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本博主原创,已经发在《中国研究生》2022年第5期。]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现在大学各个院系都有计算年度“工分”的方法。授课、带研究生、申请到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都可以折算成工分。工分和教师的岗位津贴、年终奖相关,也代表着教师对院系的贡献大小。然而,很多东西是很难用工分去衡量的。比如,院系计算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分时只考虑导师名下有几名研究生,而不管导师究竟付出了多大的精力指导研究生。再比如,教师借助报刊和新媒体给广大研究生提供学习和科研方法、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是不能计入工分的,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然而,我们国家有很多不为“挣工分”所限的大学教师。他们有的热心于给中学生开科普讲座,有的忙于指导本科生到实验室体验科研,还有的醉心于在报刊和新媒体给研究生提供方方面面的指导。
从20多年前读研究生开始,我就喜欢写关于读研、做科研和人生哲理方面的文章。成为研究生导师后,我把自己给课题组学生讲的做研究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拿到我的“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研究生课上去说,并把讲课内容整理成文在报刊发表;或者先撰文在报刊发表,再把发表的文章作为教学资料发给学生。我还热衷于给研究生开设相关的讲座,并在科学网博客发文。至今,我已经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章100多篇。
在这个时代,人要找到“要我做”“我想做”“我能做”这三个圆的交集。只是一厢情愿地“我想做”还不行,还要“我能做”,并且所作所为要符合时代需求(“要我做”)。借助各种方式给研究生“传道授业解惑”,正是我内心的召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