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L和遥感图像处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ianbo ENVI/IDL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及应用研究。

博文

科学之牢骚

已有 3299 次阅读 2010-2-2 11:45 |个人分类:科教相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研一的时候上过《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等课,当时对科学的界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本来想想也没啥。但是,在科学网看到不少博文攻击科学(实际上攻击的不是科学)或者坚持某东西不是伪科学(实际上没人说他伪科学),深感概念的明晰和界定的重要性。一下是本人的理解:

        科学,是一个探索并创造知识的研究过程,是一个过程,有个目标:“知道的更多、更深”。世上有那么多的学科,还不断的在学科交叉,不断地创新进步,就是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进”。巨人的肩膀是什么?是知识,是前人科学研究成果逐渐沉淀下来的东西,是名词。那么,你有没有可能踩的不是巨人的肩膀,有没有可能踩到狗屎?所以,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是可信的(当然,不是绝对可信),所以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可重复、可有通用的测量方法、客观的实验手段等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必然得到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可能是考虑不全面、方法存在漏洞、实验受到未知因素的干扰等等。但是科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可重复、可测量、客观的结果。大家普遍接受,世界上没有其他负面的研究报道的时候,就渐渐地作为知识沉淀下来。科学的进步,伴随着一路的争论,吵着吵着,实验证据越来越多的支持某一方,就渐渐地沉淀下来。

        科学以外,不全是伪科学,还有其他很多东西:

        技术,是一个改善现有手段的工程,是一个工程,有个目标:“做的更好”。技术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过因为评价指标很具体,所以不存在伪技术这一说,只有好和差的区别。因此,技术的进步,往往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科学和技术虽然有区别,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创造知识这个过程是一样的,要求可重复,可测量,客观等等。

        艺术,与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主观性,不同人的喜好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艺术品的评价也不一样。收藏、文学、美术、音乐等等,这个很容易辨识。

        。。。。。。。(可能还有其他的科学以外的东西)

        伪科学,本人把它当作一个中性词(反科学本人认为是贬义词),打个比方,如果正常=科学,那么另类=伪科学,歧途反科学。伪科学的特点是不满足科学的定义,却硬要认为自己是科学。比如说经验。

        我们以中医为例,中医是不是伪科学,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同, 应该改为“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是不是伪科学”。因为中医是一个学科的定义,它有理论(对生命、对人的认识)也有方法(诊断、医疗、中药)。那么中医对生命对人的认识是否科学呢?套到科学的定义、特点里面去看看是否满足就能判断了。我对中医了解不多,所以各位看官自己判断。但是下面要讲的是:不是科学不代表没用。

        我们以火药为例,这个例子谁都清楚,有说服力。我们祖先发现火药可以做鞭炮,可以做炮弹,这个有用么?当然有用。但是,后继无力!因为你发现了它的价值(也就是科学研究的意义),但是你没有去研究,你不知道它的原理,你就不知道还能再怎么进步。也就是说,你发现了宝藏,但是不知道怎么挖,即便你运气好,你也不知道还能再往哪里衍生。

        因为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固步自封,因为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知识很难沉淀(可测量、可重复、客观,才能不因人而异,才能传下去)。再回到中医的话题,中医有用么?有用,几千年的摸索积累(但是是经验的积累,不是知识的沉淀),中药有用么?有用,试了几千年,没用的被筛选掉了。但是怎么发展?我通过自己查书查资料(知识的沉淀),可以学会么?就知道靠经验,试试试,一个学科的大厦要牢固,不是看他现在有多高,而是看他的根基是否扎实,知否经得起推敲。经常有人拿老外也重视中医来反驳。老外为什么重视中医?他们想用科学的方法来挖掘这个我们发现的金矿,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靠经验总结的“规律”,然后把“规律”变成真正的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020-292063.html

上一篇:简单的视频相关软件
下一篇:火车实名制的预期结果
收藏 IP: .*| 热度|

3 王号 苗元华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