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d669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d6699

博文

如诗的书意——《兰亭序》帖与书法的想象力 兰亭一脉

已有 5453 次阅读 2020-10-16 11:4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书法, 人文, 艺术

如诗的书意

——《兰亭序》帖与书法的想象力

【内容提要】通过《兰亭序》帖中“之”字的不同表现形态来阐明书法的想象力是如何展现的,进而论述了书法的想象力与技法、功力的关系。通过与诗歌语言的类比阐述了想象力在书法语言中的重要性以及由书法想象力所体现的书法艺术价值、品位的相关问题,就此提出了笔法词汇、艺术价值之空间的概念。通过王羲之在《兰亭序》帖中“巨大”到不可思议的想象力的发挥来论述《兰亭序》帖何以能成为人类智慧在汉字艺术上的最高体现。

关键词】诗 变化 想象力 笔法词汇 艺术价值空间  敬畏《兰亭》

 

                                   

缺少变化的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变化的音符单调乏味,缺少变化的景色容易让人视觉疲劳,即使再美的事物如果不变地反复出现它所激发的审美快感和赞叹也必然是递减的。曲折跌宕的文笔,起伏不定的山势,错落有致的音调之所以能给人带来美感,就在于它们的富有变化而不呆板,都蕴含着一种生动的气韵、一种生命力书作的有韵——笔画线条的富有变化也蕴含着这种生命力。    

                               二                                                         

笔画线条富有变化的书作有韵、耐人寻味,可以让人一个字一个字、一笔画一笔画地细读慢品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争座位稿》-----如读好诗。仅字体美观,笔画线条缺少变化的书作就很难让人一个字一个字、一笔画一笔画地细读慢品例如赵孟頫、文征明的多数作品。

张怀瓘说:“文则数言乃成其义,书则一字已见其心。”[1]一句诗可能因一个字而意境迥异,一个字也可能因一个笔画线条而光彩顿生。我们不妨把一幅书作看做是一首诗、而一个字就是一句诗。

    

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

不,是神哟!

我不是徒然地向它祈祷,

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良善、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能把祭司诱离神坛,

从将要康复的病人头下撤去枕头。

可以束紧和松懈神圣的纽带;

这金光闪闪的奴才,

给该诅咒的东西祝福;

使癫病变得可爱,使偷窃变成光彩,

让盗贼高踞元老院,

声势显赫,受人跪拜,

它给人老珠黄的寡妇领来求婚者;

使那创口流着毒脓,被人厌恶地

赶出病院的女人,

恢复五月香花一般的青春。

万恶的金钱,你这人可尽夫的娼妓;

 

你这在各国人民之间挑起纷争的祸根,

…… ……  ……  ……

 

你这巧言令色的弑君者,

你这离间亲生父子的贵人!

你这污染纯洁婚床

珠光宝气的亵读者!

你这英勇的战争之神!

你这永远年轻的娇嫩的情郎,

 

你的灿烂的光辉可以消溶狄安娜

膝上神圣的冰霜!

 

你这可看得见的神明,

能使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

强使他们彼此亲吻!

 

你可以为了不同的目的,

讲各种不同的语言!

啊,你这心灵的试金石!

请你想一想,你的奴隶——

会突然起来造反!                      

快用你的法力把它们统统消灭,

好让野兽来统治这个世界!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2]

(我们可以把★号置换成“金钱”二字。把对金钱的不同表述分别置换成《兰亭序》中依次用到的形态各异的“之”字。)

如果承认莎士比亚在诗剧《雅典的泰门》中对同一个物———金钱用许多的意象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述,是运用了诗的形象思维之想象力;那么就不能否认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对同一个字———,用许多的形态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则是运用了书法的“形象”思维之想象力.

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想象力的诗人能够想到、写出如此多的意象;同样,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书家能够想到、写出如此多的形态。

 

这种对相同笔画线条或相同字的不同表现、处理的能力就是书法的想象力——就是一种“意在笔前”的构思,一种匠心别裁、出人意料的能力。(大家不妨试着书写一下自己的名字或自己的姓氏,看看你能就此最多写出多少个像样、有型——和谐的你自己拿得出手的不同样式。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反思一下你在调用的是什么能力?或许你就能多少明白书法的想象力是怎么回事,或许你就能多少体会到王羲之《兰亭序》中那二十个之字是怎么个超凡入圣。)当然,书法的想象力既体现在用笔上,也体现在结体、布局上。不过,我们要知,硬笔书法在结体、布局上是可以与毛笔书法相媲美的,惟在用笔方面则望尘莫及。这也旁证了用笔是毛笔书法艺术的核心。

