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ran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rancheng

博文

开篇辞:一个科学与人文杂合子的自白

已有 6176 次阅读 2017-12-17 10:21 |个人分类:学习笔记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开篇辞

开篇辞:一个科学与人文杂合子的自白

徐冉成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终于鼓起勇气在科学网上写点东西了。可能看见我这篇小文的读者都是和我有缘,或者说是有网缘的朋友吧。

实际上,不论在网络时代,还是过去那个书信往来的年代,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非要见过面才算认识,不一定共同生活了很久才会产生亲密的感情,很多时候,尤其是读书人之间,莫逆之交,神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是跨越时空的心之对话。就拿我来说吧,中学时代泡在题海里太久了,几乎都没有看过什么课外书,更别谈名著大作了。所以一到大学,发现图书馆竟然有那么多书,当时我就想一辈子住在图书馆。慢慢地,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通过书籍,慢慢的也开始认识了一些知名的学者,了解了他们的学术思想甚至为人处世之道。后来,我都特别享受这种由书籍连接起来的灵魂交流。很多书的序言和后记,都是我最爱看的部分。一本书,正文往往是学术性较强的知识,很难直接吐露作者的心声,而序言和后记则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最佳渠道。这倒不是因为序言和后记不讲干货,读着轻松,当然我也不否认这确实也是理由之一,但其实我读他们更重要的理由是,我想更多地了解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因为作为一个前路未明的求学者来说,前人的经验将会是我们在漫漫长夜中指路的明灯,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至少我们会求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支撑。这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有时候就会发展成精神上的共鸣,就会找到精神上的伙伴,找到精神的家园,找到自己的归宿和追求。我相信每一个读书人都会产生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毕竟读书做学问是一件板凳坐得十年冷,头发熬得掉光光的苦差事,某种程度上讲,探究科学,求索真知是一个人的战斗,现实生活中经常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这本是对人的一种煎熬,但正是由于书籍的存在,我们可以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让我们的求索之路不在孤单,也让我们收获了许多跨越时空的友谊。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想说明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乐趣,读书人之间可以产生超越时空的友谊。我希望收获更多的这些精神世界里的友谊,这也是我开始想写点东西的主要原因。

在科学网开通博客,主要受中科院动物所王德华老师,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老师,古脊椎所孟津老师,以及对我影响很大的中国人民大学陈胜前老师的影响。他们在博客中写科普文,写研究心得,写游记,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对于我这样在求学路上的迷途者可谓指路明灯。因此,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给人以启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科普之路续上自己的那渺小的一公分。当然,作为初学者,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与读者朋友分享。所以本博客在初期(也许是一年,也许是更长时间)可能更多的发一些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吧。还有一些可以选择不说的小原因,就是想通过这种更便捷的窗口,练习写作,亦或者是满足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心罢了。

以上就是本开篇辞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各位志同道合的读者朋友,各位师友,各位学友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支持,多多批评指教。

个人简介:

徐冉成,男,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为古脊椎所李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哺乳动物学(啮齿类为主),尤其对古哺乳动物的功能形态学、生态适应感兴趣,志同道合者可以于我联系交流,当然目前的我可能还没办法和各位师长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期待自己早日完成充电开机。Email: xurancheng17@mails.ucas.ac.cn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3213-1090106.html


下一篇:当古生物学遇到考古学
收藏 IP: 121.195.114.*| 热度|

13 马臻 尤明庆 武夷山 李颖业 信忠保 张晓良 杨正瓴 陈楷翰 刘钢 文克玲 史晓雷 朱朝东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