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进化与双重伦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kxcyp

博文

如何老去? ——遵循生命伦理,安享苦乐余生

已有 1929 次阅读 2021-2-20 13:48 |个人分类:生命伦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如何老去?——遵循生命伦理,安享苦乐余生

程焉平(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尝遍苦辣酸甜乃完整人生,认知生命伦理可大彻大悟。人到暮年,更应深明天下事理。“生命伦理”即生老病死的自然伦序之理,人类概莫能外。自然之下,所有生命无不遵循“天意”,人不能等到无计可施,才懂得“天理难违”。老去是生命不可逆转的过程,令人悚然,但它是生命进化伦理之必然。野生动、植物的衰亡是自然法则,而人类的老去因其“文化属性”而有不同,这也许是我们自诩“万物之灵”,与其它生物有“本质不同”之所在。

当下,造成死亡的环境因素少之又少。如饥荒和营养不良等已明显改善;因大规模战乱而死亡者也不算多;虽然“非典”和“新冠”相继袭来,但与千百年来多次发生的流感、鼠疫、天花、艾滋病等瘟疫造成的亿万人死亡相比,尚不足为惧。医药科学挽留了无数弥留之人,抗生素、疫苗、输血、助产术等让无数伤患“起死回生”。但延年益寿绝非无偿,其必将让我们面临更长的老去进程及诸多生命伦理问题。

目前,全球老龄人口超过10亿。中国60岁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远超10%的老龄化底线。长寿面临的伦理困惑有:(1)仅2个多世纪,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以下飙升至75岁以上,与疾病“共度余生”是几乎所有高寿老人晚年生活之必然,可见长寿和健康不可兼得。(2)许多老年人可能面对“临终难有关怀”的境地,不是儿女不孝,或非社会弃之不顾,或许真是其顾此失彼。人口政策过往的伦理偏差造成的代价或许是后人必须共同偿还的。(3)代际矛盾本属自然,但随着人口爆炸和资源匮乏等大量生命伦理问题频发,就业、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困境令人类难以招架。(4资源向幼、少儿倾斜,孝亲伦理弱化,亲子伦理关系疏远等已显而易见,何以平衡?。5)夫妻间的亲缘伦理关系远胜“金兰之交”,但“白头偕老”容易,“同年同月”则难于上青天。绝大多数夫妇最终难免有一人孤老。相比之下,老年“再婚”,已非“天造地设”。伴随长寿的老去艰难重重,但除了理性面对,有何良策?笔者已进入老龄,些许感悟,愿与天下“同病相怜”者共勉,以求“同忧相助”

首先,须认知“生老病死”乃自然所赐,要客观和现实面对老去,生当人杰不易,但死得其所不难。所有生命虽难免一死,但唯有人类能“安度晚年”,何乐不为呢!横竖是个老,恐惧、烦恼或忧虑等皆无济于事,只有“笑对余生”。

其次,“养老送终”,固然是子女及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但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令其有心无力。昔日“天伦之乐”,如今演变成了“天伦之累”。作为年长者,是否应该与后辈及社会共同进退,主动去适应漫长的老龄化岁月。我们可否在快乐健康生活的基础上对物质需求姑且有所取舍?提倡“成由勤俭败由奢”也是老有所为。

第三,身心健康与否永远是相对的,老年阶段的身体状态切不可纵向比较,所谓“好汉不提当年”,更多寻求心理健康或不失为上策。承认并接受衰老,客观现实面对疾病,理性饮食锻炼,坦然看待一生成败,或更能体现短暂人生价值。

第四,晚年生活是人生的延续,年轻直至退休前要为老年生活做好心理、身体及兴趣爱好等准备。心理准备以心平气和为本,身体状态要看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如何,兴趣爱好以喜好适合为依据。由此,主观上“心有所依”,客观上“事有所好”。

第五,孤独是人类倍感煎熬的生存状态,更是晚年丧偶后急需摆脱的境遇。与年轻人相比,晚年“再婚”更现实的意义是“相伴余生”,至于“情感”,顺其自然足矣。“再婚”双方应“以诚相待”,方有可能“日久生情”。“各尽其责”是伦理底线,“各得其所”也“无可厚非”,若有“非分之想”后果可想而知。

第六,人类衰老是生命与文化的“双重过程”。老去虽是生命伦理的必然,但具有生物与文化“双重属性”的人类,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诸多文化环境因素对衰老的节奏及进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00万年自然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究竟如何影响今天的人类行为,我们也只是略知一二。所有老龄化问题均有生物与文化上双重的进化伦理学、进化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发生机制,学界务求系统和深入研究,并有效教化公众,使之深入人心,融入行为,以求人类有序健康发展。

在长期失控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及日趋膨胀的人类奢望面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必将日渐匮乏。若“大荒”再现,恐怕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老龄化人群。不论为己,为家,为民,或为千秋万世,老年人均责无旁贷,正所谓:天下国家本同一理。满足生存和繁衍是人类养老敬老的前提,子孙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年人的期望,社会繁荣是退休保障体系持续运转的先决条件。老有所依或应自律有度,否则,即便民富国强,也可能会力不能支。自然系统中,年老体衰个体对后代最后贡献就是“寿终正寝”,人类尚不至于此,但也不能无所顾忌,倡导“自省、自觉、自保、自娱和自律”的晚年生活,同样是人类区别与其它物种的本质所在。愿天下老年人上“顺应自然”,并“适应环境”和“珍惜自身”,以“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之心态笑对夕阳晚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8955-1273049.html

上一篇:生命伦理视阈下的疫情反思(五)2
下一篇:“双重进化” 背景下女性生命伦理地位的演变与现状(1)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曹俊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