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univers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antumuniverse

博文

《意识究竟从何而来?从神经科学看人类心智与自我的演化》

已有 5784 次阅读 2012-6-11 22:59 |个人分类:意识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意识, 神经科学, 大脑, 自我

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作者:安东尼欧.达马吉欧

译者:陈雅馨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15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721360


内容简介
  荣登美、西、葡、法等国非文学畅销榜
  你知道动物、昆虫,甚或肉眼瞧不见的细菌也拥有意识?
  是什么让人类意识与其他生物的意识有所不同?
  且看神经科学家达马吉欧从演化的角度,切入这一科学界尚争议不休的神秘课题!
  本田奖得主达马吉欧从事与脑部运作相关的研究及写作已有三十余年,其作品向以融合科学及人文主义著称。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意识与身体某程度是分离的”,但他对此观点提出质疑,并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指出意识乃始于生物体所创造出的一种生物过程。
  除了从内省观、行为观及神经观等三种传统观点研究人类心智,达马吉欧也引进演化观,为看待及讲述意识心智史的方式带来根本变革。他也提出与感觉的起源和多样性有关的大胆假设,此假设在其所提出的意识之生物学建构的架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感觉是以身体和脑部网络的几近融合为基础,最先浮现于由来已久、功能简要的脑干,而非近代发现的大脑皮质。
  达马吉欧认为,人类脑部发展出的“自我”挑战了自然的漠不关心,并为文化的诞生开辟蹊径,是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彻底决裂,也是社会文化恒定的源头。他直指他称之为社会文化恒定之未竟工程的蓝图,乃是具有稳固基因根基的基本恒定,是简单的生命形态存在了数十亿年的价值的监护者。读完本书,犹如走过一趟探索心智与自我之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创新旅程。
   
作者简介
安东尼欧.达马吉欧
  美国南加大大卫.朵瑟夫研究基金会神经科学、心理学暨神经学教授,也是脑和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包括《笛卡儿之错:身体、情绪、理性及人脑》(De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对发生之事的感觉:意识形成中的身体及情绪》(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以及《寻找史宾诺沙:悲欢及感觉的脑》(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曾荣获佩索亚、席诺瑞暨柯萨雷力奖(Pessoa, Signoret, and Cozzarelli Prize,与妻子汉娜共同获颁),以及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技术与科学研究奖(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达马吉欧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及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现定居于洛杉矶。
    
译者简介
陈雅馨
  台大社会所毕。自由译者。译有《爱情的正常性混乱》(立绪)、《未来的性》(麦田)、《路西法效应》(合译)、《REPLAY重播》(商周)等书。
  
名人推荐
第五届吴大猷科普奖著作类金签奖得主 林正焜医师
台大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严震东教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奈波尔
大提琴家 马友友
联袂推荐
 
各界好评
  阅读达马吉欧的书最惊人之处,是会让人相信自己可以跟随脑部的运作,一窥最深处自我之私密现实的创造过程。——诺贝尔奖得主、《大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作者 V.S.奈波尔(V. S. Naipaul)
  我完全迷上了这本书。达马吉欧在更广的演化生物学和文化发展脉络中,呈现他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富有潜力的发现。这本开拓性的书提供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以思考我们自身、历史,以及文化在形塑人类共通未来的重要性。——大提琴家 马友友
  意识有两种:“我醒了”,早上醒来,我们恢复了意识,这是第一种意识;“闻到柚子花的香味”,意识到特定的影像、意境、物件……这是第二种意识。显然,没有第一种意识,第二种意识是不可能的;但这第一种意识也是最难捉摸了解的问题。我们甚至无法给这种“意识”一个明确的定义。
  长久以来,意识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碰都不敢碰的问题。非常高兴看到大师出手,从生物,从演化,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讨论意识的各个面向:“心智在哪里?”;“脑如何建构感觉、情绪和记忆?”;“不同层次的意识”;“为什么自我是意识必需的条件?”……剥茧抽丝,一步步带领读者回顾相关的文献,提出关键性的评论与作者的理论。如果读者想超越《破碎的心灵》、《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等通俗文章,本书是非常值得深读的好书。——台大动物学研究所教授∕前台大神经生物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严震东
  达玛吉欧藉着深奥的神经解剖生理学探讨意识的来龙去脉,让人类心智从玄界下凡,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本书架构庞大惊人,从本我的心灵谈到社会文化,足见作者长期钻研意识的成就。——科普作家林正焜医师
  达马吉欧从情绪的高层次脑部观点谈起,再转而讨论经过深度演化之低层次脑部对情绪、感觉及衡定经验的贡献。他证实意识的根源是情感性的,并为我们的动物同类所共享。达马吉欧以其独到的见解,带领我们从自然的观点理解生命的泉源。——华盛顿大学贝利动物福祉科学讲座教授、《情感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作者 雅克.潘克赛普(Jaak Panksepp)
  本书核心与以下两者有关:认知的神经学基础,以及将自我叠置在我们称为现实之建构上的议题。达马吉欧极富特色,并兼具了雄辩的说服力及学者特质。他对研究主题的驾驭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并有力地掌握了像脑袋里难以捉摸的“自我”这样深奥的议题。——纽约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教授暨讲座教授 罗多佛.R.林那斯(Rodolfo R. Llinus)
  达马吉欧多年来致力于脑部过程的研究,以求解开自我与心智的难解之谜,人类经验的所有自相矛盾在意识这个终极的未知中,终于在这部惊人之作中得到了统一。——电影导演、《空》(The Empty Space)作者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
 