诗歌的想象力是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表现的,我们也可以说书法的想象力是通过书法语言来表现的。书法语言的要素是用笔、结体、布局,而用笔——笔画线条是书法语言的灵魂。是笔画线条构成书法语言的字、词汇。像《兰亭序》这样的书作,在其中你不仅找不到相同形态的字,也很难找到相同形态的笔画线条。———只要你愿认真仔细地检查对比一下相同笔画线条在起笔、运笔、转折和收尾处的微妙变化,就能发现它的每一个相同的笔画线条都有上百种不同的形态。每一个笔画线条就仿佛是一个个不同的字、不同的词,那种由出神入化的创造力而产生的同而不同地微妙变化就好比是诗歌语言中的同义词、近义字——意义虽然相近但表达效果、表现力却可以有天壤之别。(笔画线条的不同和变化是微妙的。我们需要区别开这三种情形。一种是虽不假思索但由于运笔的力度、角度不同造成的变化,这种不同就像在自然和人群中找不到相同的一片叶子、一张面孔的不同;一种是运用了“形象”思维之想象力,匠心经营造成的,即“意在笔前”产生的不同;还有一种则是“心既贮之,随意落笔”产生的,即所谓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的“率意”、“随意”的结果,但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米芾式”的“率意”的前提资本是他有个“心既贮之”的“集古字”的过程[3]。这个过程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谈文学的想象力时所强调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材”[4])因而对笔画线条不同表现或处理的形式越富有变化、越多样——笔法词汇就越丰富,书法语言就越新颖别致、超凡脱俗,书作也就越耐人寻味——有韵。富有想象力的书家,他们的笔法词汇自然丰富,书法语言也就内蕴深厚,而缺少想象力的书家,笔法词汇相对贫乏,书法语言难免苍白。

每一个书家应该说都有一套书法语言,不过有的就像没什么文化人的语言;有的书法语言则多是从别人那里借来,而不是真正自己的。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是一个书家登上艺术殿堂的起码资格。历史上只要开拓了一种成熟风格的书家就有一套自己风格的书法语言,只不过有的书法语言丰富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杨凝式、黄山谷、米芾、徐渭、王铎……有的书法语言则相对贫乏如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祝枝山、张瑞图、黄道周、邓石如、赵之谦……

 

有人说这种对笔画线条的不同表现或处理是属于技法的问题。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技法是如何写的事情,应该属于方法的范畴,是可以学会的;而通过变化丰富的用笔体现出来的想象力是如何想到这样写的事情,则属于才气的问题,是只能意会的。《兰亭序》中有二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二十种不同表现或处理的形式都学会,但我们是不是就此也拥有了这二十种不同表现或处理方法的能力呢?技法与想象力就好像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关系。

功力与想象力的关系呢?功力是写得好看的事情,而想象力则是写得耐看的事情我们可能都见过唐人的写经卷,有些作品写得实在美观漂亮,但是它的艺术价值何以并不受后人看重?就是因为它是匠人————抄经者的作品!尽管写得很用心,但那里面有的只是娴熟到几乎不费什么脑力的精湛的技能。艺术作品就不是这样。“一个有意味的形式”、一幅富有变化、耐人寻味的作品必须有艺术家想象力——大脑思维的努力参予、才能实现。我们把唐人的写经卷【图3】与褚遂良的《阴符经》【图4】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何以那么漂亮的字格调不高?作品中相同的笔画、相同的字几乎没有变化,用的都是同一的娴熟手法————它缺少艺术家的思维热情——想象力的投入。我们不妨说,一部艺术作品,艺术家的思维劳动——想象力投入得越多,它的艺术品位也就越高。按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观点,一个商品或有用物的价值越大,那必然是物化在商品有用物中的劳动、劳动量更多的缘故。艺术作品的价值,也类似于此,即物化在艺术作品中的思维劳动、思维热情——想象力、创造力越多,艺术作品的价值才可能越大。在艺术作品中,物化在其中的艺术劳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功力、技能;一部分是想象力、创造力。有功力少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必然低于有功力且多想象力、创造力的艺术品的价值。

有品位格调、内蕴丰厚的艺术品其思维劳动——创造力、想象力必大,其艺术价值之空间即艺术容量也必大,所以经得起我们不断地探寻、挖掘和欣赏、品味。艺术作品其价值之空间的广阔也必是由于艺术家付出得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劳动的巨大所致。就像一个伟大、宏伟的建筑它所需的人力、物力、创造力必然巨大一样。

 

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艺术家的巨大的热情:思维劳动——想象力注入到艺术作品中才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充沛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力。我们一方面为作品体现出的美、韵味所打动;另一方面我们也为作品蕴含得强烈的生命力所打动(凡高的油画《星夜》,贝多芬的奏鸣曲《热情》就是最好的例证)。是的,如果不是一个更强大的生命力——那被物化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命力,它又怎么会吸引、唤起我们的兴趣、热情,我们的生命力呢?————有美的地方就有生命力。美是生命力的光彩。光彩夺目是因为美丽动人。美能给人带来愉悦、快感,而生命也正是从愉悦——快感中萌生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热爱美就是热爱生命!

