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图像处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是计算机和数学综合应用的一个专门学科,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数字图像处理全面走进中国的刑事侦查领域还是10年前才开始。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黎志辉同志认识了,那时候他还在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希望能够一起合作做他的硕士课题,我提出希望考察一下他的工作。考察中发现,他们部门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等业务,都是全国各地送来的模糊不清的各种图像,希望通过各种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进行图像增强,然后进行进一步判断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但是他们手里只有两套从国外引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当然还有常用的Photoshop软件。那时候国内除了两套不太成熟的图像处理软件,还没有更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国外的图像处理软件具有了一些常规图像编辑或者查看软件所不具备的专业图像处理工具,但是面对大量各种各样的低质量图像依然无能为力,这些处理效果不好的图像意味着我们不仅仅需要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相关技术研究,而且还需要研发一款更为全面系统实用的警用图像处理系统。在这个想法的促使下,我们课题组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单位申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顺利获得通过。由于项目经费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型软件的研发,我和王世君博士商量引入了社会资本,成立了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警用影像处理技术产品的研发。经过两年多的研发,《警视通影像处理平台》于2010年基本成型。由于图像处理还没有全面进入公安一线,后经各方多年共同努力,图像处理在视频监控等低质量图像处理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很多一线公安干警越来越多的借助于相关专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日常办案。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一线干警对所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他们还发明了一些使用技巧,这些建议和技巧都很快的转化为新版的软件系统中。今天所见到的《警视通影像分析系统》不仅仅是研发人员的杰作,更是反映了全国各地公安一线干警的大量智慧。
为了尽快在公安一线推广,我们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陆续编制了一些培训材料,后经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已有的培训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书。本书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讲述一般图像处理技术,而是从多年办案和培训的经验出发,重点讨论图像质量降低的一些原因分析,常见目标的分析技术,比如人脸和车牌。为了更好地展示技术应用的技巧,还介绍了大量实际案例。其中,人脸超分辨率技术是首次在应用系统中得到使用,并在诸多重大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也是乐见的。由于历史原因,本书并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专著,而是一本侧重于应用技巧的手册,比较适合于具体应用人员的训练和提高。
在写书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国各地公安一线专家和干警的鼎力相助,更有北京多维视通许多默默无闻的培训讲师、服务专家的精心工作,如果把所有参与写作的人员都列为作者,可能会创造图书出版署名记录,但是限于图书出版的规定,只能列出其中一部分作为作者。本书重点由胡晰远、黎志辉、李军宏三位博士进行章节规划和主编写,由彭思龙教授和王世君博士进行审核。在编写过程中,其他作者(来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和北京多维视通的同仁修宁波、汤晓方、刘伟、刘长青、陆一飞、刘中华、李迎春、高艳等对部分章节亦有贡献,全书由汤晓方进行校核。出版过程中,科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也付出了巨大劳动,为本书顺利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经过集体的努力,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但是鉴于作者能力所限,本书内容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一直持续研究开发相关技术,也会不断对本书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为中国的公安事业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彭思龙
2017年8月18日于中关村
(附注:本书描述的系统已经销售600余公安用户,破案以万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