目录
第一部 重新开始
第一章 觉醒
目标与理由
问题初探
证人自我
克服直觉误导
整合性观点
架构
主要概念综览
生命与意识
第二章 从生命规则到生物价值
现实的不可置信性
自然意志
活下去
恒定状态的起源
细胞、多细胞生物以及工程机械
生物价值
全有机体中的生物价值
先驱者的成就
发展激励因子
连结恒定性、价值与意识
第二部 心灵在大脑中可以是什么?
第三章 制作地图与图像
地图与图像
从表层以下切入
地图与心灵
心灵的神经学
心灵的起点
更接近心灵的形成?
第四章 心灵中的身体
心灵的课题
身体绘图
从身体到大脑
量的呈现与质的建构
原始感觉
身体状态的地图绘制与模拟
想法的来源
在心灵中描绘身体的大脑
第五章 情绪与感觉
定位情绪与感觉
定义情绪和感觉
触发及执行情绪
威廉.詹姆士的奇怪案例
情绪的感受
我们如何感觉到情绪?
情绪和感觉的时机
各式各样的情绪
情绪起伏的范围
杂谈钦佩与同情
第六章 记忆的构造
以某种方式,在某处
记忆记录的性质
意向先出来,地图才跟上
工作中的记忆
简谈各种记忆
问题的可能解答
聚合—离散区
再谈聚合—离散区
工作模式
如何以及在何处产生知觉与回忆
第三部 处在有意识的状态中
第七章 观察下的意识
定义意识
单独谈意识
除去自我,留下心灵
建立工作定义
意识的种类
人类与非人类意识
意识不是……
佛洛伊德式无意识
第八章 建立意识的心灵
一个暂行的假设
探索意识的大脑
预览意识的心灵
意识心灵的成分
原我
核心自我的建构
核心自我状态
脑部巡礼:建构意识心灵时的脑
第九章 自传体自我
有意识的记忆
建构自传体自我
协调的课题
协调者
后中皮质的一个可能角色
运作中的P MCs
关于后中皮质的其他考量
关于意识疾病的结语
第十章 组装成型
用概括的方式
意识的神经学
意识心灵背后的结构性瓶颈
从大型解剖结构区域的整体工作到神经元的工作
感质一问题
感质二问题
感质与自我
未竟之功
第四部 有意识之后
第十一章 与意识共存
意识为何胜出?
自我及控制的课题
关于无意识的其他讨论
关于基因体无意识
有意识的意志感
训练认知性无意识
大脑与正义
自然与文化
自我加入心灵
反思性自我的后果
附录
   
§内文1
 
    我们都可自由取用意识,因为我们的心灵可轻易、大量地产生意识,以致于每晚上床时我们总能果断且放心地让它关闭,并在每天早晨闹钟响起时又让它返回;若不包含午睡,这情形一年至少会发生三百六十五次。与我们的存在有关的事物中,少有如意识这样非凡、根本,看似神秘难解的东西。少了意识,亦即一个具有主观性的心灵,你根本无法知道自己存在着,更别说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想什么了。假设主观性没有出现在比人类还要简单的生物身上,或甚至在最初只得到非常粗浅的发展,记忆和推理能力就不可能有如此巨幅的扩展,也无从开拓出语言的演化之路,以及今日我们所拥有的细腻人类意识。创意不会有欣欣向荣的一天。不会有歌曲、绘画和文学。爱就不会是爱,而只是性而已。与人建立友谊会不过是为了合作之便。痛苦不会成为苦难(这么想想,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考虑到欢乐也不会成为深刻的狂喜,这是否是好处也很难说。如果主观性并未突然出现,就不会有认知也不会有人注意到,结果将不会有历史记录下人类历世历代的作为,也根本不会有文化。
   
虽然我还没有为意识下一个暂行的定义,我希望我对于如果没有意识代表了什么的看法不会遭到任何质疑:在意识缺席的情况下,个人观点将被搁置;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我们不知道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如果意识没有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来,并扩展成为人类意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人性,包括其全般的弱点与力量,也都不会发展出来。思及一个未被采纳的简单转向可能意味着生物学替代选择的损失,而正是这些替代选择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就令人颤栗。但是这么一来,我们如何发现少了什么呢?
   
