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流程与往年不大一样,总的趋势是趋向严格,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大的变革是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之前,通过校外专家以及学院的教师对论文实行匿名论文评审。此外,对答辩环节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由原来的单纯的大组答辩,改变为大组答辩与小组答辩相结合。
此次大组答辩的主要针对论文评审成绩为A档、D档和E档的同学。这意味着能够进入大组答辩的同学要么是比较优秀的,要么是成绩比较差的,差的同学很可能答辩不通过。
此次小组答辩主要针对论文评审成绩为B档和C档的同学。这意味能够进入小组答辩的同学其成绩一般为中等,只要在答辩过程不出大的意外,正常是能够顺利通过答辩的。
在这次论文评审中,我所在的小组总共评审了56份论文。评审小组由校外专家以及校内教师构成,总共6人。整个评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组成员独自评审,每人评审的论文分数在10分左右。这阶段主要是对论文定档,并且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阶段,开会评审,先由小组成员简要介绍论文评审的情况,然后再进行确认论文最终的评审成绩。
由于是本科毕业论文,对论文的创新性基本没有要求。评审主要看论文的工作量是否饱满,结构是否完整,逻辑组织是否有问题,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文献引用是否规范等。
经过最终的评审,只有3个同学为A档,7个同学为D档和E档。剩余的同学的成绩为B档和C档。从评审的结果来看,哪怕是最终成绩为A档的同学,论文也存在着格式问题。所有同学的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句不通顺和简练。
有部分同学为了降低查重率,所写的语句简直不忍直视。此外,语句内容太过啰嗦,不够简练。
第二,英文摘要机器翻译。
这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存在,机器翻译摘要要么没有主语,要么全是语法有问题的长句,一看就可以看出。
第三,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
参考文献要么没有页码,要么没有在论文中进行引用,仅仅为了凑文献而列上去。
第四,全文格式不统一。
段前和段后的间距不统一,正文的行间距不统一,甚至同一段文中的字体也不统一。
第五,存在错别字。
不知道这些错别字是笔误造成的,还是确实不会写错的,反正存在错别字,给人的印象极其不好。
第六,论文结构混乱,没有逻辑性。
估计学生没有做什么工作,为了凑论文字数,将一些无关的内容往上写,这绝对是硬伤。
第七,其他问题。
目录出错,目录没有页码或者不是自动生成的,抑或者自动生成之后存在错误。图与表没有标题,或者标题标注的地方出错等。
总之,这些问题年年都能够见到,已经习以为常,已经麻木了。哪怕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无论你强调多少遍,效果也是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放在心上。学生之所以没有放在心上的原因,主要是放水。只要把水龙头连续关住几年,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ID:ZYWHQ)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