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评审院校,五花八门,虽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但多少有了一些个人感受和直观感觉。评审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不针对个人或个别单位。只为阐明现状,指出问题,粗浅提出解决方案。
1.学位论文质量快速下滑。与往年比,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感觉在急剧下滑。我与身边学术好友,交流一番,对此还算有共识。大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国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何学位论文水平却在下降呢。难道我的审美高了,要求高了,感觉错了?
2.写作规范仍旧是大问题。整个论文看下来,到处都是低级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表格跨页、单位漏用错用等现象,非常普遍,看不出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单看论文,研究生都像没长大的孩子,各种幼稚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
3.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大学和研究生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
4.论文看不出热爱和用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生涯心血结晶,是自己青春之花,是有生以来智慧集结和最高状态。在学位论文里,我看不到青年学子的真诚、认真、质朴、耐心、热爱、激情以及创造性,看不到一个生机勃勃、鲜活的青年人,满屏看到的确是机械、呆板、仓促、急躁、焦虑、侥幸、敷衍以及一个低俗拙劣的功利主义者。
5.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缺失。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和塑造科学精神的地方。从学位论文来看,研究生大都很马虎,很粗心,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单从学位论文的文字撰写来看,只要自己反复读上三五遍。让同学帮助核对一遍,导师再看两遍,应该不会出现那么低级错误。现在学位论文,大多是仓促而就的半成品,而非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
6.独立任性急躁九零后们。他们这一代有三天三夜说不完的优点,也有一些社会时代带来的不足。每年三五月份,乌泱泱,乱哄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生答辩景观。传统需要去继承和坚持,国际视野也需要开拓。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时间趋于破碎化,思维趋向于表层化,缺乏以往青年沉稳和踏实,多了几分急躁和功利。
7.论文质量把控制度失效。大多数学位论文,从科研工作量、写作质量以及分量方面,导师应该都会有较为准确地判断。导师把不住学生,管不了学生,拦不住学生,最终半成品的学位论文游走全国,在市面上招摇撞市。现在来看,学位论文质量把控缺乏强有力制度上的支撑,高录取率、低淘汰率,脆弱心理老师惹不起。现在应切实地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淘汰机制,提高淘汰率,建立退出机制,不能让高校成了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小作坊。
8.评委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内心充满了纠结,通过还是不通过,放水还是不放水?是坚持学术标准,还是随大流别较劲?最后,尽量地多写几条修改意见,寻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安慰,违心地勉强通过,皆大欢喜。评委们顾虑重重,面对现实又很无奈,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今,教授们拒绝评审成了新潮流和新趋势。
9.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建议。论文送审前,需经过教研室预答辩,经过匿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方能送审。送审阶段,五个评审人,两个及以上不通过,直接延期一年,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一个不通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赞成票低于三分之二直接推迟一年。
我们不能指望每位研究生都会从事科学研究,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保持住学术品位,要守住学术底线。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缺人才、呼唤人才,一方面是就业难。研究生如果认真对待科研,提高学术品质和成色,最终在求职过程中将得到相应反馈和回报。
研究生如果对待学位论文,采用六十分万岁主义,能蒙混过关侥幸心理,更多追求短期和直接回报,缺乏理性和长远洞见,膜拜精致利己主义。他们科研品质和能力,并没有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很好地挖掘和提升,错过了科学品质锻炼绝佳机会,最终还会给他们人生带来负面影响。
拿硕士学位可能是缺乏淘汰性,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到处都充满了残酷的淘汰和竞争。读书时期可以在导师面前任性,也可以钻体制的空子,拿注了水的学位,但在社会上打拼,说到底还是能力竞争,残酷而又真实。研究生进一步学术职业生涯,会通过复杂的筛选淘汰机制,通过大数法则和二八法则发挥作用,将有科学潜质青年人筛选出来。
最近,我同步在评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样是年轻人,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只是比他们长三五岁或者十岁八岁,但基金文本撰写质量明显比学位论文水平高很多。说到底,写一段文字,做一件事情,质量优劣还是个态度问题,与投入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
希望在哪儿?希望在于行动,在于未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