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433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4335

博文

命题与考试

已有 7547 次阅读 2019-4-30 08:5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命题与考试


一.考试之目地

考试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检查的主要形式。也其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地、潘懋元先生认为是为了“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和得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知识。”从教的方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自我检騐效果、总结教学经騐,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检騐所得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有效地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潘懋元先生还认为考试可以为学校领导与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分析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以及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的实际材料,作为指导教学、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对稳定教学秩序、健全学习制度起着重要作用。

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虽说学生平时的作业、提问及反映等也是灵敏、正确和有效的信息反馈而不可忽视;但这些信息反馈是代替不了考试这一信息反馈的。因为考试是教学过程中、教和学这一对矛盾运动发展而呈现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既有量的识累,也有质的转变。考试时,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用一定的速度去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因而一般地,考试也就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度和效度的信息反馈。至于时效、由于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则多不考虑。所以一般也就以信度和效度作为考试的重要品质指标。信度反映信息反馈的真实性,效度反映信息反馈的深广度。所以,没有信度和效度的考试是一种没有价值的考试。

考试的近期效度对学校来说有可能转化为教学指挥中心的有力措施,从整体上调整、修正、补充和深化原来教学管理的决䇿、方案和措施;对教师来讲,它有可能使其进一步发现教学上的优缺点,以分析研究并改进教学工作;对学生来讲,它有可能使其认识自身学习上的长处和不足、而进一步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和学风,以便更深刻、系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对于那些敢于从严考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能更有效地严格要求学生,指导学生端正学习目地,养成良好学风以及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从能反映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两个重要品质指标着眼,考试的主要目地是比较全面而正确地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与真实度,并通过考试的信息反馈去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根据这一考试目地的认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认为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知识考核的做法。当然我们也不应不恰当地誇大考试的目地和作用。毋庸讳言,考试有着检查教师教学的作用,但将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那是十分有害的。因为教学这一“精神”生产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而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尤其这后者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非教学能力(即教师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气质),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近、中、远期效果等作全面评估,才能作出结论。如果以考试成绩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则只会导致追求高分、分数贬值、考试没有信度和效度、学风日下等严重后果。

二.考试模式及其若干讨论

     按照控制论(cybernetics)的观点,上节所谈之考试目地实为一种控制目标。不同控制目标就需有不同的控制模式,以使考试这一控制过程按预定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后实现控制目标。

    考试的控制模式就不同的考试目的而言不外有下面三种,即淘汰率高于30的高淘汰控制模式、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和高分控制模式。

    本节的目的在于分析比较这三种控制模式、以求找出其中那一种控制模式可以实现上一节提到的控制目标。

    先说淘汰率控制模式。这一摸式是为高起点、高要求教学(尤以要求学生自学的教学),以及培养、筛选尖子这一控制目标服务的。西方几乎所有名牌大学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解放前我国也有一些名牌大学采用这种模式。实验统计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是呈正态分布的。如果采用这种模式,代表多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中等水平的

峰部、将向不及格大距离偏移,而呈正偏态分布。

    为了说明除极特殊情况外,一般我们不宜采用高淘汰控制模式的理由,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是以大量客观统计规律为基礎的控制模式,所以它能实现上节提到的,能比较全面、正确地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真实度这一控制目标的。显然运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所在是严格控制不及格(60分以下)和高分(85分以上)的比例。严格控制高分,就可保证有合适的教学要求和起点,并可把尖子选出来,同时还将起到抵制分数贬值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运用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时,只要真正贯彻严格控制高分的原则,同样可以做到有合适的教学要求和起点,并可能选拔学习上的尖子。贯彻这一原则,也正是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从严要求。在高等学校中,教育部曾下达的课程基本要求,它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地用科学前沿的最新成就、自己的学术研究心得,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这样,一个好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应是:根据学科基本要求的动态稳定状态、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的水平而努力实践和探索。他们的着眼点绝非追求大量高分的考试成绩。基于此,那种“教师教得好,学生努力学习,为什么不能考出大量高分”的论调也就不足一驳了。采用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虽主张淘汰不合格的学生,由于它也要严格控制不及格的比例,以防止经努力后成绩能上去的学生被误淘汰,这是它优于淘汰控制模式的地方。

