置的性能指标与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国际同类装置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对现有装置及时进行升级换代、调整用途或关闭“退役”。同时,考虑到大科学装置的规模和复杂性,建造和运营的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元,需要在平衡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基础研究目标的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开放、透明、互惠和公平的全球合作环境。
大科学装置要想保持在最高标准运行,必须不断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要加强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设计和运营这些设施。
我们要未雨绸缪,在大科学装置生命周期演化之初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储备,保障资源配置,预留升级条件,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