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读中学时上语文课,读了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很为这些人物感到悲哀:一生节俭到死,没有亲情、没有娱乐,一个没有快乐的人生,要那么多钱干嘛呢?高中时上了《政治经济学课》,更是为80年代初期已经兴起的金钱拜物教所困惑:货币只是人所创造的商品交换的媒介,人却成了自己创造的商品——金钱的奴隶,岂不悲哉?成年时,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一系列日渐增高的大山的沉重压力,才逐渐明白了商品经济时代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二、贫穷可能伴随我们终生
曾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读过描述日本人悲催生活的一篇短文,说是日本人生活的很痛苦,从小到大,攒了一辈子钱,到死的时候钱还是不够花!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美籍华人有个说法:美国是老人、孩子的天堂,青年人拼搏的战场!到美国家庭做客的时候,发现许多美国老人的退休金实际并不宽松,一些人还要靠退休后打零工补贴家用。去年到德国做学术交流的时候,顺便到德国的超市、餐厅摸摸行情,动辄100多欧元一双的鞋子、十几欧元的快餐,对于月均1000多欧元收入的德国人来说,日子也是紧巴巴的,难怪许多人说德国人是工作狂。自然,对于正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社会保障都不健全的中国,贫穷更是一个伴随我们终生的伙伴,不管你愿不愿意。
1、大学毕业之前:收入为零,支出巨大,消费者
从母亲怀中呱呱落地,一直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本科、研究生毕业,我们一直是个收入几乎为零、支出巨大的消费者。有人做过测算,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毕业,人均教育费用高达17万元。如果考虑到婴儿期的营养费用、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业余爱好,这个费用至少要翻一番。
2、大学毕业后的职场初期:收入少、支出巨大,入不敷出
大学毕业后,初入职场的学子,收入少、支出巨大,财政面临着严重的入不敷出问题。其中2个最大的支出项目就是结婚买房、生儿育女。繁华都市,动辄数万元1平方米高房价,不仅花光了父母的养老积蓄,还使初入职场的小夫妻沦为终生为银行打工的房奴。严重的食品安全,使得数百元一罐的洋奶粉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昂贵的幼儿园赞助费更是加重了小夫妻的经济负担。
3、人到中年:收入高,支出巨大,月光族
人到中年,随着职称、级别的上升,收入也会增加。但与此同时,支出也在同步增大,主要的支出大项是子女的教育与婚房支出、父母的养老医疗补贴问题。另一方面,人到中年,精力逐渐衰减,身体透支现象严重,营养保健支出也在加大。以自己为例,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女儿仅民办学校的学费、音乐绘画业余爱好费用合计高达10万元。前几年每个月孩子读民办中学的学费、失能老人的医药费与护理费、自己贷款买房的月供,基本与家庭收入相当,属于典型的月光族。至于孩子大学毕业后,由双方父母出资买房、买车,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家庭为子女做贡献的标准配置,这2项支出巨大到难以预料。
4、几度夕阳红的老年:收入有限,支出难以预料,吝啬族
退休后,除了行政事业单位外,一般情况下,收入都会大减。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每个月收入基本保持不变。这个时候,最大的支出项目莫过于具体数额难以预料的养老、医疗费用。以南京为例,各级各类养老院每个月基本费用均高于各类收入人群的退休养老金。条件稍好的省级公办养老院每个月基本费用竟然高达四五千元,如果是失能老人,加上护理费、治疗费有可能高达上万元,这个标准高于省属大学正教授退休工资。至于医疗费用,更是个天文数字。以南京军区总医院为例,手术后每天住院费用高达数千元。如果,退休老人有个不争气回家啃老的子女,那日子过得更是雪上加霜了。由于收入有限,支出难以预料,退休老人多沾染开源节流、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购买打折商品、锻炼身体、业余时间炒股成了退休老人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贫穷伴随终生年代的经济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国人,贫穷将会伴随终生:钱永远挣不完、钱永远不够花。刨去爱好、理想等华丽的外衣,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年轻时赚钱、中年时保健、老年时养生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职业选择的角度,根据我毕业20多年的高中、大学同学的成长经历,如果依照收入的高低来看,依次为:私企老板、国企干部、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普通员工。除垄断国企、高层行政领导外,行政机关基层办事员、事业单位教学科研人员,工资并不高。这些体制内的单位唯一的好处是有个饿不死、吃不饱的基本工资以及退休后较好的预期待遇,作为混日子的养老场所尚可,其他的,就不能抱有幻想了。
因此,单纯从收入的角度看,学校里学点当代社会实用技术,到私企、外企打工,积累一定经验、人脉后自己创业,是提高收入的最佳途径。如果是官二代、富二代子弟,子承父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平民子弟,希冀通过读书、提高学历后,从事科研工作、考公务员、端铁饭碗改变命运,可能是个误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