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关注超级火山:千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如何形成的?

已有 3634 次阅读 2021-7-5 10:3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关注超级火山:千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如何形成的?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对于加拿大和美国本轮高温,据BBC报道,气象学家解释该地区出现了“热穹顶”现象,即热高气压停滞在一个区域上空,像盖子一样罩住热空气,令其难以消散,使得天气更热。

  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气候学家大卫菲利普斯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引发了“热穹顶”,但考虑到热浪的持续时间和极端情况,气候变化似乎是一个促成因素。《经济学人》分析认为,如果是气候变化,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受到热浪的影响。而造成莫斯科此次高温热浪的也正是“热穹顶”现象。

       我们的研究表明,超级火山和海底锅炉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气象学家不能只看温室效应,忽视地下热能的大规模释放:温暖的中生代,超级火山不仅喷出大量温室气体,而且释放大量地下热能。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异常变暖与北半球的海底锅炉效应密切相关。

       2013年5月科学家发现,太平洋海底正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超级火山喷发。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团队称,在太平洋底以下约2900公里的地幔中,有2个或更多的大洲面积的“岩石堆”正在推挤碰撞。不过我们还不用为此太过担心,因为这场超级喷发的时间大约在1亿年到2亿年之后,届时地球生命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研究的第一作者,犹他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迈克尔 索恩(Michael Thorne)在对轰击地核的地震波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我们所探测到的,可能是一系列大型喷发事件的开端,并可能对地球造成重大的毁坏,”他说,“这是那种能导致大型羽状喷发的事件,但发生的时间距现在还有1亿年到2亿年。”相关的研究结果将发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杂志上。

       “热穹顶”现象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超级火山和海底锅炉效应预演。  

北美地区气温逼近50℃!千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如何形成的?

2021年07月05日 06:44 上游新闻

缩小字体

 

      健康时报消息,在过去的一周,北美多地接连打破历史最高气温纪录。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美国气象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信息显示,加拿大最高温度逼近50℃、美国最高温度达到47.2℃。

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的气温在6月29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片来源于BBC Weather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的气温在6月29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片来源于BBC Weather

  多个城市高温破纪录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利顿连续三天打破了该国历史最高温度记录,6月29日该地最高温度达到49.5℃。

  美国的气温也在不断刷新纪录。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俄勒冈州6月29日的最高气温达到47.2℃。据全球知名气象媒体网站AccuWeather6月30日报道称,西雅图的气温到6月29日也创下新高,达到42.2℃。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认为,此次热浪千年难遇,其强度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前所未有的。

  美媒Buzzfeed报道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热浪已近乎疯狂。人们可以直接在汽车上烤饼干、在屋外煎鸡蛋,路面电车因电线在高温下熔化损毁暂停运行,当地部分道路因膨胀出现裂痕,也有房屋的塑胶材质墙板变形。

  与正在北美肆虐的高温相似,欧亚大陆北部也迎来了反常的高温天气。据莫斯科时报报道,6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气温达到34.8℃,打破了1901年以来的记录,成为120年以来最热的六月天。

  高温天气死亡人数激增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等当地媒体报道,哥伦比亚省验尸服务局7月2日表示,从6月25日至7月1日的7天内共有719人猝死,这一数字大约是正常情况下一周内死亡人数的3倍。首席验尸官丽萨·拉波因特表示,在这7天内,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收到的猝死报告数“前所未有”,过去一周经历的极端高温可能是死亡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丽萨·拉波因特也提到,在此次热浪到来前的3到5年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只发生过3起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事件。她警告,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或导致严重后果,长者、婴幼儿及长期病患人士是高危群体。

  据《华尔街日报》6月30日报道,美国俄勒冈州有63人死于高温,其中45人来自波特兰地区。华盛顿州西雅图地区的死亡人数则是13人。俄勒冈州马尔特诺马县卫生官员瓦因斯表示:“这是一场真正的健康危机,凸显了极端热浪的致命程度。”马尔特诺马县45名年龄在44岁到97岁之间的人的初步死因被确定为体温过高。其中的许多人都是独自一人居住,没有空调或是电扇。当地验尸官表示,2017年至2019年,俄勒冈州也只有12人死于体温过高。

  美国疾控中心相关信息显示,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更易出现高温引发的健康问题,因为他们很难适应气温的骤然变化且更易患有慢性疾病。《西雅图时报》称,很少有人直接死于中暑,许多人死于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肾病,高温使这些基础疾病恶化,从而导致死亡。

  极端高温天气如何形成的?

