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rongguang123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rongguang1234

博文

“工程水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读后感

已有 2785 次阅读 2022-2-11 06: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工程水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读后感

吴融广

       最近浏览了河海大学芮孝芳先生在《水利学报》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工程水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看过后具有启蒙作用,又给读者在我国工程水文历史发展方面,提供不少实例,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在我国撰写水文史学领域的文章,少之又少,由此更显芮先生论文的弥足珍贵。水文史学开头难,引起共鸣,推而广之更难。我相信一石激起千层浪,芮先生的努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文也有些不足之处,对古代工程水文的介绍漏掉了不少内容,不够全面。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从大禹时起,就开始重视对水文情势的观测和分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代各朝更是注重在各河流险要处建站监测水文。我国有着世界第一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它是我国古代一处珍贵的罕世遗迹。白鹤梁石鱼题刻保存最好,价值也很高。它记下了自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年份的枯水记录,共镌刻163则古代石刻题记。此外,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历代都很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我国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眠江上。这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守后,带领群众修筑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项主要工程组成。 “鱼嘴” 分水,中流作堰,把岷扛一分为二:东边是内江;西边是外江(眠江正流)。“宝瓶口”是劈开玉垒山建成的渠首工程。“飞沙堰”是调节入渠水量的溢洪道,溢洪、饮水、排沙中,体现了成熟的水文技术。都江堰引水进入成都平原,通过密布的农田灌渠,灌溉了成都平原的156万余亩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大粮仓。我国郑国渠是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由一个名叫郑国的人设计和修筑的。郑国渠从现今陕西泾阳境里起,引泾水向冻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灌溉关中平原。我国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国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蕴含着“深淘滩,低作堰”,“因势利导”,“疏通导流”,“低灌水,高放水的闸控”等水文机理,起到了顺势而为的作用,一直处于一种合适、合理的动态平衡之中。上述的内容在芮先生的论文中不是遗漏,就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芮先生的论文中,对近代工程水文,例如顶尖的流域汇流及数学不完全伽马函数关系论证以及水文单值化引起的水文测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的技术革命,又不引证,视而不见,学术思想没有客观开放,回避了系统水文学、随机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对工程水文中的重要性论述,必然会影响论文的理论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16331-1324817.html

上一篇:[转载]水文水资源现代化发展时期概览
收藏 IP: 1.157.179.*| 热度|

2 尤明庆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