法国浪漫派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说:——这是坚持不懈的劳动所产生的经常不断的灵感的结果。它像一切应该生存的东西一样,是带着痛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奖赏!时髦的奇想所产生的作品可能赢得瞬息即逝的成功,但是要得到真正的光荣,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因为光荣女神的每一次微笑,都要求我们作出很大的努力并且还需要有本人的能力和命运对人的赏识的罕有的结合。”[5]

   如同音乐的品位是通过一遍遍聆听而感知的,书法的品位是通过一遍遍品读而感知的。有好听但并不经听的音乐,同样,也有好看但并不耐看的书法,而这是由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水准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内涵传达出来的。好看好听的作品不一定耐看耐听,而耐看耐听的作品往往是好看好听的(这不是指甜媚、漂亮);同样,一个艺术家有好的功力,不一定就有好的想象力,而有好的想象力的艺术家往往有好的功力。好看好听的作品,不经看、不耐听,必是由于其艺术容量——艺术价值之空间不够大的缘故,而艺术价值之空间——艺术容量不够大则必是由于艺术家在作品中付出投入的思维劳动——思维热情——想象力不够大,不够多的缘故。书法作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无论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古典的、新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等等如果它经不起一遍遍的品味,那只能说明它格调的不高,并由此反映出创作者审美水准——想象力的平庸。现代派诗歌大师T·S艾略特说:“艺术从不会进步”![6]是的,如果从通过想象力创造和谐、美、韵味的角度来说,古今是同一的。想象力出色、审美水准高的艺术家用无论什么样的形式,同样能够创造出内蕴丰厚的艺术品来。用什么形式并不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永远是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

马克思说:想象力,这个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拿破仑说:征服世界的靠得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7]

书法的想象力与别的艺术一样,一方面需从外在世界中获取养料,一方面需从优秀经典中获取。只不过各类艺术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诗歌、绘画、舞蹈是前者所占的成份多于后者;书法、音乐、建筑则后者所占的成份多于前者。一个人观察吸收的越多,他的想象力就越大,因为一个人观察、吸收的越多,他触类旁通、天马行空的方向也就越广,因而别出心裁的能力才可能越大。

 

想象力、创造力又跟一个人的天赋有关,即与一个人的兴趣大小有关。一个人的兴趣越大也就意谓着他的热情的专注。在书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虽才高如苏东坡者在书法成就上也逊色于专注如颜真卿者。我们也可以想想钟繇、智永、张旭、怀素、米芾、王铎的情形。所以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8]

想象力也反映在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水准上,审美趣味与一个人的习性以及审美经验有关。一个谨小慎微、循规导距的人是不会欣赏张旭的《古诗四帖》的;一个学书不深的人也很难欣赏颜真卿的《祭侄稿》。而这都影响到一个人审美水准的提高,影响到想象力。

 

我们知道红与黄交融能产生橙色;黄与蓝交融能产生绿色;蓝与红交融能产生紫色,这里面其实就蕴含着艺术创新、艺术创造乃至艺术传统要不要继承的启示。《兰亭序》就是书法艺术的三原色之一。

《兰亭序》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诗,每一个笔画都仿佛是一个个不同的又贴切的字,每一个线条都仿佛是一个个不同的又恰到好处的词汇。假如研读临摹的时候不能细心地去体味、去把握,那由出神入化的想象力产生的同而不同的微妙——并由之折射出的神采就会丧失,而自诩“遗貌取神”倒其实成了“遗神取貌”,所以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差之毫厘,失之千里”[9];《续书谱》的姜夔也说:“描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谨详”[10]。对《兰亭序》(神龙本)没有浸淫日深、累月积年的细心玩味;没有锱铢必较,毫发不爽的悉心临摹,是很难折服、敬畏其中登峰造极、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否则赵构不会沉迷到“详观点画,以至成诵”的地步[11];李世民不会痴迷到“玩之不觉为倦”[12],甚至临死,还念念不忘地想着把他视为“尽善尽美”的《兰亭序》真迹带在身边一起去永恒的另一世界。毫不夸张地说,王羲之《兰亭序》的神乎其神是足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惠威尔都曾敬畏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所蕴含着的巨大智慧——“当我们读《原理》的时候,感到好像身在古代的军械库中,那里的武器尺寸如此之大,以至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惊奇:能用它们作武器的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几乎提不动它……”[13]《兰亭序》令人敬畏的神奇在于——清朗遒媚、潇洒自如的字势中,率意天真、自然天成的外貌下也蕴含着巨大到不可思议的莫测变化——想象力, 这种巨大到不可思议地莫测变化——想象力不仅表现在相同的字、相同的偏旁部首,更表现在临帖不深的人不容易注意到的相同的笔画线条以及它们的起笔、运笔、转折、收尾上,它的每一个笔画线条就仿佛是一个个不同的字、不同的词,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句精彩动人的诗,整个《兰亭序》既是一部丰富的笔法辞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再加上它是王羲之在构思写作一篇——日后成为古代汉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佳作——序文的同一过程中又在创造、书写着一部——于笔法、字法、章法上都堪称古今第一的——书法杰作,其难度之大,尝试过的即知,而从古至今罕有完美之作流传下来也是明证。

