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h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h2012

博文

如何来培养学生

已有 3091 次阅读 2015-9-24 17:3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己”,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有两方面的因素,老师的因素和学生本身的因素。

   我们先说老师的因素。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入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引导当代的大学生入门,老师如何来讲课就很重要。一般来说,讲课有三个层次的水准与境界:

第一层次:照本宣科;

第二层次:将内容完全掌握和吃透,按照自己的理解,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来讲解;

第三层次:不完全是讲书上别人的东西,而是在所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之上,加入和讲出自己钻研的成果,这里面包含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研究。

第一个层次很符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很多的老师就是这样来讲课,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

具备第二个层次讲课水平的老师算是比较高水平的老师了,这类老师在学校还是收到学生的欢迎的。但这个层次的讲课在中学是一种高水平,因为中学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在大学这种讲课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讲课,这种讲课不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有些理论知识,这类老师并不能给学生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没有科研经历,他自己也理解的不是很清楚。比如土力学中的土的抗剪强度公式,简单实用,但我们很多老师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公式,很多人在上课时一带而过。

第三层次的讲课,算是“大师级人物”的讲课了。具备这类讲课水平的老师是真正的大家,他除了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深奥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更为重要的是他能交给你思维的方法。因为他能交给你思维方式。这与他的科研经历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提高讲课水平和做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相关提高的。就我们的大学课本里面的知识来说,里面的理论很多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修改或者完善。比如,《流体力学》课程,如果在讲课中,换一个角度来讲述,那么应该会有另外一个收获,解决像湍流这类难题就不是什么问题。当然,如果在深入的研究,那么现在的飞机试飞就变得容易简单,也不用试飞员付出生命的代价;F22的水平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对于学生来讲,在进入大学之后有两个重要的过渡:

   首先,要完成从中学的被动学习方式向大学的主动学习方式的过渡,在中学是“受教”,在大学变成“求学”,这个过渡是在大学伊始就要尽快完成,完成得越快越好,越慢越被动。

   其次,经过三四年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已完成了学业,需要进一步完成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这是从汲取知识,训练技能到创造知识,获取经验的过渡。完成这个过渡的途径就是做论文或者做设计,所以论文导师或者设计指导老师负担了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过渡的任务。

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两方面缺一不可。没有好的领路人,学生常会走很多的弯路;没有努力的学生,再好的老师也是白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3131-923108.html

上一篇: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深圳滑坡灾害发生机理的一点思考
收藏 IP: 117.35.159.*| 热度|

4 张骥 姚伟 毛宁波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