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着乐,某知名教授在国际会议上说在看我的论文
喻海良,2018-8-28
前几天去俄罗斯参加了先进材料超塑性国际会议。在这一次会议之前,虽然经常阅读几位俄罗斯学者及俄罗斯裔学者的学术论文,但在学术圈这么多年,还真没有去俄罗斯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这一次前往参加该国际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我最近想拓展一下超低温塑性加工制备的材料的研究范畴,参加领域国际会议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比看几本书或者几篇论文来的更直接和有益很多。
对于本届国际会议,应该说是举办的非常简单,没有豪华的主席台,也没有盛大的会议招待晚宴,更没有特别庞大的参会人群。但是,这个国际会议参与者学者层次还是非常高的,金属材料里面的泰斗级人物Terence G. Langdon和Ruslan Z. Valiev出席并做学术报告并坚持到最后一个学术报告,就让这个会议有非凡意义和影响力了。国际会议不在规模人数,而在于参与者的平均水准。参加完这个国际会议,我在朋友圈晒了不少照片,也发表了一些自己当时的观点,有朋友建议把这些想法发表到博客上。
第一个感受:绝大部分知名教授都是坚持到最后一个学术报告结束。我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也算不少,其中有一些会议还是组织的非常不错,绝大部分科研人员从头到尾都在听学术报告。但也见过一些特殊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一些大牌一点的教授,自己做完学术报告就马上走人了。很多人说,主要是因为他们太忙,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这一次在俄罗斯参加国际会议,越是大牌的教授,就越是坚持到最后一刻。如果这些人不忙,我是不相信的。但是,国际学术会议,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在会议上进行宣读,而是,通过会议进行交流,发现一些问题,为自己科研提供一些新的“养分”。对于Terence G. Langdon和Ruslan Z. Valiev这样的成名人物,他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给年轻人掌好舵,把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地让年轻人知道,让他们少走弯路,促进领域快速、健康发展。在会议期间,我经常听到他两点评大家的学术报告,有很多就是直言报告人需要考虑某些事情,某些地方可能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个感受:会议的大会报告由相对年轻教授做,很多大教授只做特邀报告。这一次国际会议的大会报告都是非常精彩的,确实,都是现在在一线的大学教授做的。如果论资历讲,在上面做大会报告的有几位都是“学生辈”,而台下的则是“师长辈”。记得有一位日本教授在引荐大会报告人员时,对着一位年轻的教授赞美“这是我们国家将来的领军人物”。相反,领域大师Terence G. Langdon和Ruslan Z. Valiev等则只是分会会场的特邀报告。Langdon教授已经80岁了,不做大会报告能够理解,Valiev教授则是正当“壮年”的顶级大师,如果他做大会报告那是“众望所归”。但是,他们选择了把机会让给年轻的领军人物,他们负责把火炬传递给他们,默默地看着他们拿着火炬前行,想想这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的校长Kenji Higashi在报告期间提出了三个新的前沿问题,直言这些问题他自己是解决不了,需要年轻人接棒。
第三个感受:小众国际会议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我在澳大利亚期间参与举办过国际学术会议,也算是知道一些“门道”。国际会议人数越少,会议成本越高。也因此,现在很多国际会议的会议注册人数动不动就超过一千人。现在很多国内学术会议,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人了。然而,当会议人数过多的时候,学科方向就比较杂,绝大部分参会会议人员和自己的小领域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因此,有时候是自己做完学术报告就想早点走了。很多朋友评价,一个会议,如果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就不是去学习、交流、认识新朋友的,而是去旅游度假而已。小众型的国际会议的好处就是大家的学科相对比较集中,或多或少还是能够听懂一些他人的学术报告,并从中找到一些结合点。在此次国际会议期间,有一个俄罗斯的大教授在听完我的报告后,问了我一些问题,然后,让我一个惊讶的是他说,看了我的几篇学术论文,研究很有兴趣,并表示要和我进行合作。我报告结束后,他带着团队里面的三位教授和我商讨科研合作的情况,并安排今年11月份,团队里面的两位教授到中南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并要参观我的实验室,还计划一起合作做一些实验。在国内很多教授是不看论文的,而像他这样的大教授居然还看我的论文,心里偷着乐吧。
最后,参加国际会议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和一些德高望重的教授进行合影。下面是本次会议期间我和Terence G. Langdon教授的合影,很帅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