   《兰亭序》的神奇伟大还在于:整个书作中没有一个废笔、一个多余的笔画线条,甚至某些个看似不够美观、缺少力度的字、笔画线条,乃至涂抹修改的地方从整体的谋篇布局、救应平衡上来说都是有意为之、都是需要、都是和谐、生动的。[14]这就像在大自然中,不只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大海也有清浅的小溪、平缓的山岗;既有繁花似锦的草原,也有寸草不生的戈壁,它们在整个美丽的大自然中都是和谐统一、不可或缺的。

  古希腊的医圣盖伦在赞叹人体构造的神奇伟大时写到:机体中没有任何部分是无用或无目的的,机体中所有的部分都是被神灵安排来执行自己的职能,并且都为造物主完成了特殊的功能。”[15]

 在汉字艺术史上唯有也仅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具备这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6]的神奇伟大!————它是人类智慧在汉字艺术上的最高体现

这是无数哨兵发出的问话

这是无数号角传出的命令

这是在无数城堡上点着的灯塔

这是在密林中迷路的猎人的叫声

因为,上帝啊,这确实是我们能以

显示人类尊严的最有力的证明

这种将要代代流传,而且将要在你

永恒的岸边消失的热烈的呻吟

—— 波德莱尔:灯塔[17]

 

古人把善于变化的神性赋予龙,要说右军如龙[18]《兰亭序》就是龙的精神的一种完美体现。这种龙的精神也从来没有真正断过。上溯到西周钟鼎金文中的《毛公鼎》、《散氏盘》,汉隶中的《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魏晋钟繇的《荐季直表》,下衍南北朝魏碑中的《爨龙颜》、《郑文公》、《张猛龙》,隋碑中的《龙藏寺》、唐朝孙过庭的《书谱》、褚遂良的《阴符经》、张旭的《古诗四帖》、颜真卿的《争座位稿》、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五代杨凝式的《卢鸿草堂跋》、宋代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黄山谷的《李太白忆旧游》、米芾的《虹县诗》,明朝徐渭的《淮阴侯辞》,清朝王铎的《赠汤若望诗帖》、傅山的《晋公千古一快屏》……这些光耀千秋的书作中无不闪烁着这种生机勃勃的龙的精神。[19]

【图1】神龙兰亭序 书法欣赏www.yac8.com

【图2】之 高清单字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

【图3】唐人写经 书法1981年第4期封面

【图4】褚遂良阴符经  汇图网www.huitu.com

 

     【1】张怀瓘(文字论),《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版 第209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1979年版 第104、105页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第360页 [8]第363页【9】第129页【10】第390 页【11】第366页、[12]第122页 同上

[4]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49页

【5】《艺术圣经》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第19页

【6】《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第3页

[7]《关于形象思维的材料 》上海师大政宣组编 

[13]钱德拉塞卡《牛顿 莎士比亚 贝多芬》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14]《兰亭序》在章法上的卓绝,可以参看我的另一篇书论:《兰亭序》帖“癸丑”二字非填改辩  ——兼论兰亭序帖章法上的特点与绝伦

    [15]最好的医生也是哲学家——古希腊时期哲学与医学之关系刍议 涂江波 《医学与哲学》20139月第349A 28

[16]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波德莱尔《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钱春绮 译  第19页

  [18]明 董其昌《跋李北海缙云三帖》《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19】这里所列书法史上的名作,与《兰亭序》帖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特点:即用笔的丰富,结体的多变——想象力的出类拔萃。尽管形质、风格迥异,却隐隐地形成一个有序的精神传承,都当仁不让地位列汉字艺术史上的神品杰作中。

 

 

主要参考文献: 《波德莱尔论美文选》郭宏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关于形象思维的材料 》上海师大政宣组编、 陈振濂《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审美语境》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郑晓华《古典书学浅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一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6769-1254579.html

上一篇:书法的快乐 兰亭一脉
下一篇:《兰亭序》帖的章法密码 兰亭一脉
收藏 IP: 223.72.41.*| 热度|

10 杨学祥 张晓良 郑永军 刘炜 康建 杜占池 程少堂 范振英 刘钢 姚远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