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我们发布过一份报告《全世界科研人痛恨的5大顽疾》,在这些“顽疾”中,关于同行评审的问题排名第二。调查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反馈意见。在2019国际同行评审周之际,我们整理了来自不同作者关于同行评审的建议。这些建议又被分为了以下五大类。
一、审稿的奖励机制
❝ 作为智力贡献的交换,审稿人应该得到一些好处(文章获取权限、会议折扣等等)。
❝ 应该给审稿人支付报酬,审稿经验应该和教职评选、晋升机会挂钩。
❝ 目前看来,同行评审体系应该:a) 职业化;b) 涉及劳务报酬。15%的审稿人负责了约80%的审稿工作,审稿现在更像是种小型咨询工作,理应给钱。当审稿不再是义务劳动,出版商也有正当理由缩短审稿时间。总之,长远来看,对审稿人、作者、出版商三方都有好处。
二、同行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责任制
❝ 建立公平的体系,消除审稿人为私人原因拒稿的可能性。
❝ 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大家都能看的稿件系统,与其把决定权交给个别几位学者,不如让广大读者自己判断某项研究的价值。
❝ 我认为开放式同行评审能加强审稿质量,提升透明度。
❝ 双盲审稿非常有必要。名人的文章就算有缺陷也可能会被放行;一篇没有缺陷的文章,碰上竞争对手审稿也可能被卡。这种事儿太常见了。
❝ 应该提倡双盲审稿。有的审稿人不太专业,会根据作者的国家、种族、名字、英语水平看人下菜。审稿人应该就事论事,只管文章好坏。
❝ 应该设置后续的评论环节。比如在论文发表后,其他科学家可以就‘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或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审稿意见的品控
❝ 同行评审流程要加强品控。不是所有审稿意见的质量都过关,有的可能还有技术漏洞,这就需要编辑/副编辑后续把关。编辑应该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
❝ 编辑应该确保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问题、建议都表达得到位,作者才能相应地作出回复和改进。有时候审稿意见是以问句出现的,回信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答辩。如果审稿人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要求,作者就能省去很多回复的时间。
❝ 编辑应该让那种瞎出主意、帮倒忙的审稿人应‘停业整顿’,强制培训后再上岗。
❝ 假如作者能给期刊的审稿质量打分,并对公众开放,可能会提高审稿质量,缩短时间。
四、为高质量同行评审服务的流程
❝ 应该禁止作者指定审稿人,让出版商去找合适的人选。
❝ 编辑不该被审稿人牵着走,要对审稿意见有自己的判断,发现一些不切实际的补实验要求应该及时联系作者。这点同样适用于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强烈建议所有的期刊编辑能对审稿结果多上点心。
❝ 一篇稿子的审稿人不要超过两位。当审稿人数有3位或以上时,修改起来会很吃力,遇到审稿人意见不一致还会让情况变得更复杂。
❝ 目前选审稿人一般看的是谁有空,而不是谁够格。
❝ 编辑大多时候只是按审稿人的想法办事,自己不看稿件。如果审稿人本身靠谱也就算了,有时候随便找来人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 编辑在找审稿人时应该更谨慎,充分考虑对方的专业背景和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五、为审稿人提供培训和相关资源
❝ 同行评审应该有明确的操作指南。缺少经验和理论支持的审稿人非常有可能在某些关键数据的效度上出纰漏。
❝ 编辑和审稿人应该接受培训,不能光想着对出版商和期刊负责,也要对作者有责任心。
意得辑| 《科学深度编辑》助您发表高影响力期刊~
微信关注【SCI发表辅导】免费获取《科研写作资料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