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1506.docx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第22个技术领域是材料测试,例如用机械应力测试固体材料的强度特性,利用光学手段(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来测试或分析材料,以及利用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或其他自旋效应来测试或分析材料。
图8.22-1 材料测试领域的中国局专利增长情况
2020年,中国局在材料测试领域上的专利授权增长18%,达到18780项,占总授权量的4%,该领域是专利数量第10多的技术领域。近年来,材料测试领域的专利增长较快。
表8.22-1 2020年各国材料测试领域的中国局专利数量
国家 | 专利数量 | 专利份额 | 技术构成比重 | |
1 | 中国 | 16762 | 89% | 4% |
2 | 日本 | 562 | 3% | 2% |
3 | 美国 | 521 | 3% | 2% |
4 | 德国 | 208 | 1% | 2% |
5 | 韩国 | 97 | 1% | 1% |
6 | 法国 | 59 | 0% | 2% |
7 | 瑞士 | 102 | 1% | 4% |
8 | 荷兰 | 48 | 0% | 2% |
9 | 瑞典 | 36 | 0% | 2% |
10 | 英国 | 71 | 0% | 5% |
11 | 意大利 | 24 | 0% | 2% |
12 | 新加坡 | 22 | 0% | 2% |
13 | 丹麦 | 21 | 0% | 3% |
14 | 奥地利 | 8 | 0% | 1% |
15 | 其他 | 239 | 1% | 2% |
小计 | 18780 | 100% | 4% |
注:本表按照第一权利人进行统计(中国的数据暂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专利)。
我国国内的专利数量较多,占该技术领域专利份额的89%,比其他领域的份额相对偏高。国内专利中有4%的专利属于该技术领域,表明我国在该领域上的技术构成比重较高。总体来看,我国国内专利在该领域上的技术构成比重高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这说明我国在材料测试领域上的专利相对偏多。
表8.22-2 2020年国内各省市区材料测试领域专利数量
省区 | 专利数量 | 专利份额 | 技术构成 | |
1 | 北京 | 2780 | 17% | 4% |
2 | 江苏 | 2007 | 12% | 4% |
3 | 浙江 | 1387 | 8% | 3% |
4 | 广东 | 1366 | 8% | 2% |
5 | 山东 | 1290 | 8% | 5% |
6 | 上海 | 928 | 6% | 4% |
7 | 湖北 | 840 | 5% | 5% |
8 | 四川 | 682 | 4% | 5% |
9 | 陕西 | 601 | 4% | 5% |
10 | 安徽 | 581 | 3% | 3% |
11 | 辽宁 | 486 | 3% | 6% |
12 | 河南 | 465 | 3% | 5% |
13 | 湖南 | 434 | 3% | 4% |
14 | 重庆 | 348 | 2% | 5% |
15 | 福建 | 338 | 2% | 3% |
16 | 天津 | 333 | 2% | 6% |
17 | 黑龙江 | 289 | 2% | 6% |
18 | 河北 | 261 | 2% | 4% |
19 | 吉林 | 251 | 1% | 6% |
20 | 山西 | 187 | 1% | 6% |
21 | 江西 | 176 | 1% | 4% |
22 | 广西 | 163 | 1% | 5% |
23 | 云南 | 145 | 1% | 6% |
24 | 甘肃 | 131 | 1% | 9% |
25 | 贵州 | 105 | 1% | 5% |
26 | 台湾 | 64 | 0% | 1% |
27 | 内蒙古 | 53 | 0% | 5% |
28 | 海南 | 53 | 0% | 7% |
29 | 新疆 | 38 | 0% | 4% |
30 | 青海 | 24 | 0% | 7% |
31 | 宁夏 | 20 | 0% | 3% |
32 | 香港 | 18 | 0% | 3% |
33 | 澳门 | 1 | 0% | 3% |
34 | 西藏 | 0 | 0% | 0% |
注:本表数据按照第一权利人统计。
2020年,北京获得该领域国家专利2780项,占该领域的份额为17%,占本地区专利的4%;其次是江苏,达到2007项,占该领域的份额为12%,占本地区专利的4%。北京和江苏在材料测试领域上的专利数量最多,表明这两地汇聚了大量的材料测试技术研发力量,是研发能力最强的地区。
图8.22-2 2020年国内各省市区材料测试领域专利的数量分布
整体来看,国内的发明专利高度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湖北,这7个省区在2020年获得的专利数量共占国内的63%,是我国材料测试技术专利研发的重要地区。
图8.22-3 2020年国内各省市区材料测试领域专利的技术构成比重
另外,甘肃、海南、青海、吉林、天津、黑龙江、山西、辽宁在该领域上的技术构成比重较高,超过或达到6%,表明这些地区特别偏重材料测试技术的研发。
表8.22-3 2020年材料测试领域中国局专利授权前100家机构
机构名称 | 国家地区 | 专利数量 | 技术构成 | |
1 | 浙江大学 | 中国浙江 | 321 | 9%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陕西 | 186 | 8% |
3 | 清华大学 | 中国北京 | 170 | 6% |
4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湖北 | 147 | 7% |
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北京 | 129 | 24% |
6 | 江南大学 | 中国江苏 | 128 | 10% |
7 | 中南大学 | 中国湖南 | 127 | 7% |
8 | 山东大学 | 中国山东 | 125 | 8% |
9 | 河海大学 | 中国江苏 | 120 | 15% |
10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辽宁 | 117 | 10% |
11 |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江苏 | 109 | 13% |
12 | 天津大学 | 中国天津 | 107 | 8% |
13 | 吉林大学 | 中国吉林 | 106 | 8% |
14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北京 | 100 | 15% |
1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北京 | 100 | 11% |
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黑龙江 | 98 | 7% |
16 | 济南大学 | 中国山东 | 98 | 21% |
18 | 武汉大学 | 中国湖北 | 96 | 12% |
18 | 东南大学 | 中国江苏 | 96 | 6% |
20 | 东北大学 | 中国辽宁 | 94 | 8% |