  对于加拿大和美国本轮高温,据BBC报道,气象学家解释该地区出现了“热穹顶”现象,即热高气压停滞在一个区域上空,像盖子一样罩住热空气,令其难以消散,使得天气更热。

“热穹顶”的形成。图片来源于BBC“热穹顶”的形成。图片来源于BBC


  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气候学家大卫菲利普斯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引发了“热穹顶”,但考虑到热浪的持续时间和极端情况,气候变化似乎是一个促成因素。《经济学人》分析认为,如果是气候变化,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受到热浪的影响。而造成莫斯科此次高温热浪的也正是“热穹顶”现象。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恩认为,只要人类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和碳排放导致地球变暖,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极端高温、干旱、森林大火和洪水发生。

  据国际公益组织绿色和平分析,随着全球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尤其较高纬度地区,升温速度较快。

  来源:健康时报

https://news.sina.com.cn/w/2021-07-05/doc-ikqciyzk3563779.shtml

太吓人!日本附近火山出现万米喷发,现罕见火山风暴,“小鬼子”是要遭报应?

尖端1号 5天前

太吓人!日本附近火山出现万米喷发,现罕见火山风暴,“小鬼子”是要遭报应?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位于日本以东的千岛群岛上一处火山在6月22日凌晨发生了强劲喷发,观测数据显示,火山喷发出的巨量火山灰已经达到了超过1万米的高度。为此,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布航路火山灰信息,提醒周围飞行的飞机注意。在北京时间6月22日下午的

图片


据日本气象厅相关消息,此次火山喷发出现在距离北海道择捉岛东北方大约450千米的千岛群岛的雷公计岛,这一次火山喷发十分剧烈,火山喷发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13000米,据推算已经抵达了对流层顶,接近平流层,不排除火山灰已经进入平流层。而在6月23日的卫星云图上,巨量喷发的火山灰被正好路过气旋吸入形成罕见“火山风暴”。

图片


在这张卫星云图上,北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巨型温带气旋,而气旋中有几道深色区域,这其实就是被温带气旋吸入的火山灰。从云图上看,火山灰已经被温带气旋拉扯了上千千米,并且在温带气旋内形成大范围深色区域,可以说这个温带气旋已经变成了“火山风暴”。虽然说温带气旋在北半球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天气现象,但遇到这种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风暴”就比较罕见了。

图片


目前,这个温带气旋正裹挟着火山灰向着阿拉斯加一带移去,有可能给部分地区造成“火山泥雨”,如果在冬天,这还可能导致“灰雪”,并且目前还不能排除火山大喷发将二氧化硫和火山灰送入平流层的可能性,这可能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图片


于火山灰会对飞机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后果,受到千岛群岛这一剧烈火山喷发的影响,目前包括在日本起降的航班在内,已有大量航班为避开火山喷发而改变航路。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25448309&ver=3171&signature=cZ3ZXOX9QT2ZHebxk1cYOOdMQfrmZF1HO56yAcXXFGZG1Ns08ApR2Aq9cOxnbtQjd1sAgdddCTFJsS0vWSl28oGOpTuYdPV*dq9jM5n7YNkObL0Nkx5i4lnfR-80*FKH&new=1


印尼默拉皮火山喷发 岩浆顺山体而下(1/2)




印尼默拉皮火山喷发 岩浆顺山体而下


当地时间7月4日,印度尼西亚日惹,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冲向天际,岩浆顺山体流淌。

发布时间:2021-07-04 14:19:46 【编辑:王祎】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21/07-04/989843.shtml


突发!菲律宾火山喷发!

半导体技术天地 3天前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数万人正在仓皇撤离。马尼拉附近的塔尔火山正在隆隆作响,可能在数周内爆发。菲律宾人正在遭受火山爆发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夹击。


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消息,7月1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南部塔尔火山达到第3级警报水平。火山在5分钟内喷出数公里高的蒸汽和颗粒,又经历了4次小规模气体喷发,火山口浓云滚滚。


图片


菲律宾火山与地震研究所表示,3级警报意味着火山岩浆接近地表,可能会在数周内导致危险喷发。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强烈建议火山附近的居民撤离,以避免受到有害气体的影响。整个塔阿尔火山岛和周边的高危村镇禁止进入。


图片


火山与地震研究所说,火山烟雾造成的雾霾已经扩散到八打雁、拉古纳、甲美地、黎刹、布拉干、邦板牙、巴丹、三描礼士和马尼拉大都会。


菲律宾塔尔火山去年1月也曾无预警喷发,当时火山灰向外扩散影响当地空中运输,促使超过10万人撤离,当地不少工厂也被迫疏散停工。


菲律宾作为全球被动元器件(特别是MLCC)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球前三的MLCC大厂村田、三星电机、太阳诱电在菲律宾都有设工厂。


