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博文了,年底确实很忙,各种总结报表目不暇接,忙的不亦乐乎。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偶然谈到了自己工作学校一些教师子女的择业选择,感觉很有趣,于是作文记之,与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我工作的学校是四川一所985高校,由于我本科时候是就读师范院校,所以我在这所大学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从04年算起到现在也不过8年不到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却认识了不少教师子女,其中有不少还是我的同学或者朋友,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对大学教师(当然包括教授)子女的就业或者生活选择也是有所了解的。
今天中午在餐厅就餐,与一朋友闲谈,无意间聊到教师子女择业的问题。朋友观点很鲜明:“作为一个重点大学教师子女,尤其是教授子女,如果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最好是子承父业,学有所成那种,个人感觉朋友的观点),那应该算是失败的。”
听了朋友的观点,很有感触,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我不好随意评价别人的观点,但是就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自己一些看法的。
大学教师,尤其是教授,作为社会一份令人尊重的职业,它的社会认同度是很高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普通人心目中,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就比一般人高。比如经常会在一些媒体上看到,某某大学教师怎样怎样,如果再加上教授的头衔,或者知名高校的出身,就更加引人注目。尤其是一些媒体,最喜欢搞些桃色花边新闻,比如某某教授又引诱自己学生啊或者嫖娼被抓之类的话题,仿佛教授就不是人他妈生的(大话西游里的话,借用一下,不是粗俗),而是妖他妈生的一样,就不食人间烟火,六根清净。俺一直认为,教授也是人,普通人会的东西教授也会,普通人喜欢的东西教授也不能免俗,虽然教授从事的研究一般人做不了,但并不能因为教授从事工作的有价值就判定教授在人性上与众不同。
稍微有点跑题,大家见谅。说到教授子女择业上来,我个人觉得,只要教授的子女没走上歪门邪道,没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选择什么职业都无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话虽这样说,科学网上的教授朋友们扪心自问一下,是否内心也还是有所倾向的?),其实很多教授对子女的择业是看不开的。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许多教授给自己的孩子定了很高的标准,仿佛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出类拔萃都对不起自己教授身份一样,我不敢说这种想法人人都有,但要说一点都不在乎,我估计在教授圈子里,很多人做不到。比如前些年我认识一个朋友,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同事,在出国培训部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培训认识的,一起晚上上课上了半年,是华西的一个年轻医生。在我看来,他确实很优秀了,年纪轻轻就博士毕业,博士后在读,人又长得帅气,家庭条件貌似也很不错(当时俺都还不知道买车时何年何月时候,他已经开着一辆不错的小车了),就是人总是感觉压力很大一样。每次上课都是行色匆匆,上课间隙大家抽烟交流他也很少参加,后来搞熟悉了,跟他聊天才得知,他给自己定了许多目标,比如好久要出国,好久要取得什么成就之类的,我当时有点不是很理解,人这么年轻,就什么都有了(在当时的我眼里),还有什么足够忧虑的?非要把人生每一步都设计的那么精确干嘛?直到半年培训结束,大家熟悉了,一起吃饭喝酒才逐渐了解到,他是学校教师子女(准确说是教授子女,而且是父母都是教授),家里两弟兄,他是小的,哥哥很优秀,大学直接就读北大,如今在米国一个世界一流高校从事科研还是干什么的,而他高中只考上了本校,所以一直很大的压力,生怕自己就表现的不好,给他的父母丢脸什么的。(俺不认识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父母会不会这样认为)
这个朋友是个极端的例子,当然不足以代表所有高校教授的子女。但是根据我这几年在高校生活生存的观察,我发现在高校教师,尤其是教授家庭里,这种子女择业潜意识比较心理还是广泛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家庭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出身卑微,从小困苦的人才会格外敏感,后来才突然发现,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比较对象是不一样的。高校教师的子女,从小生活在象牙塔里,尤其那些父母都是教授,甚至知名教授的孩子,无形之中承担的压力更大,这种压力即使父母不想施加,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你想想,大家一个院子长大的(当然,时代进步了,估计院子没有了,都是小区了),一个幼儿园、小学读书的(中学就开始分化了,比如成都厉害的就去读四、七、九了),父母都是教授,你家的孩子去米国,上北大、清华,最次也上个本校,我家的孩子却只能读个二本,甚至连大学都没考上,你说,这叫做父母的情何以堪?如果极端点,两家父母还在同一个圈子,比如说都在同一个学院,无论学术或者行政职务上多少还有点牵连的,你想让别人一点都不比较,还真不好做到。就算我说的例子极端,不具备普遍性,但是我想,希望子女有出息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教授自身学识很高,境界一般来说比普通人高点,看的开点的人,可能不一定要求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基本的要求,我估计还是有的吧?至于这个基本要求是多少,那就是各人心头一本账了。
都说孩子是父母这一生最杰出的作品,我也是为人父的人了。我也经常思考,以后咱的女儿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过我女儿还小,才1岁多点点,过早给她设计规划人生道路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想,我和她妈妈还真没有多高的要求。我们就希望她开心快乐,希望她身体健康,孝顺体贴,温柔贤惠,自强独立就足够了。咱都是来自农村和小地方的人,亲戚朋友多数都还生活在老家,虽然俺和俺老婆进步点了,但是还是不能忘本,孩子该带回老家,该带她看看俺们从小生活的地方,该认识一些必须认识的人,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不然以后孩子长大了,非要一口说自己是个标准的“成都人”,非要觉得回老家是去“小地方”,俺们的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写这篇文章,风格有点像李伯清的散打,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了。总之,我来归纳一下自己的观点:教授的子女能够成为一个教授最好(我猜不少教授父母是这样想的),如果不想成为或者成为不了,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授要顺其自然,教授娃娃也要顺其自然,一家人生活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随便再做点造福国家,造福人类的好人好事,就是最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3906-650741.html
上一篇:
我国大学进入ESI前1%学科数情况(截止2012年9月)下一篇:
青年帅哥与ITER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