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zh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zhiyang

博文

燃烧秸秆发电项目是否该存在?

已有 3238 次阅读 2012-11-23 09: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项目

燃烧秸秆发电项目已运作多年,这种方式在‘‘低碳的时代是否应该存在?本人有点想法!

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来自大气以及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动。由于温室和塑料大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蔬菜栽培设施,与外界的气体交流小,特别是冬季因受保温的限制,温室几乎是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与外界的气体交流量更是少的可怜。因此,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有规律可循。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在上午揭开草苫前达到最高值,浓度值可达1000毫升/米3以上,揭开草苫后,由于蔬菜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迅速下降,约半个小时后,浓度下降到800毫升/米3以下,2小时后,开始低于温室外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到温室通风前,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降低到一日中的最低值。通风开始后,由于温室外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温室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开始回升,但由于温室的通风量比较小,补充进的二氧化碳气体数量也有限缘故,直到下午覆盖草苫前,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始终低于温室外。覆盖草苫后,蔬菜的光合作用停止,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开始迅速回升,从覆盖草苫到24时前,由于温室内的温度比较高、氧气的浓度也比较高之故,蔬菜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比较旺盛,呼吸作用强盛,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也比较多,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上升比较快。下半夜随着温室内温度的下降以及氧气浓度的下降,蔬菜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量也随之减少,浓度增加比较缓慢。到第二天上午揭开草苫前,浓度升到一日中的最高值。

目前我们做了秸秆还田方面的一项技术----温室内秸秆还田技术,该技术主要特点是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同时有效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问题,该技术实施后对温室内作物有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率20%,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5%左右,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2-4倍。

此时,我看到了一篇报道,说因为地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对大气层和大气层外的保护层(名称不太准确,但意思是对的),造成了影响,因为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我就联想到如此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究竟该怎么有效利用,是应该秸秆还田还是该燃烧发电,究竟哪种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呢,理论计算,每燃烧一吨秸秆就会产生1.8吨的二氧化碳,这样看,还是秸秆还田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较少,那为什么秸秆还要燃烧发电,而不能有个更好地利用方式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221-635368.html

上一篇: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并重,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
下一篇:硼泥资源化利用研究
收藏 IP: 119.118.233.*| 热度|

2 武夷山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