图片


除MLCC以外,菲律宾吕宋岛上还有多家封测厂商,比如Amkor、安世半导体、英特尔、德州仪器等,都在吕宋岛上建设有半导体工厂。


对于塔尔火山再次喷发,当地的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影响暂未显现,工厂是否停工还要观察火山喷发情况是否恶化以及火山灰的走向,后续将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25448309&ver=3171&signature=fP4fxJW9Hi5Ex68dmHKI3MgAPDPBBCj6afAcQjbl-kRgRf9Y-BadM6SlRE91stS4mqFSMGMJxWVNmA8AW1IqOXY8CI4MttPiBWGGN6-gIxpmfKYX3Kx*3NMUyVNZPe8W&new=1

哥斯达黎加一火山喷发 浓烟腾起如“蘑菇云”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 16: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6月28日,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林孔德拉维耶亚火山喷发,浓烟腾起仿佛升起“蘑菇云”。

  (制作 李佳励)


http://www.chinanews.com/gj/shipin/cns-d/2021/06-29/news893202.shtml

3亿年周期的气候变化与超级火山喷发

已有 3648 次阅读 2014-6-14 18:1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气候变化, 超级火山, 大冰期, 3亿年周期

                   3亿年周期的气候变化与超级火山喷发

                             杨学祥,杨冬红

 

科学家近日发现,太平洋海底正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超级火山喷发。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团队称,在太平洋底以下约2900公里的地幔中,有2个或更多的大洲面积的岩石堆正在推挤碰撞。不过我们还不用为此太过担心,因为这场超级喷发的时间大约在1亿年到2亿年之后,届时地球生命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3亿年大冰期周期时间表给出了这一推测的证据。

3亿年大冰期周期时间表:200万年以来第四纪大冰期;2.8亿年前石炭二叠纪大冰期;5.95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大冰期。形成原因:与3亿年太阳系的银河年轨道有关。

叶淑华院士指出,在距今0.65~1.4亿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发生许多费解的事件:地磁场突然倒转;出现许多黑色岩系,说明此时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大洋洋洋底裂开;大气温度比现在高18左右;海平面比现在约高150;地球的自转变快;古生物大量灭绝;大气中CO2的含量十倍于现在;陨石增多;造山作用弱,夷平作用大。对于这些事件的解释可能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另外此时的太阳系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位于银河系的远银心点[38]

地球自转在4亿年中除了有逐渐减少的长期趋势变化外,还有叠加在其上的周期变化。当月球离地球很近时,朔望月天数将会变化得很快[16]。任振球认为,古地球自转可能存在间隔2亿多年的准周期,其原因可能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等因素有关,图给出了朔望月天数变化所表示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曲线[17]。从图1中可以看出,1.4亿年中生代,地球自转速度处于高峰;2.3亿年前二叠纪,地球自转速度处于低谷。

Whyte指出,在过去4.5亿年中地球旋转速率、地磁轴视极移、洋脊的活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有伴随出现的现象。地球旋转加速时期主要对应了正极性时期,而旋转减慢时期主要对应了负极性时期,前者如志留纪至早泥盆纪和中生代,这阶段由于地球旋转速度加快,使地磁极具正极性、洋脊活动增强、全球性海侵和古气候变暖。自晚泥盆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是地球旋转速度减慢时期,表现为负极性为主、洋脊活动减弱、全球性海退、气候剧烈变化和出现大冰期。这些资料表明,在几亿年时间尺度上,各种地质旋回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18]。我们讨论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构造运动、地磁极性倒转和灾害性气候相互对应的地球物理机制[1, 15, 19-21]


1  5亿年来朔望月天数的变化[据任振球, 1990 [17]]

 

地球的重力分异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分化和差异旋转,使地壳自转减慢;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动能变为热能,使地壳自转加快,这两个过程多次反复,可形成地球自转速度的较长周期变化。能够验证这一变化周期的最有力证据是气候变暖、火山喷发和热幔柱活动的高潮时期与地球自转加快时期相对应,这是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并释放的结果。

比较图1和图2,其形状的相似性表明地球自转与火山活动的相关性:自转加速对应火山活动高峰,自转减速对应火山活动低谷。白垩纪后地球自转速度的急剧变化在火山活动曲线上没有表现,其原因可能与地核重力分异、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等突发因素有关。

2  北美火山活动曲线[ Engel and Engel, 1964[23]]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核幔角动量交换使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处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超级热幔柱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形成中生代全球无冰温暖气候。有证据表明,随着热幔柱喷发强度的减弱,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15,大气冷却了10~15。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深海热对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表5给出了这种地质旋回与地球自转周期的相关关系,热幔柱强烈喷发导致大量生物灭绝[24]

