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9月5日,是杨叔子老师89岁生日,按照我们的传统是庆祝90岁,加上今年是华科70周年校庆,本该到现场去一起庆祝,可是这疫情反复只能在线上送上祝福了!给杨老师和徐老师预定的鲜花刚刚下单,我微信上就收到了师母--徐老师的留言:祝贺你主持的国际科学家俱乐部成功开启!真的是心有灵犀啊,不,应该说:30年来老师对我的关心一直都在啊!
杨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更是我的人生楷模,他的教育理念和奋斗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杨老师致敬!祝老师生日快乐,天天快乐!
我书房的书架上放在首位的就是恩师杨叔子老师2018年5月出版的自传《往事钩沉》,这是杨老师病愈后全心写的自传,从童年记事写起,不得不佩服杨老师的记忆力,真的是超群,更要佩服的是杨老师的文采,文中引用了他自上大学以来写下的大量诗文,更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的真性情,书中对往事的诉说,多处让我泪奔!
首先是杨老师和徐辉碧老师这一生一世的爱情,从中学相识,大学异地相恋,到现在将近70年,杨老师对徐老师仍然是毫不掩饰的一往情深,书中也多次深情诉说了这段旷世恋情,他们自高中相识后就分别两地,杨老师52年考入武汉大学读书(后划入新建的华中工学院,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徐老师则是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两人异地相恋鸿雁传情,后来杨老师毕业留校被送到哈工大进修,在遥远的齐齐哈尔机床厂做毕业设计,后来回到武汉,在大跃进中大显身手,主动承担数控车床的研发任务!历经两年攻关,采用最先进的电子管做出了全国第一台数控车床,59年的国庆节作为“卫星”成果被选送参加国庆十周年全国大跃进成果展!杨老师刚刚入住北京华侨大厦,没想到已经两年多未见也未通音讯的徐辉碧老师就来找他了!
“你怎么知道我来了?”
“我知道你一定会来!”
这句话真的堪称爱情剧本里的经典!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包含着怎样的爱和信任啊!
还有一段很感人的经历,杨老师的父亲是跟孙中山一起闹革命的早期仁人志士,江西地方的要员,解放后在台湾有亲戚关系,所以,文革开始后,在学校一直是“红人”的杨老师也不能幸免,1969年他被抓到咸宁的高寨大队作为“潜伏特务”隔离审查的时候,徐老师被分配到马桥大队,杨老师自始至终坚持不说假话,没有的就是没有,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错案,此时在批斗会上,有人拍着胸前的口袋说:“你还不老实,马桥已经揭发你了!材料就在我口袋里!”杨老师说:我内心更是平稳,辉碧绝对不会这么做!同样,在那个接近疯狂的岁月里,这是怎样的信任和爱啊!
二老的爱情真的是情比金坚!两个人不仅仅是生活中深爱对方和无条件信任对方的伴侣,也是事业上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从1962年3月18日徐辉碧老师从北京调到华中工作到现在,整整60年,他们在喻园在事业上比翼双飞的神话,杨老师带领机械学院的同仁们披荆斩棘成就了华科的机械化部队,机械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杨老师也在1991年当选学部委员成为华科的第一个院士,之后仅机械学院就培养了近十位院士(校内+校外),堪称佳话!徐辉碧老师也把生命科学院从无到有建设了起来,近年来华科的生命科学也是发展得如期中天,他们夫妇两个为了抓紧一切时间搞科研坚持吃食堂30年的故事更是华科校园里的一段传奇!
杨老师和徐老师在事业上有多拼,看看这一段,1962年末学校派杨老师去北京购买教材,刚到北京,又接到学校的紧急任务,要马上去工厂安排实习,从12月25日到12月31日,头尾7天,杨老师到4个城市约10个工厂妥善安排了实习的相关事宜和师生的食宿,包括:北京第一、第二机床厂,天津机床厂,沈阳第一、第二、第三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厂、轴承厂!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高铁和飞机的时代,棉衣都没有带的杨老师“奋不顾身”地睡在火车上“转战三千里,飞驰只七天”圆满完成了任务!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学校招收的第一个班75113,没有老师,杨老师一个人负责到底,有关教学和业务上的事情他一个人全包圆,除了外语课,其他的课他都上!整整一年多,他把这届本来就是“张铁生交白卷”一样的学生带得非常出色,1981年第一届研究生招生,75113班考上了好几个研究生!改革开放以后,他和徐老师相继出国,徐老师1979年11月5日到1981年11月5日出国,杨老师则是1981年12月22日启程赴美!这就是他们拼命三郎一样的工作节奏!在生活中互相支持,在事业上比学赶帮超,就像杨老师的诗句写的那样:
誓践平生愿,同攀上绝巅!
……
读着这样的诗句和澎湃的人生,我真的是放不下来,一口气读完,抬眼已经是凌晨三点!最后一页的后记,是徐辉碧老师写的:
2014年6月11日杨老师在北京的参加院士大会时突发脑卒中,回到武汉逐渐康复,但是让他的记忆力受到了不小的伤害,但是杨老师坚持要写“往事钩沉”,以这种形式把沉积在岁月里的往事尽可能地再展现出来,到2015年他坚持每天写1000字左右,坚持了一年,写到大概20万字的时候他感到头疼,脑力不支,但是没有放弃,在徐老师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了这本318页的厚书!
看到这里,我泪如雨下,杨老师,徐老师,作为你们的学生,真的是三生有幸,我只想说,我爱你们!祝福你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