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l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vellhe

博文

社会学理论的一生

已有 2070 次阅读 2022-5-24 06:28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学理论的一生

 

1. 理论的诞生

鉴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亲近性,社会学理论的诞生一般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例如当前在中国肆虐的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议题,有关这方面的讨论热火朝天。相关理论既具有现实的迫切性,也具有为社会大众检讨的现实性。对于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很少看到在理论界会只有一种声音。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在问题出现时就层出不穷;随着问题的发展,观点的修正和争论不会偃旗息鼓,而会更加激烈。当然,一般会有一种声音取得更高的音贝,但这不表示该理论就是正确的。事实上在社会学问题上,大多数的理论都没有绝对意义的对与错。相关理论的初步观点一旦形成,学术界就会对其加以包装,使其具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形式。学术论文、实验数据、实证数据,以及大佬的加持,一个都不能少。

 

2. 理论的传播

尽管社会学理论具有了让人心醉和信服的辉煌外表,但是其传播亦不一定能顺风顺水。要让大众接受,理论的传播需经历一定的过程。不管理论的首创者是谁,理论的传播应起于有影响力的首倡者。这些首倡者一般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自身的理论素养高低对于理论的传播并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他们需被相关的理论吸引,并折服于该理论。一旦接受该理论,这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就会乐于传播相关的理论。而他们的宣传正满足社会大众期许的心理期望。如果适宜,相关的观念则会为大众接受,并在相互感染中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此时,网红和博主就会推波助澜,成为观念传播的中转站。

 

3. 理论的庸俗化

大众是否会接受相关的观念,需要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相关倡导者的社会声望。声望意味着受众的多少和理论的说服力。其次是相关理论是否具有简单明了的形象,或言对理论的庸俗化处理。大众接受口号和相关口号赋予的联想,而对科学数据、实验等等没有什么兴致。爱因斯顿的相对论如没有转化为E=mc^2,可能其产生的社会热度就会较低;同样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没有浓缩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众的膜拜就不会如此持久。理论的庸俗化一定会伴随理论的扭曲,但这是一切社会学理论的宿命。

 

4. 理论的死亡

社会学理论会随着相关社会问题的消失而消亡,也会因为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逐渐消亡。如果有什么理论千百年还具有活力,那么显然是因为相关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而其他与之竞争的理论也没有获得独占的主导权。一些人认为社会学理论或思想是不会消亡的,从存在哲学的角度看,的确如此。但是一个没有发挥效力的理论与死亡的理论又有何区别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7056-1339914.html

上一篇:读《致命的自负》有感
下一篇:中美幸福观的源头差异
收藏 IP: 101.224.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