表1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地球自转  全球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Ma                                               形成物   体积/106km3

140    加快      温暖期   (远银心点)

 

120    加快      温暖期    不明显 (水下喷发)     翁通爪哇海台       36

110    加快      温暖期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变小

65     加快高峰  温暖期  恐龙灭绝,所有物种近  德干暗色岩        变小

          一半灭绝                        

55     减慢      变冷    许多深海有孔虫类和    北大西洋火山      变小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边缘

15     减慢      变冷      大规模物种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       1.3

                                                     流玄武岩

-8     减慢      大冰期   (近银心点)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但是,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却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14, 42]

CoffinEldholm1993)海洋考察结果,巨大火成区所显示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大洋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强度与全球高温和大气CO2高浓度对应(见图3-5[43]

 


全球巨大火成区



   


图4  1.5亿年以来海平面变化、全球气温变化、黑色岩、大规模生物灭绝

 


5 1.2亿年以来热幔柱喷发的规模比较:规模变小与气温变冷对应 

120Ma前海底热幔柱喷发形成翁通爪哇海台,其释放的热量为6×1026J,海洋的质量为1.45×1024g,可使全球海水温度增高33,平均每万年海温升高0.1[42]。有证据表明,在古新世末不到6000年的时间内大洋底层水增温40C以上[33]。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海温增高和CO2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是白垩纪强烈火山活动、大气中高浓度CO2和异常高温一一对应的原因。最近发现在15~20Ma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11,最高可以达到大约7。这一南极地区的“绿化”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16.4~15.7Ma。中新世中期的温暖环境被认为应当对应于400~600ppm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44]15 Ma前发生的哥伦比亚溢流玄武岩喷发是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原因(见图2)。

1000km3熔岩要释放1.6×1013 kgCO23×1012kg的硫和3×1010kg的卤素。一个巨大火成区的累积过程要发生上千次这样的喷发,它使现代人类造成的污染物产生的影响相形见绌[42]120Ma前海底热幔柱喷发形成翁通爪哇海台的体积为36×106km315 Ma前发生的哥伦比亚溢流玄武岩体积为1.3×106km3,释放的CO2分别为5.8×1017 kg2.1×1016 kg

Engel and Engel给出了北美火山喷发曲线[45]Larson给出了1.5亿年以来全球地磁、洋壳产量、古温度、古海平面、黑色页岩的异常变化[46],与图3-5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根据地质和气象等综合数据,表6给出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气候变化和地磁变化的对应规律,与图1和图2的地球自转变化曲线和火山活动变化曲线相对应。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减慢对应地磁反向,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加快对应地磁正向,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影响地磁反向提供了证据。

理论模型研究和实际测量表明,地球内核自转较快,地壳和地幔自转较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不仅是热交换边界,而且是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圈层角动量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内核自转变慢,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这是地球自转加速对应大规模热幔柱喷发的原因[11-15]

表2  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和地磁极性倒转[1, 2, 16, 21]

地质界线

新生代/现在

中生代/新生代

侏罗纪/白垩纪

古生代/中生代

石炭纪/二叠纪

下古生代/上古生代

年代/102Ma

0

0.65

1.36

2.25

2.80

3.45

太阳系位置

 近银心点


 远银心点


近银心点


地壳自转

减慢


加快


减慢


火山活动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强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海陆变动

大陆为主最大海退

由主要是海变为大陆

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大陆变到海

大陆为主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还变到大陆

气候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


温暖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陆海分布类型

大陆集中在北极


大陆分散在赤道


大陆集中在南极


造山作用

生物灭绝

第三纪大褶皱


白垩纪恐龙灭绝


石炭二叠纪大褶皱


地磁极性

反向


正向


反向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杨学祥.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世界地质,2011, 30(3): 474~480

杨学祥。火山作用的双重性:短期致冷和长期致热。2010-1-31 06:19。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543.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803354.html 

太平洋海底或有毁灭性火山喷发: 海洋锅炉效应

已有 3275 次阅读 2013-5-21 09:1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火山喷发, 海洋, 锅炉, 太平洋海底

太平洋海底或有毁灭性火山喷发 预测称地球很危险(1)_科学探索_光明网(组图)

