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注意到《论持久战》的原创性问题来,有些观点用“抄袭嫌疑”,我觉得太过了,有点故意哗众取宠。
这就从纯粹自然科学的角度看看这个问题。
先举出一个例子:六十年代,黑格斯几个人各自独立推导物理方程的时候,得出一种结论是,可能有一种新的粒子,后来欧洲核子中心花了很大的代价终于证实了黑格斯粒子的存在,所以2013年诺奖给了黑格斯本人(另一位去世了就没有得到,遗憾!),当然,欧洲核子中心花了很大的力气吭哧吭哧把人家几页纸提出的结论证明了,也感到很荣幸,但是也没有去争夺什么诺奖,原创等等。
这个就是科学上的道理,分清了原创和后来的做大,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不完,就再来一个。
当年下村修三,专著于海洋中发光生物的一些研究,到退休后也没有弄出大名堂(特别是在眼下所谓中国人的眼中),第一,也没有发表像样的高档次论文,第二论文数量也不多,第三更干脆,没有得到诺奖。
后来冒出一个人,钱永建,继续这个方向进行很细致的研究,把这个做大做强了,世界上都在用发光蛋白。
后来诺奖委员会经过认真考虑,给了钱永建诺奖,同时给了下村修。这里下村修的原创功劳很大的,钱永建做大做强,可给可不给,没有那么牛的。
按照这样的逻辑,论持久战的观点应该是最早蒋百里提出来的,随后陈诚收集相关资料,继续发扬了这一观点,至此科学上已经结束,如果授予诺奖,就这么二人分享。
后来,某人花了大力气把论持久战阐述清楚了,很多人就觉得这才是很牛的工作,诺奖级别的,让科学领域的内行笑话。
其实,国人的主流的逻辑思维跟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严重对立和冲突的,论持久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因为国人的这种主流的逻辑思维方式,严重左右了国内的科学界,因为科学界内的重要/主要人士和他们的领导们都是用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因此他们极端推崇毛的论持久战的伟大,而贬低/忽视蒋百里和陈诚的简单而粗略的原创,因此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也继续一如既往地使用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因此他们总是找不到诺奖级别的工作去做,其实这样下去,永远也得不到诺奖的。
如果没有诺奖工作,也就没有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也就没有办法支持起经济,因此经济就会掉到三流甚至五流水平,这就是某个国家的命,走着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