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奔跑吧---足球

已有 3290 次阅读 2022-11-25 12:17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奔跑吧---足球

鲍海飞 2022-11-25

       卡塔一声儿,2022年的足球世界杯赛开始了。

 又是多少个人的不眠之夜啊!悲泣者,有之,喜泣者,有之。

 天下足球。

 足球是圆的,是阳光下的运动,奔跑、快速奔跑,跃起、高高跃起,奋力疾扑、闪转腾挪,前仆后继,如浪如潮。你卖力与否,你的技法和战术如何,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故有虽败犹荣,那是壮士之死战。

 

       足球比的是什么?
      
足球比的是速度,是耐力,是技巧,更是对抗。

      具备了速度、耐力、技巧和对抗,就能够胜出吗?非也。

      速度、耐力、技巧和对抗均外在表象。外在表象,内里属性之驱使显现也。

      故而,足球乃是精神,是意志,是斗志,是激情和勇气之战。

      没有精神意志,则无法投入持久,没有激情勇气,则无斗志,又何谈对抗。

      速度、耐力、技巧都是根基,都是基本功。对抗,需智力、体力和勇气,兼而有之。

 

有人说,足球踢的是偶然性,有人说,足球踢的是必然性。玩的就是心跳。其实非也。没有目标,怎能向前!看似偶然的进球,确是必然的结果。当然要有基本功在里面,若无基本功,赢,纯属偶然,败,则是必然。高强度的体力对抗,伴随着过度的神经紧张,把控不好,一切动作都会变形,平时训练、模练中的重要性,以及临场发挥等,不言而喻。

 

        赛场上,实力对等匹敌者,则平时训练战法很难奏效,故传球效率亦不高,对冲对撞者多之。若两队实力悬殊,或差距较大,则会出现一边倒之势,平时训练之法可有效施之。如英格兰与伊朗之战,英格兰之传球与穿插效率高,动感强,流线型很好,有压倒之势。然,纵使如此,伊朗球队之不屈不挠之势,实感人也,犹轰得两球,故虽败亦无辱。


        
常云,凡事戒骄戒躁,勿有得过且过之心理。足球亦然。小胜初得一球,赚了一分,便喜不自禁,以为老本在手,便无更大动力,球来球往,不过应付差事罢了。这便埋下败笔,甚者,乃坐以待毙之势。观德日之战,即可品味于此。两队体能、技法虽无绝对之优劣,但日本球员,其作风与士气,其奔跑与冲力,皆胜于德国。故能反败为胜,此乃必然。怠慢、傲慢使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天上岂会掉馅饼。


       
足球之妙,妙在哪里?

        足球之妙在于奔跑,在于在奔跑中创造机会。团队配合、个人能力固然重要,即使没有球星,亦不是大问题。足球不是等球到了脚下才奔跑,而是在球还没有落地到达某处时,你已经先到了。足球不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等的。足球的机会就在脚下,就在奔跑,更在一颗飞转的大脑。

        奔跑,站位,迷惑对手,制造声势;接球,控球,摆脱纠缠,创造机会。一个复杂的群体系统,11个人,如何有效组织、联系和反馈,如何攻守、组织和破坏,这是一道难题。虽有既定战法,但更是一个自发组织运作的过程。成功和机会,即是自己创造的,又是同伴赋予的。

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有时,一个队伍就是一个人。

足球是团体之战,更是个人之战。一人勇,全队勇;一人名,全队名。固有一人带起全队者,气势也。

 

        足球乃艺也。每见杂耍,一球于足、膝、手、肘、肩、顶,颠来倒去不离身,叹之艺也。故云:无技不张扬,无勇不上场。
         

        足球之战是一场意念之战。胜败似乎在上场前就已经注定了。行,还是不行?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结果。曰:放下杂念,来一场没有顾虑,没有后顾之忧的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战。或如此,则即使风萧萧兮易水寒,又奈我何!

足球,是一口气,足球,是一股劲。

一切皆有可能,未必完全正确。但不去对抗,不去拼抢,就永远没有可能。足球是圆的,是群体之战,非乌合之众战。眼到脚到、心到神到,足球之大道。

 

曾经皮革难为球,除却沙场不是王。

 足球的精神,足球的勇气,奔跑,流淌在古老的血液里。看谁笑到最后,确实如此。任何一场比赛,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言弃。高强度的精神对抗和体力对抗赛,是勇者、技者、智者和能者的天下。
        
人生逆旅,如水行舟,不进则退。足球亦然,不在对抗中生存,便在对抗中消亡。一骑绝尘,能否扬起尘土,那就看吧。

泉眼无声惜细流,是一种生活。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是另一种生活。

一朵花,该绽放的时候就绽放吧!

奔跑吧,足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365270.html

上一篇:乒乓随感
下一篇:时代发展中的赶与敢
收藏 IP: 180.169.212.*| 热度|

13 焦飞 郑永军 尤明庆 周忠浩 李东风 刘钢 胡泽春 康建 范振英 徐长庆 宁利中 孙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