2013年05月17日15:14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保存到博客

  科学家近日发现,太平洋海底正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超级火山喷发。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团队称,在太平洋底以下约2900公里的地幔中,有2个或更多的大洲面积的“岩石堆”正在推挤碰撞。不过我们还不用为此太过担心,因为这场超级喷发的时间大约在1亿年到2亿年之后,届时地球生命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研究的第一作者,犹他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迈克尔 索恩(Michael Thorne)在对轰击地核的地震波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我们所探测到的,可能是一系列大型喷发事件的开端,并可能对地球造成重大的毁坏,”他说,“这是那种能导致大型羽状喷发的事件,但发生的时间距现在还有1亿年到2亿年。”相关的研究结果将发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杂志上。

  据称,海底超级火山的喷发将形成一个佛罗里达州面积大小的半融化岩浆区,研究人员称,这将导致两次大型喷发中的一次。第一次大型喷发类似于200万年前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喷发,当时使北美大陆都覆盖了火山灰。

根据地震波数据绘制的太平洋海底“岩石堆”出现碰撞的示意图,碰撞预计将发生在地球的地幔与其液态外核的交界处

2

  根据地震波数据绘制的太平洋海底“岩石堆”出现碰撞的示意图,碰撞预计将发生在地球的地幔与其液态外核的交界处

根据地震波数据绘制的太平洋海底“岩石堆”出现碰撞的示意图,碰撞预计将发生在地球的地幔与其液态外核的交界处

2


  2011年6月5日,智利圣地亚哥南部约800公里处的普耶韦火山在喷发中出现了闪电的奇景。

  第二次大型喷发可能是巨大的玄武岩流,类似于17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塑造了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的那次喷发,在6500万年前的印度德干,和1.25亿年至1.99亿年前的翁通爪哇高原也留下了超级火山喷发出来的玄武岩,后者的那次喷发覆盖了与阿拉斯加面积差不多的区域。索恩说:“这些非常大型的火山喷发可能就是一些灭绝事件的关键原因。”例如,翁通火山喷发就被认为导致了海洋氧气含量的降低,并引起海洋生命的大规模死亡。

  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知道在地核上方存在着两个大洲面积的“热化学岩石堆”,并且就在地球大部分火山热点之下。这两个“岩石堆”,一个大部分位于南太平洋海底以下,并向北延伸达20个纬度;另一个则位于火山活跃的非洲大陆之下。利用高分辨率的核幔边界地震图像,索恩及其同事发现,太平洋海底的“岩石堆”是由两个或更多“岩石堆”碰撞产生的结果,这一碰撞过程还在继续。

根据地震波数据绘制的太平洋海底“岩石堆”出现碰撞的示意图,碰撞预计将发生在地球的地幔与其液态外核的交界处

1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黑沙盆地,在过去200万年里黄石地区发生了3次大型的火山喷发,使北美大部分地区都覆盖了火山灰

  “岩石堆”融合形成半融化的岩块,面积与佛罗里达州相当,位于活跃的萨摩亚火山热点下方。研究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当这些岩石堆融合在一起时,它们可能将诱发一场大型羽状喷发的最早期阶段。”索恩说。

  “我们对地球核幔边界的情况进行了数百次的模拟,并考虑了众多变量。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做过如此大量的模拟,”索恩继续说道,“我的研究或许是首次揭示出这些岩石堆确实在运动的证据。它们围绕地核的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地壳板块的运动。来源搜狐网)

 

http://roll.sohu.com/20130517/n376292328.shtml

科学家首次发现神秘深海喷射流和海洋锅炉效应

已有 1032 次阅读2011-12-23 14:33|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海洋锅炉效应 深海喷流    推荐到群组

             科学家首次发现神秘深海喷射流和海洋锅炉效应

                                                       杨学祥

 

   科学家发布报告称,他们首次发现了海下神秘的深海喷射流,这种喷射流能导致热带大西洋风向、降水以及海洋气温出现异常。

      海洋学家目前发现,在热带大西洋持续出现的气候波动,很显然是由此前不为人知的深海喷射流所导致的,这种气流(按:原文如此。此“气流”二字或系“喷射流”一语笔误。备考)会从深海3000处向上喷射。

      德国莱布尼兹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皮特·勃兰特表示:“到目前为止,当试图解释热带气候变化的原因时,我们总是向天上看,尤其是大气层,而最新数据第一次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海洋深处,为我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报告近日发表于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研究人员在文章中称,目前在沿赤道,横跨整个大西洋的水域下,这种喷射流正以1180英尺2360英尺的时速流动。而它们蕴藏的动能改变着表层洋流,导致全球约每4年半一次的气候变化。

   我们在1996年指出,火山活动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释放所控制。海洋锅炉效应、海底藏冷效应、海震调温效应和强潮汐调温效应比温室效应有更显著的调温效果。自然杂志最新文章证实了这一结论。

海洋锅炉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12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197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115.html

上一篇:2023年12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7月5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周少祥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