我们把意识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它是如此随手可得、如此容易使用,如此优雅地消失、重现在日常生活中。然而,不论我们是不是科学家,当我们想到意识时,确实都是百思不解。意识是由什么组成?对我而言似乎是不平凡的心灵(mind with a twist),因为除非拥有可以意识的心灵,我们无法拥有意识。但心灵又是由什么做的?心灵是来自空气还是肉体?聪明的人说心灵来自大脑,心灵存在于大脑中,但这回答无法让人满意。大脑如何进行心灵活动?
  
不管有无意识,无人能看见他人心灵的事实尤其不可思议。我们可以观察他人的身体和行动,他们做或说或写些什么,也可以对他们的想法做出有根据的猜测。但我们无法观察他们的心灵,只能从我们的内在,并且是透过一扇相当狭窄的窗子,观察自己的心灵。心灵的性质,更别说是意识的心灵活动了,似乎与那些看得见、有生命的物质极端不同,以致于有想法的人会纳闷一个过程(有意识的心灵的运作)是如何与其他过程(被称为组织的集合生存的身体细胞)紧密协调。
  
但是说有意识的心灵是神秘的(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和说它是个难解之谜是两回事。这并不等于我们无法了解拥有大脑的活生物体如何发展出有意识的心灵。
  
目标与理由
本书致力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大脑如何建构心灵;第二:大脑如何让心灵拥有意识?我清楚知道提出问题不等同于回答问题,同时,论到有意识的心灵,假定存在着决定性的答案是愚蠢的。此外,我也明白,意识研究的大幅增长已经让人不可能充分了解及评价此一领域的所有贡献者,而术语及观点的争论更使得目前的意识研究形同步入地雷阵。然而,在承担一定的风险下,我们却可以合理地做一件事,那就是仔细将这些问题想过一遍,运用现有的证据去建立可验证的推测并想像未来,尽管这些证据并不完整且随时可能被推翻。本书的目标是思考这些推测并讨论出一个假设架构。我们的焦点在于人类的大脑需要如何加以结构化,以及它得如何运作才能让有意识的心灵浮现。
    
写书应该要有理由,而我写这本书是为了重新开始。我研究人类心灵和大脑已超过三十载,从前也写过关于意识的科学文章和书籍。但我已不再满足于自己过去对此问题的解释,而我对新旧相关研究发现的反思,亦已深深改变了我的看法,尤其是以下两个议题:感觉的起源和性质以及自我的建构背后的机制。我尝试在本书中讨论目前大众对这些议题最新的看法,也花费了相当的功夫探讨那些我们仍未知但希望已知的事。
     
我们通常会掉进一个陷阱,认为我们精密的生命管理背后,那些态度、意图和策略是起源于我们的大脑和复杂的意识心灵。为何不这样想?当我们从金字塔顶端和现在所处情境看它时,用此种方式构想这类过程之历史的确合理省力。然而,真相是意识的心灵只是让基本生命管理的技术知识,嗯,成为可知的(knowable)而已。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意识心灵是在一个高得多的层级里,做出它对演化的决定性贡献;它们与审慎的、超乎底层运作(offline)的决策以及文化创造有关。我当然并未轻视高层生命管理的重要性。更确切地说,本书的主要观点之一,即人类意识心灵将演化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而这正是藉由提供人类选择、藉由使得相对弹性的社会文化规则有可能超越复杂的社会组织而达成;比方说,社会性昆虫就令人注目地展现出这样的社会组织。或者应该说,我藉着让生命管理的隐密知识先于任何这类知识的意识经验,从而翻转了对意识之传统理解的叙事顺序。我也要说,这样的隐密知识是相当精密的,不该被视为是原始的。它有着巨大的复杂性及卓越的浅层智能(seeming intelligence)。
  
我并非在贬低意识的价值,反而很肯定是在提升无意识生命管理的地位,并指出它为意识心灵的态度与意图建构出蓝图。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拥有我适才描述的那种无意识态度。会不会我们渴望存活的人类意识、想要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意愿,是随着我们体内所有细胞尚未成形的意愿的聚集、随着一首肯定之歌所解放出的集体声音而揭开序幕?
 
