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知道苏青是在科学网上。
在我看来,最初的科学网集中的多是些工作相对闲适可能还略有些不如意的学者。尽管积极参与科学网撰文或评论的人里面也有几个院士,如布鞋李小文先生、中医院士李连达等;也有一些大学里的院长书记,但也基本属于倾向于自我边缘化但还有些情怀的那一类,已经对继续在学术界“上升”的兴致不大。所以,看到苏青不时发言我就有点诧异,要说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社长,以及《科技导报》等学术期刊的负责人,怎么还有兴趣和我们这群loser一起玩呢?
其实,武夷山老师最近的文章也提到,苏青是典型的性情中人,有话憋不住。只是,平素在单位当最大的领导,肯定不能随意褒贬,甚至喜怒形于色都不太好,那么,一个平等交流基本不看身份的学者网站反而是一个合适的去处,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对那些远在天边的虚拟朋友们表达一番。
第二次和苏青联系就是在李小文先生仙逝的当天了,他打来电话,说大家都很尊重李先生,就想从出版社的角度为李先生做些什么,问我有没有兴趣把李小文在科学网写的博文整理一下,为他出版一本书。
出于对李先生的敬意和怀念,以及对苏青个人情怀的敬佩,我毫不犹豫就将这个工作接了下来,和武夷山老师从不同角度同时开始了对文章的整理,武老师负责大家的纪念文章,我从李先生发表的所有九百篇博文里进行选择和添加注脚。因为工作量相对大些,所以还动用了我的科研团队一起帮我完成这个任务。
其间和苏青交流多次,也就了解到他个人的一些性格。
苏青自己是个才子,从新书的文章里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大家看完之后自会有评价,我这里不多啰嗦。我想说的是作为才子的惺惺相惜在苏青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科学界应该没有不知道我那著名的中国科大学兄方舟子的,到现在方舟子的书应该出版到三十多册了,名声也早就超出了学术界本身,而成为了世俗娱乐界的大名人了。但是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方舟在线》是苏青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任职社长的时候为他创造的机会,如果大家手头有这本书,可以看得到责任编辑那里赫然写着苏青的名字。
据苏青跟我聊,在某事上他还曾经批评过方舟子,具体这里不方便说,但是,一向桀骜不驯以“不接受任何人关于为人处世忠告”的方舟子那次是非常客气地接受了苏青的批评。
所以,如果倪匡以“曾替金庸写小说”为骄傲的话,那么,苏青“曾经批评方舟子,且未受到反批评”也足可以自傲了——老方何许人也!
作为一个出版社的社长,苏青做出过这么多在出版界足可以自傲的事情,策划负责、构建平台,做他人之不敢做,集科学界诸多才子作品于自己一身,真可谓纵横捭阖,下半生肯定都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情节。
他自己在新书后记里提到的杨虚杰老师也是我的转型作品《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的策划编辑,恰好也是在做李小文先生《大师小文》一书的时候认识的,能够有此后缘自也有苏青的功劳。所以,从苏青这里我个人也受益良多。
在编撰《大师小文》一书的过程中,我们还讨论过写一本《李小文评传》的事情,苏青当时也拍板准备为之,我也开始采访李夫人和他的身边人,开始搜集资料,但是不久就知道苏青调任科协的机关党支部当书记去了,于是此事就成了遗憾。
我和科协也有些来往,知道苏青开始做这个书记是不太得心应手的。毕竟,他的长处在业务,在战略,而不是党务,但是,作为一个干部,还是要服从上级安排,也就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党务。后来调任中国科技馆,还是书记,此时的苏青就开始完全转换角色了,后面我曾经就城市韧性国际标准和苏青的夫人有合作,其间还开过玩笑,说苏青这下性格可要收敛些了,不能看到自己不顺眼的事情就骂人了吧?苏夫人无奈地回道,那可不是!现在可像个书记了。
《岁月如歌话人生》的第一部分“大风 乾坤”的20篇文章多是他担纲不一定很适合但做得也相当出彩的书记角色之后的作品,里面很多是在组织党的活动后有所感发而成。不过,和我们所以为的不同,在这些文章里,苏青个人的棱角和个性也能展现得格外充分,对于这些跟建党有关的纪念地的描述也加入了他自己的考证、看法和观点,有些涉及到社会与人性,有些则还和他本人现在的科技馆书记之身份,与科学技术或人文有关。
在科技界,出版和发表的平台上总会有各种故事流转,就《科技导报》的社长身份而言,苏青知道的科学八卦其实够写好几本书的,但是有些还是需要“为尊者讳”,就不一定出现在他的笔下了。不过,这本新书里还是有湖南人的“憋不住”,颇泄露了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当年他组织中国重大科学进展评选时选入了中国学者在庞加莱猜想中做出贡献一事,迎来了十几位院士的质疑,但是当他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的时候,这些院士反而不愿意接电话了,大概也是不想明显地搅入其中吧,只有中科院数学院的林群院士就此事发表了看法和建议,并有了随后妥善的处理。因为此事他也和林群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当然,还有一年,也在科学网上写博客的张志东教授发表了关于“伊辛猜想”的证明,据说还惊动了杨振宁先生,也是一段学术界值得回味的过往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看苏青的这本书,还能看到一些科学界不能浮于水面上的八卦痕迹,也是一个意外收获了。2020年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过程中出名的高福院士在苏青新书中也有露面,是173-175页的《新型流感现原形》一文。后面还有一篇专门记述伍连德先生的文章,提到了他当年在中国东北处置鼠疫的丰功伟绩。
在新书里,苏青把科普味道浓一点的文章放到了第二部分“宇宙 气象”,而把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集中到了第四部分“岁月 清泉”,里面对于感情的描摹可谓既有文人雅士的隽永笔触,又有学者的系统理性,写景状物都有古人之风,值得一观。
苏青还格外提到了自己的老父亲,事实上,前段时间他父亲的新书也刚刚出版,从苏青的文字里能够感受到对给予自己生命和教益的父亲之爱,他且在后记里记录了父亲写给他的诗词,坦率地说,老爷子的古文化功底要比苏青本人的还是更厚实些。
看到后记的最后一节,我乐了,因为它解释了新书封面上的那句“诗词相伴 从青从争”,把他自己的名放进去不说,还把夫人的静字拆开嵌了进去,且青肯定是静字的一部分啊,这恩爱秀的!就想起坊间对左宗棠的一句评价了,湖南骡子!尽言其倔强坦率可爱吧,才子苏青恰也有这些特质,我想人人都会愿意拥有如此坦荡直白、情感丰富且做事利索的朋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