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工科演变为理科并不能怪SCI,而是怪工科本身没有相应的科研评价机制。比如某学者有一项重要发明,也申请了专利,但是他没有找到可以合作的厂商推广这项专利,这个专利得不到一个客观的评价。毕竟你得去说服投资者与你合作才行。这就变成了你同时既是科研人员又充当商人,这哪是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特长?越是有钻研能力的学者,应该越不擅长推广产品。除了有一份专利授权证明外,就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衡量他专利的水平了,最后被当作为与某火锅或自行车构件这样的发明专利一个水平,拿一样的奖励。
与其这样,还不如发SCI,毕竟SCI还能分出引用数和一区二区来,至少与那些不入流的烂文章分出个档次来。
申请过专利的人都知道,专利审查与论文审稿不一样,前者并不是去审查创新价值,而是审查专利中有没有哪些技术与已有技术相同,考虑的是法律层面的东西。只要没有与其它文献中有相同的技术描述,这个专利申请就能授权了。因此,那些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所谓“发明”都可以申请成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觉得专利“很水”的原因。
SCI好在哪里呢?SCI的审稿是由国际上高水平的同行来审查的,而且影响力大的期刊的稿件录用率有限,其门槛要高得多。通过SCI影响因子以及各种SCI分区评价体系,能够把论文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客观地评价科研成果,这才是真正吸引高水平科研人员的地方。
目前我国的科研评价机制通常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项目、获奖。实际上,真正能够反映科研人员水平、门槛最高的只有论文。专著分不出等级来,目前只按字数和部数来评价。那些高水平的图书与烂大街的评凑书籍被当作一样的成果。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都很水!项目和获奖本来不能算作成果,但是因为评价机制太少了,也被各科研机构拿来凑数了。项目是划分级别的,比如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有些学者拿到项目后,实际上并没有认真去做,但是只要提交个结项报告,这就算作是一个成果了。项目要想获奖,实际上是比论文的。现在的职称评价机制就是数论文、数项目、数奖项、数专利。
现在要破除四唯,那么破除了四唯后剩下了什么?真实情况是,论文和SCI这种唯一能够体现科研成果价值的机制如果被破除了,恐怕就什么也不剩了,会严重伤害我国的科研体系。如果新的科研评价机制迟迟不出台,破除四唯就是个空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