透过一个单一声音表达出来的大型意识集体,不只是诗意的幻想而已。它和我们有机体的真实情形是相连的,在那里,单一的声音确实是以自我的形式存在于拥有意识的大脑中。但是如何将无脑、无心灵的单一细胞的意愿以及它们的集合体,转换成源自脑部的那个意识心灵的自我呢?要让这件事发生,我们得在我们的叙事中引进一个有能力改变整个游戏的激进行动者:神经细胞或神经元。
  
就人们所能尽力推测得知的,神经元乃是种独特的细胞,它不像身体中任何其他种类的细胞,甚至不像其他种类的脑细胞,如胶质细胞(glial cell)。是什么让神经元如此与众不同、如此特别呢?再怎么说,它们不也拥有一个细胞体(cell body)、配备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吗?它们不也像其他身体细胞那样,会重新配置内部分子吗?它们不也适应环境吗?是的,的确,上述所有说法都是正确的。神经元是彻头彻尾的体细胞,但它们也是特别的。
 
要解释神经元为何如此特别,我们必须考虑一项功能差异和一项策略差异。这个基本的功能差异与神经元产生电化学讯号(electrochemical signal)的能力有关,此种讯号有能力改变其他细胞的状态。神经元并未发明出电讯号。举例而言,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也能产生并使用这种讯号来支配它们的行为。但是神经元运用它们的讯号来影响其他细胞,也就是其他的神经元、内分泌细胞(它们会分泌出化学分子),以及肌肉纤维细胞。一开始,改变其他细胞的状态,正是构成并且规范行为的那类活动的来源,而这最终会促成心灵的形成。神经元有能力做出这样的贡献,是因为它们产生并沿着一种称为轴突(axon)的管状物传导电流。有时,这样的传输可以传到可被肉眼察觉的距离外,像是当讯号从我们的运动皮质(motor cortex)沿着神经元的轴突旅行了许多公分到达脑干,或是从脊髓抵达肢体末梢时。当电流抵达神经元尖端,即突触(synapse)时,会造成化学分子的释放,这种传导物质会接著作用在链子上的下一个细胞。当下一个细胞是肌肉纤维时,运动就产生了。
     
上述的功能差异正是造成巨大策略差异的原因:神经元是为了身体中所有其他细胞的利益而存在的。所有没有神经元的生物,正好能轻松证明神经元并非基本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此点。但是在拥有许多细胞的复杂生物身上,神经元协助这个多细胞的身体本身进行生命管理。这正是神经元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大脑的目的。我们所崇敬的大脑所有令人惊奇的作为,从创造力的奇迹到灵性的高尚极致,似乎都是通过神经元坚决献身于管理它们所栖身之身体内的生命而出现。
    
即使在以神经节方式排列的神经元网络所构成最素朴的脑中,神经元也协助身体中的其他细胞。神经元藉着接收身体细胞的讯号,促进化学分子的释放(就像它们藉由能到达身体细胞并改变其功能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达成此目标),或是藉由让运动发生(正如神经元刺激肌肉纤维并使它们收缩时)而完成这件事。然而在复杂生物精密的脑中,神经元网络最终变得酷似它们所属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它们最终会呈现身体的状态,完完全全地绘制出它们所服务的身体之地图,并构成身体某种实质上的代理人,即神经替身(neural double)。重要的是,它们终其一生维持着与其所模仿的身体的连结。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模仿身体并维持与身体的连结,是相对有助于管理功能的。
  
简言之,神经元是关乎身体的,而这样的“关涉性”(aboutness),这样不懈地指向身体,是神经元、神经回路和脑的定义特质。我认为正是这个关涉性,让我们体内细胞的隐密生存意愿能被转译为心灵的、意识的意愿。这隐密、属于细胞的意愿,受到大脑回路所模仿。说来令人好奇,神经元和大脑是关涉身体的这个事实,也指出了外在世界是如何在大脑和心灵中被绘制成地图。正如我即将在第二部中说明的,当大脑为身体外在的世界绘制地图时,它能够这么做得归功于身体的居间穿梭。当身体与其环境互动时,在如眼、耳、皮肤等身体的感觉器官中发生了变化;大脑将这些变化绘制成地图,于是外在于身体的世界就间接地在脑中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图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8133-581181.html

上一篇:《念力:让脑波直接操控机器的新科技.新世界》
下一篇:【Nature-2011】量子生物学的黎明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5 蔣勁松 黄智生 鲍得海 成金鑫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