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4: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原理
吴超 2024-6-13 07:58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14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已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总的概括起来可以说教学设计是在教育领域中以整个教育系统和过程为研究对象,借助科学系统方法将已有的教学原理与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参考依照的 ...
2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3:安全教育的技术方法
吴超 2024-6-13 07:57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13 :安全教育的技术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它涉及面宽广,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把传统属于的文科教育学拓展到成为理工学科领域。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非常丰富,本节不可能介入太多,仅仅将它作为一种教育技术方法来讨论。 & ...
2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2: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吴超 2024-6-13 07:53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2: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安全教育有以下特点: (1)人们经常都在寻求自身的安全,这种心理状态是近乎于本能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经常有事与愿违的事故发生呢?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人们都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而很多安全知识又不是什么高深知识,在接受安全 ...
6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物医学科研动态 6月13日
许培扬 2024-6-13 07:53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 Nat Chem | 上海药物所在磺酸化神经节苷脂寡糖库合成及糖密码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new 06/13 城环学院朱彪课题组揭示全剖面土壤增温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new 06/13 生命科学学院Jackson Champer课题组在黑腹果蝇中鉴定到多个有着基因驱动高性能 ...
1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1: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吴超 2024-6-13 07:52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11: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 选择教学方法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 ...
2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落新妇
热度 1 宁利中 2024-6-13 07:40
落新妇 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 (Maxim.) Franch. et Savat),是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别名有红升麻,金毛狗,阴阳虎,金毛三七,铁火钳等。拍摄于2024-06-10.
3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凌水河畔的国际欢歌
汪育才 2024-6-13 07:34
相聚海大 和合天下丨大连海事大学第五届国际文化节成功举办 作者:姚冰 来源:留学生教育中心 编辑:王雨薇 摄影:留学生教育中心 添加时间:2024-06-12 16:45 阅读次数: 81 6月8日下午,海大心海湖畔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节日的欢庆。在喜迎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5周年之际,以“相聚海 ...
1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立的形成
热度 2 李毅伟 2024-6-13 07:22
当一个人选择成为伟大,她或他就得和整个世界对立起来,因为无论如何看起来都是错的;也唯有此,才能翻越高墙,游过宽河,爬上陡山,穿过窄门。而最终到达那里的时候,众人也不阻挠了,也不嘲讽了,转而崇拜起来。
9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调节身体炎症反应的身体脑回路
热度 1 孙学军 2024-6-13 06:33
调节身体炎症反应的 身 体脑回路 早就发现 迷走神经 激活具有抗炎症作用,人们甚至用电刺激迷走神经作为疾病治疗的策略。但是对迷走神经抗炎症的中枢调控基础并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回答了这一疑问,探索了调控这一功能的神经回路。 新近表征的神经回路使大脑能够感知并监控身体中的炎症反应,进而塑造免疫反应 ...
3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一痕新绿 一抹芊蔚——入侵植物红车轴草
王从彦 2024-6-13 06:26
红车轴草( Trifolium pratense L. )为豆科 车轴草属的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 2-5 ( -9 )年。又名红三叶草、红花苜蓿、红菽草翘摇、红荷兰翘摇等。 主根深入土层达 1 m 。茎粗壮,具纵棱,直立或平卧上升,疏生柔毛或秃净。 掌状三出复叶;托叶近卵形,膜质,每侧具脉纹 8-9 条,基部抱茎,先端 ...
3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