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sel

博文

龙卷风更容易发生在工作日,而不是周末

已有 5482 次阅读 2011-8-27 23:22 |个人分类:全球变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气象, 气候, 龙卷风, 气溶胶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气象事件的影响,远不止温室气体排放。其他原因包括气溶胶的排放、灌溉引起的水蒸气变化、土地用途的改变(包括热岛效应)等等。如前文所述,这些非CO2因素,在全球变暖宣传运动中都是被边缘化了的。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用“气溶胶”的排放来解释了一个有趣现象:“为什么龙卷风和冰雹在周末停歇”(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pip/2011JD016214.shtml,作者D. Rosenfeld and T. L. Bell)。下图是美国东部龙卷风和冰雹以一年和一星期为周期的日均次数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到,龙卷风的分布频率除了随月份变化(季节原因),在一星期内也有周期,星期三达到高峰,星期六则是低谷。而且,异常事件的级别越低(小的冰雹、小的龙卷风),频率波动也越显著。

作者的解释是,人类活动每星期内的周期变化会造成气溶胶排放的周期变化,气溶胶有助于不稳定的大气中形成云滴,从而导致极端气象在工作日和周末出现峰谷。

这个研究的数据展示手段和“潮汐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极为相似,我在2008年介绍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036&do=blog&id=480306)。这里从Cochran两篇原文补充两个图片:

大洋边缘逆冲型地震频率与应力半月周期无关(所以也和月相无关;地震频率不会随月亮圆缺变化):


(Cochran, 2007,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4, L04302)


但是大洋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频率和应力的半日潮变化有关——不过对地震预报没意义(见上面提到的我那篇文章):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我们看这些吻合得这么漂亮的图,即使不做统计分析,也会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现象确实存在明显关联(上文《欧洲“CLOUD”项目结果的气候学意义》里面的插图也是这样的好例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480310.html

上一篇:中国地震预测术之“引潮力法”——天文因素预报不了地震
下一篇:张博庭老师何必屡次靠谣言宣传水电?
收藏 IP: 173.51.98.*| 热度|

3 陈飞 苏盛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