   淘汰控制模式是一种最差的控制模式。其导致分数贬值、追求高分、败坏学风这已如前述。这种情况下的峰值向高分大距离偏移,而呈负偏态分布。它既不利于筛选学习上的尖子,也不利于应予淘汰不合格的学生。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严格控制高分的原则下,采用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是一种能实现上节所讲控制目标的模式。侭管采用何种模 式是人为的,但欲使考试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高教学质量,以及有效地防止分数贬值,对应于我们的国情、对应于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似以采用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为隹。

三.关于考试的命题

       潘懋元先生曾指出:“命题是考试的中心环节,考试的指导思想也主要体现在命题上。考什么、考什么和怎样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考题经常都只要求记忆教材为答案,就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抑制其智能的发展;如果考题经常是一些并不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只凭常识就可以发表感想、议论作出答案,就会使学生不重视复习,学习不踏实,满足夸夸其谈。”因此他强调“必须十分认真、严肃地对待考试命题,提高命题质量,使考试能充分发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并深入理解知识、充分发展智能的作用。”并提出“为了保证考题的质量,学期和学年的总结性考题,由任课教师拟定之后,一般应经教研室审查。”由此可见考试命题之重要。

1. 体现近似正态分布要求的命题原则

(1) 命题应当体现学科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命题应当以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以及一些关键性的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内容为主要依据,才有可能把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到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去。同时,命题还应注意点面结合。主要内容是点,一般内容是面。有面无点,将不能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有点无面,则学生就会只抓所谓的重点而忽视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一份试卷应有一定的广度,覆盖面宜宽。其中、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理论阐明、分析、论证某原理,或解决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问题常作为“点”。当然也有采用论述题、证明题、综合计算题作为“点”的。这部分试题应占较大的比例。至于名词解释、是非题、填充题或选择题一般都是作为“面”的内容,它们应占较小的比例。

为使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对成绩类别不同的学生能较正确地被筛选出来,一份试卷的命题结构可大致作如下安排:基礎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目占60 具有一定难度、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作出的题目占20;难度较大,需一定创造性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的题目占20。它们要形成一定难易的梯度,以考出学生不同的水平。

(2) 命题应当体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的要求

命题体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的要求,这是贯彻知识积累与智力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为此,命题应着重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礎上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就要求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发挥性。当然其难度应以大多数中等学生水平为依据。题目太容易,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太难,超出学生的程度和能力,则同样检查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 命题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的是考试的可靠性,效度是指考试的准桷性。信度高的考题,很少受偶然因素的

影响,既使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得到一个比较稳定及前后一致的结果。效度高的考题,能准确出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真实程度。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为求命题有较高的信度,命题一般不要重复平时的作业题,甚至命题的类型好应重新组合。教师考前划范围、圈重点、暗示试题,甚至在考场上间或提示学生“答完再检查一下”等,这都是违背命题应有较高信度这一原则的。

2. 命题的类型

命题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两类,即论文式或问答式试题与测验式试题。论述题、论证题或

应用题均属论文式或问答式试题。这类试题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试题的答案需学生经过思考、组织并用较多的文字去表达。答题的时间也较长。故这类题目的数量不宜过多。选择题、填充题、是非题和改错题等则属测验式试题。这类试题之答案只需简单的文字和符号(一个词、一个数字或一个符号)就可表达。其卷面题数常可很多,覆盖面亦可遍及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因而这就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复习、熟知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类试题对学生思维的敏㨗性,掌握知识的准确性、牢固性和坚定性有较高的要嫠求。这类试题虽说具有答案明确、标准具体、计分客观等特点,但以其进行考试,却带有一定机遇性。为避免学生猜答案、碰运气,命题、监试及评分应有较严要求。同时,选择题、是非题不须作出反扣规定。

那种命题型式较好,可视具体情况和课程要求而定,不必强求一律。提高命题质量,这才是我们总的出发点。

3. 着眼看于能力培养的命题法体系

要在考试中贯彻上述体现近似正态分布要求的命题原则,有必要考察一下我们以往的命

题方法。只要仔细研究一下以往的命题方法,就不难看出它们多是先给出若干条件,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求解。这种命题实际上是一种包含命题中的相等命题。这是一种按传统命题方法似制习题的方法,它有着条件明显、利于初学者建立概念的优点。因着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求解问题的条件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试提出一个非相等命题的命题方法。设以Fmin==F1F2Fm}为解答命题所需最少条件的集合,其中m为最小条件数,F=F1F2Fn}为给定条件的集合,其中n为给定条件数。仿照数学中显函数和隐函数的称呼,我们把是否给出解题条件的命题分别称为显命题和隐命题。根据FminF两集合的相互关系,按照形式逻辑再将两类命题分别划分为包含、相交及相离三种命题。其中包含命题又依集合FminF的下面包含关系,即Fmin=FFminFFㄈFmin而分为相等、溢出和残缺三类。相交、相离两种命题的集合关系为FminF=PPㄈFminFminF=ǿ。这样,根据FminF两集合的相互关系,我们即可构成一个拟制习题的命题体系,如图1示。

