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群聊为什么谈不出具体的问题?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24-8-18 15: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群聊为什么谈不出具体的问题?

龚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近退了不少讨论群。为什么呢?讨论问题根本讨论不清楚,大家还是喜欢闲聊。比如,Q君提出想讨论一个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问题,大概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Q:我们最近碰到了一个薛定谔方程的求解问题,不知道怎么求解,各位大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出具体的问题】

A:这个问题我们10年前研究过,早就弄明白了,你们可以看这篇论文。【接着,A君发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确和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有关,但是是另外一个完全无关的话题。】

B: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工作,你可以从某个变换出发,然后做数值求解,参考我们的文章。【同样地,B君会发很多他们的文章,但是基本没有关系。】

C:量子力学的纠缠,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所以量子力学是非完备的。

D:怎么没有弄明白?早就有很多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爱因斯坦是错误的。

C:但是从哲学上来讲,物理应该是局域的。费曼说,没有人懂得量子力学。

E:所以,费曼的哲学是shut up, do calculation。

Q:你们讨论的,和我提出来的问题无关。

Q:谢谢A老师和B老师,我看了,和我的问题无关。

F: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F提供了论文。】

G:这个实验有意思,学习了,F老师,能不能加你微信,我们微信聊。

H:多粒子相互作用也会有纠缠,不是两体纠缠。【H提供了他们的几篇文章】

D:你这个纠缠,和我们说的纠缠不一样。多粒子纠缠,是无法定义的。

H:是吗?怎么解释?能否说说看。

C:你们说的这些纠缠,都不能证明量子力学是完备的。更不能说明量子力学的鬼魅性长程相互作用。

H:我们的纠缠,是用熵来定义的,波函数不能划分为直积形式。

C:你这是数学上的解释,从哲学上来讲,这些都是不完备的。

Q:你们扯得好远,请问大佬们,谁懂得我们碰到的这个薛定谔方程如何求解?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了。太痛苦了。

C:哲学是第一性的,是最根本的。

F:我们做实验,不谈这些不着边际的理论。哲学家,哈哈哈。

C:那是你们不懂哲学,哲学很重要,伟大的科学家都强调哲学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玻恩、杨振宁等。

D:纠正一下,杨先生不喜欢哲学。Shut up, do calculation,我喜欢这句话。

E:杨-李矛盾,后来怎么样了?最近看杨振宁的传记,里面有很多细节的讨论,蛮有意思。我觉得这个想法肯定是李先提出来的。

C:你跑题了。

K:【转了几篇李-杨矛盾的争论的文章】

H:有什么好讨论的呢,这是他们的事情。何况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谁还记得清楚呢?你们谁记得昨天说了什么话?

K:据说杨先生住院了,可能是得了新冠,祝杨先生早日康复。

L:李先生为什么不回国?

C:李先生更爱国,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捐献给了上海交大。【转一篇相关文章】

I:杨先生反对高能物理,不应该。他是高能物理的罪人。

E:不能这么说,杨实事求是,的确盛宴已过。

J:胡说八道,最近还有很多新的进展。我们最近在高能里面做了一些很漂亮的实验,论文发表在顶刊上。现在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提供了几篇论文】

C:暗物质,暗能量,到现在都不清楚。

D:对对对,也许这个世界永远也不能被认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L:层子模型,毛子模型。哈哈哈。

K:杨也是爱国的,李和杨,都对中国的科学有巨大的贡献。他们用不同的形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杨先生100岁的时候,谈的都是邓稼先先生的故事。

E:别着急,没有谁要否认杨先生的贡献。

Q:请教各位大佬,有谁知道这个薛定谔方程如何求解?谢谢大家。

H:杨、李、黄昆,他们都很伟大。黄昆可惜了,如果在国外,可能得诺贝尔奖。黄昆回国以后再也没有做什么伟大的工作。但是他后来培养了很多人。

E:我们的固体物理,用的是黄昆的书。

D:我们的也是,我估计国内很多人用的都是黄昆的教材。

F:这本书很多错误,都是小错误,没有人去更正了,可惜。真希望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能取更正它们。

J:胡说,黄先生后来在超晶格中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

...

聊天真的浪费时间。一方面,朋友聊聊天,促进感情,蛮不错。另外一方面,太发散思维了,各说各的,喜欢八卦,而不聚焦具体的问题。喜欢发自己的论文,而不是回答具体的问题。喜欢转各种文章,却不喜欢思考。在微信中,深度讨论是极少见的。我们在这样的聊天中,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科学家应该引起重视。今天做这篇文章,编造一个真实的故事,以给我们启发。我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是因为类似的讨论,每天都在群里上演,都是在以学术讨论的名义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讨论问题,需要在小群,最好是两个人直接讨论;其次,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深度思考,不要指望在群里真的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许多学术群,变成了点赞群、社交群、广告群和八卦群,只有极少数的群,能做到真正的学术讨论。

bagua.png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在知乎同步发布:https://zhuanlan.zhihu.com/p/7151607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94-1447075.html

上一篇:独立思考还是深度思考?
下一篇:学术群里毫无意义的聊天
收藏 IP: 218.104.71.*| 热度|

4 刘全慧 王安良 刘进平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