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 8月 3日
|||
英媒: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的文化震动
五名中国的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支教——试验用中国方法教学。
英国《每日电讯报》星期一(8月3日)抢先刊登了中国教师教授英国学生的感受和评价。
这五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试验利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英国学生,看看是否有成效?试验结果是这些中国老师似乎对英国学生的评价并不高。
在学校教了四个星期的课后,这些中国老师说,英国慷慨的福利制度让学生缺乏雄心壮志以及纪律的约束。
这5名中国老师是参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一个纪录片,对比东西方教学方法以及结果的一部分。
他们接管了由50名十几岁青少年组成的一个班级,四周下来,这些中国老师的结论是,这些孩子缺乏管教的行为与英国优惠的福利体制有直接的关系。
BBC将从本周二(4日)开始播放这期由三部分组成的纪录片(更多情节放在下面)。
文章说,一位教中文的魏老师表示,如果英国削减福利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魏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即使不工作,也可以从政府那拿到福利,所以不用为自己的未来担心。魏老师说,在中国,学生们知道他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来养家糊口,因为没有福利做依靠。她还说,如果政府削减福利,那就会迫使人们去上班,那时他们的看法就会改变。
还有一位李老师说,当她把作业发给学生时,她期待学生们都会聚精神地做作业,但没想到当她走进教室时却发现有些学生在聊天、一些学生在吃东西,还有女生在化妆,她不得不强忍着怒火才不至于发作。她说,只有一半的学生比较听指挥,而另一半天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中国老师带领英国学生做眼保健操
教科学的杨老师则说,在中国不需要课堂管理学生的技巧,因为每个人都很守纪律,但是在这里教书则非常具有挑战性。杨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一名女生在听说英国男孩组合单项乐队(One Direction)中的一名歌手离开乐队的消息时哭着离开了教室。杨老师还对英国的所谓针对个体化的“因材施教”教学法方提出挑战。她表示,这里的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来制定的,但是在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一个统一标准,学生要么被淘汰,要么胜出,全凭学生自己。
英国学生在课堂上无礼和散漫——按照徐晓最近博文,应该是课堂熵值比较高!
《每日邮报》也报道了这一消息。《每日邮报》的报道说,中国老师对我们的学生作出了很差的评语:“无礼、懒惰、被福利宠坏了”。
文章还说,中国老师让英国学生“用脑”、“不许讲话”、“不许问问题”。
但文章说,该学校的校长对中国式的教学方法似乎并不“感冒”,他形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枯燥”,并说他们学校学生的纪律并不像中国老师形容得那么散漫。
面对中国教师的批评,一名英国学校校长反驳说英国的教学优于中国。《泰晤士报》报道说,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Neil Strowger)说,中国的学校缺乏想像并且训导过多。
5名中国教师把中国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带到了博航特中学,这段经历被BBC拍成纪录片。这几位中国教师说,英国学生扰乱课堂,需要课堂自我管理技能。现在斯特劳格尔反击说,中国的学校不能兼容并包,教学方法训导过多。
《每日电讯报》曾经驻中国的记者里查德·斯宾塞在该报撰文说,BBC的系列纪录片说明了很多问题。他提起前工党首相布朗在做财相的时候访问中国的一件事。
他们参观中国的中学期间,中国学生问布朗他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布朗回答说他梦想过当足球运动员,也想过当足球教练。斯宾塞回忆说,当中国学生听了这个回答一片沉默,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足球运动员在中国并不被看重,他们迷惑的是像布朗这样重要的人物小时候竟然有这种理想。
当布朗反问中国学生他们想将来做什么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想做生物科学家,还有说想要当企业家,当工程师…
斯宾塞说,回头看看这件事,布朗未必小时候就很想做足球选手,只不过他的公关顾问让他这么对年轻人说以取得沟通效果,他们总是低估年轻人,认为青少年简单,他们不过是喜欢体育、音乐和明星,因此可以以长者自居地忽悠他们。
因此才有英国学校的现状:离开学校的教师都抱怨学生散漫无纪律,他们不能专心教学,得花很大精力去控制混乱的课堂。
中国教师批评英国福利太好
诺曼·泰伯特(Norman Tebbit) 以批评英国福利制度闻名的保守党政治家
斯宾塞说,显然中国学校的做法截然不同,他们知道如何培养聪明、听话而且有雄心的青少年。中国教师抱怨学生缺乏纪律的学校是汉普郡博航特中学,而这个学校并不是英国很差的学校,而是属于被英国教育标准局评为“杰出”学校之列。
文章提到5名中国教师当中一个叫Wei Zhao的变得有点像从前的保守党元老诺曼·泰伯特(Norman Tebbit,他以批评英国福利制度闻名的保守党政治家,曾经要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去路边清除杂草以换取国家福利)那样,责怪英国的福利制度,说不劳而获的文化是孩子缺乏动力的原因。她说中国的孩子都知道,要得到任何东西都要努力才行,需要努力挣钱养家糊口。
里查德·斯宾塞说,虽然有人批评中国的学校僵化呆板,但是十多年来他一直赞成中国式的学校教学。事实胜于雄辩,不仅各类国际学校排行榜将中国大城市的学生排在前面,即使是在西藏那样比较边远的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学校,学生表现都超过诸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学生。
BBC纪录片:中式教学施于英国学生,行吗?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二台将从当地时间周二(4日)晚播出一部3集的纪录片,片名为“中国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最让本博主捧腹大笑的地方!)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校长评价
