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气候和气象事件的影响,远不止温室气体排放。其他原因包括气溶胶的排放、灌溉引起的水蒸气变化、土地用途的改变(包括热岛效应)等等。如前文所述,这些非CO2因素,在全球变暖宣传运动中都是被边缘化了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龙卷风的分布频率除了随月份变化(季节原因),在一星期内也有周期,星期三达到高峰,星期六则是低谷。而且,异常事件的级别越低(小的冰雹、小的龙卷风),频率波动也越显著。
作者的解释是,人类活动每星期内的周期变化会造成气溶胶排放的周期变化,气溶胶有助于不稳定的大气中形成云滴,从而导致极端气象在工作日和周末出现峰谷。
大洋边缘逆冲型地震频率与应力半月周期无关(所以也和月相无关;地震频率不会随月亮圆缺变化):
(Cochran, 2007,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4, L04302)
但是大洋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频率和应力的半日潮变化有关——不过对地震预报没意义(见上面提到的我那篇文章):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我们看这些吻合得这么漂亮的图,即使不做统计分析,也会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现象确实存在明显关联(上文《欧洲“CLOUD”项目结果的气候学意义》里面的插图也是这样的好例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480310.html
上一篇:
中国地震预测术之“引潮力法”——天文因素预报不了地震下一篇:
张博庭老师何必屡次靠谣言宣传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