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自我成长”先生(Mr. Self Development),
你是如何攻克拖延症的呢?
肯尼(Kenny)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SU)读书的时候,拖延症这个坏习惯可真把我给害惨了。每逢大考前一天晚上我总会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宿舍楼,或者是修理我的发型,而不是去复习迎考。
自那以后我就决心去攻克拖延症,下面就是我的经验心得;
要是你每天只能通过透晰治疗机才能够维持生命,你会腾出时间去完成某项任务吗?还是说,“我都快要死了,哪有空去做这等事!”
去年,我在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体检报告,发现墙上贴了一副漫画简报。画中有一个看上去非常忙碌的商人站在他的医生的办公室里,手上拿着一份不乐观的体检报告和医生说着什么。从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超重了。医生对这个商人说,“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每天锻炼1小时,要不然你就是死气沉沉地度过了24小时。”除了幽默之外,这幅卡通宣传画还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事情进行优先排序。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必须要腾出一些时间去行动。
对于人生中的大多数梦想而言,只要你每天都留出1个小时去做这件事,你就能最终实现它。每天卖力地奋斗一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就是360个小时。这么多时间足够你减掉40磅肥肉,也能让你多花些时间陪孩子,或是创业,也可以去提升一下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阅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耐克公司的标语就是“开始行动”。立刻开始行动要比正确地去做一件事更加重要。现在就开始行动的话,你就会犯更多的错误,这样你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伟大,就是勇于做梦;当你青春年少时,意气风发;但拥有更难忘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在你走到终点时可以说声‘梦想成真了’。“奋斗是人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此时此刻便是开始奋斗的最佳时机。
记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做了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吧。阅读:Outliers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呢(如,创业,择偶等)?列份清单出来吧。而且一定要确定你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能够让你离目标更近一步。如果你想去芝加哥,而你目前居住在洛杉矶,那么只要朝着芝加哥的方向前进,你最终就会到达目的地。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了,快点制定计划吧!
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自有其重要的地位。但要是你稍不留意的话,你就会纠结于制定出一个万全之策的话,你就很少去采取实际行动。所以,当你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之后,立刻就开始行动。细节方面的东西你慢慢地就会知道的,要是你等到明天再去行动的话,你可能就会一直拖延下去。
基于你的主要目标去设定一个为期3个月或6个月的短期目标,这样能让你保持良好的势头继续走下去。如果你只有一个五年计划的话,你很容易就会陷入拖延的泥沼中。
实现长期目标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这意味着这一过程会少一些愉悦。所以,把你的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目标的话,会让你产生更多的成就感。
对于这些短期目标,你必须要定期地对其进行评估。至少一周一次,最好是一天一次。
有些人在早上工作效率不错,就像我一样;也有人在晚上工作很有效率;还有的人喜欢在深夜工作。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属于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段,并且把最重要的任务都安排到这段时间里去完成。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喜欢在清晨的时候去学习。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的思路非常清晰、精力非常充沛、动力十足,和任何一个时间段相比我在此时的效率也更高。
当你在做重要的任务之时,你手头要准备一本记事簿。在开始学习之前(读大学时),我脑子里总会闪现其它的一些想法。比如,”最好还是先把房间打扫干净吧,因为整洁的环境有益于我思考。“这个想法很不错,也很靠谱,不过要是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去打扫房间就显得有些主次不清了。此外,有时我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先给父母亲打个电话吧,有好长时间都没和他们联系了。“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不过不是优先级别最高的事情。
手头有记事簿的话(大部分手机都有记事簿功能),你就可以把这些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在选一个恰当的时间去做这些事。写下这些事情,然后安排好你的时间去完成这些任务(如,晚六点去洗衣服等),这样你就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了,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总之,这样做能让你思路清晰并把注意力都放在手头的任务上去。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克服拖延症的6个步骤了,那就立刻去行动吧。阅读:拖延心理学。
记住,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行动的巨人,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做一些事情,然后就会有改变发生;除非你作出改变,否则是不会有改变的。
6.返回:译文归档
本文链接地址: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22854/307946;转载请注明出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