显然,此体系中、除相等命题外,其它命题都有着着眼于能力培养的各个侧面。例如溢出命题中,由于所给条件包含并大于最少条件,所以解题可用条件就不止一组。在Cnm个可

                         

微信图片_20190424095618_WPS图片.jpg


 

1

 

用条件中用哪一组求解最有效、最便㨗,这就需要学生作出判断。没有概念清晰及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两点,要立即作出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加之这一命题方式较相等命题法灵活,所以有利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又如相离命题因常要自题外选取解题最小条件组,这无疑在起着一种“反常思维”的训练效果。

由于目前各种习题集的习题、教材中的例题大多都是以相等命题法拟制的,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改动它们的条件,可试着将这些习题、例题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改成非相等命题的习题。

四.考试的方式

不论何种考试方式,其实都是有其优点和缺点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总应以扬长避短、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为原则。

一般来说,考试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选用口试、笔试或口试和笔试并行的考试方式。口试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考试的。口试不受文字的限制,能比较准确而深入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广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答案不是以判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还可以补充提问。这就能促使学生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只求背诵条文,同时也避免了因一时的疏忽而影响考试的结果。学生回答毕,教师的简评、分析以及对学生改进、鼓励的意见又具有直接教育的意义。此外,口试要拟定较多题目,它又起着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教材的作用。通过口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㨗性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口试在掌握上比较困难的原因,口试也有其明显的缺点。首先,时间限制,每份题签的份量和难度低于笔试,学生精神紧张而往往难于深思熟虑,教师易于疲劳而产生注意力涣散,这是一。教师准备工作量大,而学生又只能考一道主题、加上最多两道副题,内容似又嫌少,这是其二。此外,需要演算证明或给图说明的考题也很难用于口试方式之中。

对一些叙述性强的课程,如果适当减少题签的份数,加大每份试题的分录量、难度并延长口试时间,则可发挥口试的长处并回避它的短处,从而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此外对理论性强的课程,当参加考试的人数较少时,口试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考试方式。所以,虽说这时采用口试有一些困难,但究竟只是一些掌握和运用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而并非是无法克服的缺点。

笔试是我国传统的惯用考试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及需要以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和技能。此外,笔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它对全班采用同样考题,其成绩评定的标准也比较容易掌握。同时,笔试对学生的情绪也比口试缓和得多。当然口试的某些优点却是笔试所没有的。

考试也可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闭卷考试能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真而全面系统的复习,能较准确地检查学生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闭卷考试多是就书本的内容进行考试,所以难于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因可㩗带工具书、参考书和教材等资料,故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外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能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由于开卷考试对学生的复习和教师的命题都有较高的要求,故当命题不能做到要求学生综合本科的基本理论的有关课内外材料、去问答理论及实际方面问题,就不宜采用开卷考试,以免降低考麻的信度和效度,以致于违背了体现近似正态分布要求的命题原则。

五.结语

学期或学年考试,是教学进程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包括考试的准备与进行考试。学生的准备工作是复习,教师的准备工作除指导复习外,主要是命题。当然还要对学生进行考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为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还应严肃考场纪律等。

为了提 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了真正使考试对学生学习起“指挥棒”的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严格控制高分原则的前提下,以“比较全面而正确地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及真实度,并通过考试信息反馈去改造我们的教学工作”信为我们的控制目标,采用近似正态分布控制模式,按照体现这一模式要求的命题原则和恰当的命题方法命题,并同时赋以一定的考试方式,我们认为是能夠达到我们的考试目的的。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人民、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2]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3] 王大龙,《学生“正态分布”的观念受到挑战》,光明日报,(1987-1-9

[4] 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7-1176290.html

上一篇:教学生涯拂尘录(2)
收藏 IP: 220.170.199.*| 热度|

5 王安良 王林平 尤明庆 张鹰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