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caizhou Tomorrow is going to be wonderful because tonight I don't understand anything. Niels Bohr

博文

杂谈:博导,年龄和创造力

已有 4683 次阅读 2013-5-6 07: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造力

中美科研体制差别,在中国,通常只有教授才能做博导,带博士生。近年有些变化,但哪个学校如果破了这个例,往往会成为新闻。例如,“清华大学将取消博导评聘制度副教授均可当博导”,这是一条20112月的网上新闻。

在美国,大学老师头五年是“助理教授”,大体相当于中国的讲师。助理教授也可以带博士生,只要有学生愿意跟的话。

之所以有这个差别,我个人认为一大原因是,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比较重于学,轻创新。我们一般认为老教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适合带博士生。

为什么知识丰富就适合带博士生呢?如果认为读博士是为了“学”知识,那当然有道理。如果读博士是为了“创造”知识,那就不一定。

在美国的文化里,读博士是为了“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最好的途径是跟正在创造知识的人一起做。谁在创造知识?正是那些年轻的“助理教授们”。

不是说老教授不创造新知识,但自然规律,人的创新能力跟年龄是成反比的。举一些例子。

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在1905年他26岁那年(爱因斯坦“奇迹年”),他发表了4篇论文。

 1.      光电效应

 2.      布朗宁运动

 3.      狭义相对论

 4.      质量和能量等价原则(E=mc2

他一下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成为一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学物理的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因为光电效应得的诺贝尔奖。如果按对物理的贡献,爱因斯坦可以得很多次诺贝尔奖,不管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但诺贝尔奖已不足以显示他在科学界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所以后来也没有人再提议授予爱因斯坦第二个诺贝尔奖。

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侠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侠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手创立的。量子力学则是很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最杰出的贡献者包括: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德布罗意。

- 波尔,1913年,提出氢原子模型。27岁。

- 海森堡,1925年,提出矩阵力学(第一个版本的量子力学),23岁。现代人去读他的量子力学开山之作,会觉得晦涩难懂。但多少能领略到他的天才的,难以置信的跳跃性思维。

- 狄拉克,1925年,在受到海森堡论文的启发后,开始了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杰出工作,23岁。

-  泡利,20岁时为百科全书写了一篇200多页关于相对论的书,连爱因斯坦都惊叹这居然出自一个如此年轻的人之手。25岁时提出以他命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  德布罗意,1924年,波粒二象性。32岁。他最初是学历史的。后来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浪费了许多年。这些因素似乎推迟了他的创造力的黄金期。

-  薛定谔大概是个例外。1925年圣诞节,他已经38岁,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理教授。去瑞士度了不到三个星期的假,回来后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开创了第二个版本,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的量子力学。现代人学量子力学,第一个学到的就是薛定谔方程。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他是带着他的情妇去度的假。不知道薛定谔天才光芒的迸发,是不是跟这有关系。如果是的话,世界真应该感谢这个女人。

作个小结,这些历史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们的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大概是25岁左右。在这之前大概知识不够,过了30岁大概“知识太多”,妨碍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7040-687063.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研究“无用”的数学?
收藏 IP: 99.73.230.*| 热度|

16 彭思龙 陈安 李伟钢 孙学军 张鹏举 罗春元 吴飞鹏 罗帆 陈冬生 李汝资 曹聪 徐大彬 徐耀 林中祥 wgq3867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