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应学校相关政策要求,我对自己刚刚结束的10个月访学经历进行了总结。顺便在科学网博客分享一下。关于中外生活、文化和学风的感悟均为个人的一家之言,姑妄言之,供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参考。
汇报总结如下:
姓名:刘乐乐 学院(系、所): 生命科学学院
派出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
访学时间: 2021 年 11月 4 日至 2022 年 8 月 12 日
访学单位(中文):奥胡斯大学 (英文) Aarhus University
专业: 生态学 研修课题: 芦苇适应性进化机制 指导教师:Hans Brix
一、访学单位及导师概况:
奥胡斯大学是是丹麦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2021年U.S. News最好大学排名105位,其中拟留学方向所在的环境与生态学科排名全球第26位,学术水平一流,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拟留学的生物系有130余位科研学者,另有70余位技术或行政人员,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生理学、遗传与进化、水生生物、微生物过程与多样性、环境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自然保护与恢复等8个研究领域,科研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一流。国外导师Hans Brix教授是生物系主任,也是“全球芦苇研究网络”的主持人和发起人,组织全球湿地学者以芦苇为研究材料在生态学各领域做了系统而卓越的工作。
二、学术上的收获
1、学习进修的课程及收获:
因处于博士后阶段,未进行具体课程的学习。期间,多次参加学院、课题组等规模的培训和组会。批判性思考、头脑风暴和个性化观点表达,是我最大的感触。
2、论文的撰写及收获
与Hans Brix、Franziska Eller等国外学者进行了多篇论文的写作。Negative effects of both speci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n plant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coastal wetland已投稿到Ecological Indicators,目前大修;Soil salinity, not plant genotype or geographical distance shapes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reed wetland at a fine scal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投稿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目前也是大修;而论文Strong genetic structure of a native species (Phragmites australis) across Chinese coastal wetland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in its sympatric range由于参与人数比较多,仍在依次修改中。此外,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soil salinity shape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bility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虽未有国外合作者署名为论文作者,但Carla Lambertini等人也给予非常重要的修改意见。
论文的合作,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思维和写作规范有很大提升,也坚定了自己对学术品味、学术质量和学术诚信的追求。每一个作者都应该对论文的内容和质量负责,无论文章大小、点数高低,都必须非常严谨、非常认真、非常敬畏地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挖掘意义,要对论文进行充分的批判性审阅、充分的细节打磨后,才能投稿发表。像前边提到的最后一篇论文,与国内外作者已经修改打磨了两年了,虽然论文内容不多,也不太可能发表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最终的学术呈现,都决定了它的价值,决定了它对读者的责任,决定了它对该领域的实际贡献。
3、学术交流及收获
访学期间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就是芦苇标本的制作和数字化。我对标本馆馆藏的所有芦苇标本进行了数字化,共计198件;对芦苇国际同质种植园的芦苇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标本的压制,共计132件。标本馆对于样本的保存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很容易找到前人做研究用到的标本和用于DNA提取的组织。期间,得到了实验室和标本馆技术支持人员非常细致和认真的帮助,专职的技术员、实验员和园丁,都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奥胡斯大学,我还参观了赫尔辛基大学、哥廷根大学、米兰大学等欧洲高校,标准温室、特色植物园、大型仪器及易获得的配套服务,为生态学、生物学相关科研人员潜心、长期科研提供了非常优良、舒适的条件。
我还在2022年5月份参加了在意大利Bozen-Bolzano举办的第34届植物种群生物学会议(34th Plant Population Biology Conference,POPBIO),会议由德国奥地利瑞士生态协会举办,本届主题是“All Facets of Diversity”。这是我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海外参加学术会议,新见识、新体验、新朋友都是新的收货。
4、其他
无。
二、校园文化的认识
奥胡斯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代表着北欧、欧洲的一些文化特色。一方面是享受,享受生活、享受科研、享受交流;另一方面是自由,是自觉与自律。
学校老师大都使用日历工具管理日程,凡事都需要规划和预约,所以每周安排的事情都非常有限;工作时,也劳逸结合,但工作非常认真,效率和质量很高。一般都不会加班,周末和假期往往选择和家人一起出国旅游或者郊区度假。下午3点多就开始say goodbye,周五就开始say nice weekends。
在实验室工作时间,每天有coffee time,偶尔也会有各种理由有party。年纪大的人比较注重家庭,有时也会因为行政或研究加一点班。年轻人则充斥着欢乐和酒精,像宿舍每周都会有party到深夜,夏天的校园里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汇聚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的年轻人。
学校见到的大多数人都不吝夸奖,也能包容一些错误,说很多宽慰的话;走在路上,也都是彬彬有礼的陌生人,在路口车辆和行人也会友善招呼和打手势谦让。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些人是“语言上的巨人,行为中的矮子”。留学生根据国别,也会有各自的“特色”,不便写出来。
三、生活总结
虽然是高福利国家,丹麦的政府或学校对教师、学生也没有保姆式的关怀。规则和程序往往很明确,出了问题一般也需要自己承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也带了很多便利。此外,就是价格贵。
穿衣上,这里冬天没有想象中的冷,我低估大西洋暖流威力,这么高的纬度冬天居然比中国北方还要暖和一些。我带了足够的衣服,所以并不需要在本地买衣服,衣服价格也比想象中便宜一些。这里很多人也喜欢穿毛衣和棉帽,这个舒适的装扮在国内应该是久违了。
吃饭上,吃食堂非常贵,每顿需要30-50人民币。自己做相对便宜一些,城市里超市很多,超市里食品也非常全。特色应该是生鱼片和鱼子,我对吃上没有讲究。
住宿上,住的是宿舍,每月3000多人民币。如果是旅行的话,民宿多个人分摊比较合算;酒店的话,整体上比国内贵很多,大约贵一倍。
出行上,轨道交通和飞机都非常便利,公交会比国内贵很多,火车和飞机相对便宜,瑞安等廉价航空甚至不足百元就可以去英国、意大利等。公交和火车很少检票,到站也很及时,火车也没有安检直接到站台,所以可以踩着时间点出行,不用提前等待,比较便捷。
四、访学期间的其他收获
访学国家慢节奏的生活,让我有时间每天跑步和锻炼身体,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元文化碰撞,让我对历史地理、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此外,欧洲这边暖气和花园等方面的能源、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但垃圾分类、废品回收、二手物品共享及交易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这里边有高物价、高人力成本的原因,也有制度和习惯层面的内容。
五、回国后如何将访学期间的收获运用到教学、科研中
在协助指导研究生、课程助教助讲时,更加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批判性思考、科学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升学生的学术审美。
在自己的科研生活中,权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规划好科研路径,与学校、实验室软硬件做好对接,提升自己对团队的服务能力,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自己的具体研究,一定要注意标本的收集和保存,不忘初心,扎扎实实做好每个细节。
另请随此总结附1-2张jpg格式的在国外访学时的学习、生活、科研照片,单人照或合照,可对照片做简要说明。)
刘乐乐(右后一)与导师团队(后排从左到有分别是Franziska Eller,Hans Brix和Brian Sorrell)及中国同门合影
刘乐乐在丹麦盐沼湿地的实验照
总结完结。最后再在科学网搏客分享两张同质园照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