校长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可以向老师提问,并且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观点。
首先来听听波亨特中学(Bohunt Comprehensive School)校长斯特哲(Neil Strowger) 的看法。
斯特哲去年曾前往上海观摩中国式教学。中国学生的学习精神、课堂纪律以及班级规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斯特哲说,在这5名中国老师接管波亨特中学的一个班之前,他曾和这5名老师共进晚餐,他说中国老师有决心搞好这次试验。
然而,实验刚开始的第二天,他就接到报告说,他的学生表现不佳。在课堂不认真听课,闲聊天,不听老师的话。显然,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冲突。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向老师提问,而且期待他们的观点得到尊重。
随着试验的展开,在学校辅导人员的帮助下,以及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微调,学生们的行为有所改善。
也许是老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一些学生开始喜欢上了中国式的教学风格。
学生们喜欢抄黑板上的笔记,他们说这有助于他们的记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表示喜欢中国课堂上的讲课方法。
而斯特哲本人认为,课时长对学生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英国老师也许不用太担心偶尔在课堂上自顾自的讲课。
但是,斯特哲认为中国学生成绩好的真正原因还在于中国家长、中国文化与价值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中国老师高超的教学方法。
英国学生的切身感受
15岁的兰斯基说自己是一名正常的少女,她喜欢睡觉和自由。但是为了这个试验,只好牺牲自己四个星期的睡眠。
兰斯基说,中国老师对我们期望过高,总是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还要一天12个小时穿难看死了的校服。
兰斯基还说,整个试验跟她想象的不一样。她说自己原以为跟平时的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多了点作业或是课堂上寂静无声而已。
她说,“我感觉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
学生就像是机器人一样,自己很难适应。兰斯基说,她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并参与小组互动,提高技能等。
兰斯基说, 她唯一学到的是如何快速的抄笔记,并听老师向我们“布道”。(注释:布道是指牧师在教堂中喋喋不休宣扬上帝的美德与好处的过程。)
还有,最难的是作为学生的预期,因为老师总是期待你是最好的学生。
如果你不能成为班里的尖子学生那就根本没有意义去试了,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
而且课堂环境封闭、压力大。 班里有50名同学,这本身就很难让人集中精力,更别说让你觉得要时时刻刻与他们竞争了。
尤其是理科,更具有挑战性。
有时,我们听腻了老师的讲课,但突然老师让我们回答我根本不懂的问题,一下子让我觉得非常不自然,我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老师教学生扇子舞
这让我压力很大,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还有拍摄镜头。我觉得一下子就懵了,觉得自己很蠢。
我们的中国老师认为我们就应该像刀枪不入的海绵一样,不知疲倦地吸收所有的知识。
当然,也有一些好的地方,比如我很喜欢学跳扇子舞和中国厨艺。比起又难又枯燥的勾股定理(也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和英语语法好多了。
兰斯基说, 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式教学的体验,因为那是她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来英国的中国老师
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邹老师说,英国的孩子很独立,这一点给他印象很深。
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邹老师说,他对自己能参加这个纪录片项目很感激。他说,自己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他说,作为班主任,他成功地把中国的班级管理机制带到了英国学校。(注释:这也算成功?)
他还建立了班委会,让学生们承担起责任来,并发挥学生的领袖作用以及沟通、合作和组织技能。
邹老师说,他最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信心十足,但是在实际当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觉得难以适应。
比如,当他教授勾股定理时,他决定让学生自己找到前提,并能够证明和应用这个定理,但是许多学生说,这根本没有必要,知道如何应用勾股定理就足够了。
同时,邹老师也表示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也更了解英国学生的学习习惯,虽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教学原则。
还有一件令邹老师难忘的事是,一名叫乔的男学生在教室里摔了一跤,挫伤了手,痛得哭了。经过校医的检查,给了他一些冰块,并建议他去医院。
当乔的妈妈和弟弟来接他时,邹老师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特别令他印象深刻。
乔当时背着一个非常重的书包,但他并没要求任何人帮他。乔的妈妈也没主动要求给他拿书包,乔也没要求他妈帮助。甚至当乔的小弟弟主要要替他背书包时也遭到了桥的拒绝。
邹老师说,不知道这是不是英国教育的结果,训练孩子的独立性。这一点给他的启发很大。
国内报道:
education.news.cn/2015-08/05/c_128093837.htm
赴英“支教”老师:媒体报道和真实情况不相符(图)--教育--人民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