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一次主动撤稿的经历 精选

已有 78936 次阅读 2023-11-9 09:06 |个人分类:科学网置顶博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从读研算起到今天,接触科研已经十余年了,通过不断艰辛的付出,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一个科研小白,转变成一枚科研青椒。在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被拒稿,不仅品味到艰辛、坎坷,孤独,而且也收获到发表成果的喜悦。

但唯独没有过撤稿的经历,撤稿对于科研人而言,总是不光彩的。毕竟稿件撤稿大多数是由于出现重大失误或者学术不端,才不得已为之。不过这种撤稿是属于事后撤稿,也就是论文发表以后出于种种原因被动的撤稿,其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算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当然还有一种撤稿是属于主动撤稿,就是在稿件投稿过程中或者稿件即将录用时,主动撤回,虽然这种行为不可取,但与事后出现问题的被动撤稿相比,其危害小得多,而且没有几个人能够知道。

    一年前通过文献调研,确信研究方向内的一个小问题至今还未解决,而且与之相关的文献相对比较少;所以当时就决定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随后,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与实验结果总结,并且精心撰写了一篇不错的论文。从论文的组织结构,撰写的方法以及语句的组织等各个方面入手,对论文精心打磨,在这基础上,通过多次校对,尽可能多的消除论文中的低级错误。看到论文成品以后,信心满满,于是就将稿件投稿领域内认可度比较高的期刊。

    正如预期的一样,该稿件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审稿人提出的意见也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数的问题都是解释性的问题,收到审稿意见时,只要稍微对稿件做点文字性的修改,修改稿提交以后录用基本不成问题。

    不过就在稿件修改稿的过程中,发现所提出方法存在一个小的bug,也就是所提的方法的有效性只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区间里面,并且将这个区间的概率与系统允许失败的概率进行比较。而这个小区间的概率往往是毫秒级别的失败概率,而系统允许失败的概率是每小时的失败概率。这差距就非常大,也无法找到合理的方法将这两种联系起来。而后面所做的工作都是基于这两者关系的比较。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向朋友求助,得到的反馈是这两者不能按照论文中的方法直接联系起来,这意味这该方法已经失效。该朋友建议换一种方法,绝对不能按照目前的形式发表。

    然而事实是,目前短期内是找不到其它方法解决;换一种方法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而且也不知道是否可行。最后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将稿件撤回(直接发邮件和主编解释,然后在系统直接拒绝修改即可),什么时候真正解决了问题,什么时候再发表。

    这次主动撤稿的经历,让自己变得成熟与稳重了,不会为了发表论文而去做研究,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更不会为了小小的虚荣心而放弃原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409014.html

上一篇:越来越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了
下一篇:研究生开题的注意事项
收藏 IP: 58.23.8.*| 热度|

24 宁利中 尤明庆 帅凌鹰 郑强 李毅伟 郑永军 朱晓刚 汪凯 李东风 张学文 张俊鹏 杨正瓴 陈智文 黄永义 蒋宗立 孙颉 崔锦华 张士宏 黄河宁 梁洪泽 刘全慧 武夷山 陈蕴真 guest62906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