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轻轻走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lidan

博文

重点大学不招复读生,谁忽悠谁

已有 10016 次阅读 2009-5-24 10:43 |个人分类:杂谈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重点大学, 不招, 复读生, 不招

 

4月13至18日是广西一年一度高一高二年级报名交费办理区会考的时间。

同学英的女儿与我的大女儿同在某示范性高中读高二。同学的女儿想不参加高二的五科会考,我告诉她,今年已有11个省市已不是一考定音了,平时成绩也作为参考,到底具体如何搞法我也不大清楚。不知明年广西的高考会不会有新的改革?还是参加会考的好,就算练练兵吧。

为会考的事,同学大老远的跑来了,在我家同时与二个读高二的女孩子聊了一下。

聊起明年高考的事,二个女孩子高兴的讲到有些重点大学已不再招复读生了,这对他们将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同学英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意思。考虑到二个女孩子晚上都回我家洗澡,我要天天与她们见面。我就说:“由你做主讲吧”于是英哈哈大笑的问二个女孩子:“示范性高中不是早就不准办复读班了吗,那我问你们,你们学校实际上有复读班吗?还有你们所知的一些地区级的重点高中有没有?”“名义上没有,实际上有。另立个名目,用个不同的校名,但还是重点中学的老师讲课,考上大学名额也算入重点中学的。”二个女孩你看我,我望你的一个一句。“好好努力吧,竞争情况年年差不多的。”

看二个女孩子都知的这么多了,也快是成年人了,都得面对一些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东西,好的,坏的。

于是我干脆说开了。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学校对复读的学生,视高考分数情况都有一套竞争策略。如果上了一本或二本线复读的,有的一个奖励老师100元以上介绍费不等。高分的学生呢,不怕复读多一年,因为上了一本线的,免交学费,每月补助伙食费300元,上了二本线的,免交学费,每月补助伙食费200元。还可以免费住三房一厅或二房一厅的公寓,开关灯由学生自由控制,5到12人住一套不等。比12个人住的单间好的多了,住宿费却是一样的。学校对他们就如皇孙样的养着,宠着。生怕人家转学了,或被别的兄弟学校挖了去。

高徒出名师。英雄休问出处。学校一本特别是重点中的重点院校指标的完成还得指望他们帮一把呢。高考指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学校的名利,就会如期而至,良性循环也就来了。今年高考考的好了,广告一打出去,超硬!来年好的生源就不愁了,再来年的高考也不用担心了。反之,不能完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给定学校一本二本指标任务的,大会小会,只差未武斗外,差不多如土改时批四类分子一样了。斧头打锤,锤打木!一路的批一去,层层追责任。(要是对生产安全事故,假冒伪劣商品,买卖官现象有这种不追清责任誓不休的实干精神就好了。)

那么重点大学招生真能有火眼金睛啊?被冒名顶替的罗彩霞的学生不是顺利毕业了啊?且她们长的就半点不像,一个中学同届毕业学生不会少于100人吧?他们怎么就没有去揭发,连自己的同学都不认得啊?为什么?就算有火眼金睛又如何,且看看高考的条例,有没有这条?不受年龄婚否限制了,就说明人有大器晚成,有少年天才,神童。还有我一直不懂是国家的法规大还是地方的政策法规大?按规定,地方的法规与国家的法律或法规相抵触的不生效。软对软就是下面帮高分复读考生造假档案,硬碰硬就是对簿公堂了吧?

大学老师请不要怪罪高中老师,他们无罪。相信大学教授也没有几个是自学成材,没读过高中的,且相当一些人都以读过某某名中学为荣。其实高中老师日子最为不好过。几乎没有双休日,寒暑假补课也是正常,不补才是异类。现在财政发的积校工资也没有他们的份,只有九年义务制学校的。高考重点中重点,一本,二本,指标具体的分到学校,分到班级,具体落实到每个任科教师。

在高考的事上目前谁也无法扮清高。谁敢马虎?对无力让孩子出国读中学的平民来说,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

我们都在批这种只看分数与升为率的教育,只是又有几个家长不是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的让孩子上升学率学的重点中学?且是考的上的,考不上的,有钱的有没钱的,有权的没权的几乎都想。为什么?升学率高啊,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机率也高啊,就业就容易些啊。换言之,所谓的名校都让中考大部分分数低的学生去读,会有这么高的升学率?

那么,目前情势下有更好的高考模式吗?且等时间与历史来回答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483-233823.html

上一篇:寻常人家
下一篇:重游丽江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廖永岩 陈绥阳 曹广福 曹聪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刘颖彪 魏东平 刘畅 苗元华 陈湘明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