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shixuxudemam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shixuxudemama

博文

既然要写论文,就写一篇好论文! 精选

已有 12478 次阅读 2019-12-24 09:48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正反馈

既然要写论文,就写一篇好论文![1]

李晓姣,2019年12月24日

好论文都是相似的,坏论文各有各的缺点——这也许可称之为科技论文界的安娜卡列琳娜原则。

好论文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好论文?我认为,“符合读者预期”的论文就是好论文。“读者”就是你的大、小同行;“符合预期”,就是指读者期望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内容,就应该在那个地方放那个内容。为了“符合读者预期”,每个领域通常有一套通用的论证模式[2],这里的“通用”,指的是论证结构独立于论证内容,不同主题可采用相同的论证模式。但这不应该简单理解为“科技八股”,虽然我们常常戏谑其为“八股”。

好论文那里找?除了导师推荐、按照参考文献列表按图索骥等常规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权威期刊的主页找到“编辑推荐”,被推荐的论文往往是立意、选题、逻辑结构、行文都符合期刊要求和行业预期的好论文。当然,也不需以完美为目标,因为没有完成的论文是不可能成为好论文的。在写作之前选对期刊,认清写作之中的反复性和正反馈的作用,重视写作之后的传播和同行评议,我们都可以写出好论文。

写作前——选对期刊

写作之前应该先选择目标期刊。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有的放矢,精准投放至相关领域和感兴趣的读者群体;二是可以在撰写时就按照期刊稿约的要求,合理安排文稿的结构、格式和体例。

各个高校/研究所往往都有推荐发表的期刊,参考行业认可度、影响因子和分区及某些政策指挥棒(如要求发表中文期刊)。以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为例,深圳大学的推荐发表期刊(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方向)为:

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Thin-walled Structure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Materials and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及《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大连理工大学建工学部印发的各学科TOP10[3]期刊中,结构工程学科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这两个二级学科的权威期刊分别为:

image.pngimage.png


对我个人而言,选择目标期刊应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这才是长远之计。

写作中——认清反复性,重视正反馈

红楼梦中,林黛玉取笑惜春画园子,说“要照着这样儿慢慢地画,可不得二年的功夫!”写论文不是描图,不仅要“慢慢写”,更要一遍一遍修改。一蹴而就是少见的,一遍遍改得面目全非才是常态。但修改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如果完全在意料之中,研究也就没什么意义了。随着对发表流程熟悉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耗费在程序上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更多是花费在思考上。思考本身绝不是线性的,有“进”有“退”[4]。“进”时头脑风暴,“退”时倾听意见;“进”时将批评融入写作,“退”时重新检视。“进”有“进”的欢喜,“退”有“退”的收获。进退之间,曲折前进,重要的是认清这种反复性。

认清反复性特别需要重视来自他人的反馈——对于研究生来说就是导师的反馈。有玩笑说研究生要赶紧写好一稿发送给老师,将焦虑转移出去。玩笑归玩笑,定时将稿件发送给导师确实有许多好处。不过转移焦虑也要有策略。

第一,遇到瓶颈或者难以向前进展时,个人局部打磨已经没有意义,需要旁观者和指导者的指点。在导师修改过程中,看看弱相关的文献,整理一下资料,放松放松脑子——也许在反馈意见回来之前,自己就灵光乍现。

第二,明确预期和问题,才能得到有意义的反馈。明确自己对导师审阅和修改的预期,提出具体问题,比如希望导师评价引言的逻辑是否合理,第一个算例是否必要,第二条结论的论证是否充分等。所谓焦虑转移只是暂时,最终还是要自己负责任。设计师总觉得上面还有技术负责人,学生总觉得上面还有导师,不主动承担责任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成长。

第三,收到导师的修改稿后,情绪平和,批判思考。对于导师意见充满攻击性是不对的,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时刻提醒自己,导师意见是在帮助提高论文质量。对于导师意见不加思考就全盘接受也是不对的,要批判思考,思考哪些修改可以直接接受,哪些修改是不合理的,哪些修改没看明白,哪些修改存疑,然后就主要问题与导师进行一次简短讨论。

第四,根据修改意见和讨论结果形成新版本。科技论文的新版本肯定要比前一版好,绝不应出现诸如甲方让设计改图,改了十来遍又改回来这种事情。当然,每次的修改稿还是都要保存,做好修编记录。因为有时取舍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相关度不高,这些内容总有用武之地,心血并不会白费。

以退为进,寻找正面反馈——这才是一轮有意义的修改。正反馈是论文质量走上正轨的驱动力!

写作后——重视传播,正确面对同行评议

投稿前就要想到成果的传播。一个好的“Title页”可以使得发表的论文更容易被识别、被引用。比如,有研究表明题目更短的被引用的几率更大[5]。比如,作者姓名要采用固定拼写方式,Xiaojiao LI Xiao Jiao LI缩写分别是 X. LIX. J. LI,一以贯之才能防止误解,防止遗漏,便于检索,便于引用。

从投稿到发表的过程,是与编辑和审稿人交流的过程。其中,同行评议及回复审稿人意见,也可以理解为一次“正反馈”。与导师提供的反馈相比,审稿人反馈有若干不同之处:(1)周期长,一个月到几个月不等;(2)不能当面解释,需要书面回复。这些特点使得回复审稿人需要斟酌再斟酌。对于研究生如何回复审稿意见,可以参见马臻教授的文章[6]。我也有一个小建议,不妨一试,即把导师当成审稿人,这样就会更加重视导师的意见;把审稿人当成导师,这样就会降低攻击性。总之,要积极应对并通过同行评议和回复审稿意见获得正反馈。

 综上,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好论文,然后坚持高标准写出好论文,让每一篇论文都成为自己的代表作。取乎其上,方得始终,共勉之。


[1] 本文由课题组组会的两个报告整理而成,分别是2019.11.8的《我心目中的好论文是什么样子的?》和2019.11.11的《一篇科技论文的前世今生》.

[2] 李晓姣,我所在研究领域科技论文论证模式——谈论文的逻辑结构,科学网博客,2019.11.4.

[3]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关于印发各学科TOP10期刊目录的通知2014.

[4] 罗伊娜·莫里,萨拉·穆尔,学术写作手册——一种新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 Boer Deng, Papers with shorter titles get more citations, Nature News, 2015.

[6] 马臻,研究生回复审稿意见的门道,科学网博客,2019.5.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4477-1211255.html

上一篇:我所在研究领域科技论文的论证模式——谈论文的逻辑结构
下一篇:写英文论文要引用中文文献吗?
收藏 IP: 210.39.1.*| 热度|

15 孙颉 黄育和 刘立 杜芳 朱志敏 王从彦 李万峰 杨顺华 梁洪泽 姚伟 晏成和 罗娜 强涛 高建国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