2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中国广东 | 93 | 5% |
2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上海 | 88 | 6% |
23 | 重庆大学 | 中国重庆 | 86 | 9% |
24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北京 | 85 | 10% |
24 | 四川大学 | 中国四川 | 85 | 8% |
2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北京 | 84 | 5% |
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北京 | 83 | 3% |
28 | 江苏大学 | 中国江苏 | 79 | 8% |
29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日本 | 78 | 59% |
30 | 同济大学 | 中国上海 | 74 | 8% |
3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北京 | 73 | 22% |
3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北京 | 72 | 4% |
3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四川 | 72 | 15% |
32 | 厦门大学 | 中国福建 | 72 | 9% |
3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山东 | 65 | 12% |
36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四川 | 64 | 8% |
36 | 南京大学 | 中国江苏 | 64 | 12% |
3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安徽 | 62 | 10% |
39 | 北京大学 | 中国北京 | 61 | 9% |
39 | 长安大学 | 中国陕西 | 61 | 15% |
39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中国辽宁 | 61 | 10% |
42 |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北京 | 59 | 7% |
4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四川 | 59 | 3% |
42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国山西 | 59 | 9% |
4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江苏 | 54 | 5% |
4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中国湖北 | 51 | 5% |
4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安徽 | 51 | 20% |
48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中国北京 | 50 | 17% |
49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国北京 | 49 | 38% |
50 | 山西大学 | 中国山西 | 48 | 17% |
51 | 燕山大学 | 中国河北 | 47 | 5% |
51 |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 瑞士 | 47 | 33% |
51 | 山东科技大学 | 中国山东 | 47 | 14% |
54 | 北京化工大学 | 中国北京 | 44 | 7% |
54 | 上海大学 | 中国上海 | 44 | 10% |
54 | 中山大学 | 中国广东 | 44 | 7% |
54 | 复旦大学 | 中国上海 | 44 | 11% |
5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湖北 | 43 | 11% |
59 |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广东 | 41 | 8% |
59 | 浙江理工大学 | 中国浙江 | 41 | 11% |
61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日本 | 40 | 60% |
62 | 西北工业大学 | 中国陕西 | 39 | 5% |
63 | 青岛泱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中国山东 | 38 | 58% |
63 | 浙江工业大学 | 中国浙江 | 38 | 4% |
63 | 浙江海洋大学 | 中国浙江 | 38 | 6% |
66 | 扬州大学 | 中国江苏 | 36 | 13% |
6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北京 | 36 | 15% |
66 |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安徽 | 36 | 4% |
69 | 东华大学 | 中国上海 | 35 | 7% |
69 | 成都理工大学 | 中国四川 | 35 | 18% |
69 | 西北师范大学 | 中国甘肃 | 35 | 36% |
72 | 中国计量大学 | 中国浙江 | 34 | 12% |
73 | 山东师范大学 | 中国山东 | 33 | 17% |
73 | 宁波大学 | 中国浙江 | 33 | 10% |
73 | 昆明理工大学 | 中国云南 | 33 | 5% |
73 |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上海 | 33 | 13% |
7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中国江苏 | 32 | 8% |
77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安徽 | 32 | 14% |
77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中国北京 | 32 | 35% |
77 | 湖南大学 | 中国湖南 | 32 | 7% |
77 |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 美国 | 32 | 28% |
77 | 西北大学 | 中国陕西 | 32 | 15% |
77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北京 | 32 | 15% |
77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湖北 | 32 | 36% |
85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云南 | 31 | 26% |
85 | 深圳大学 | 中国广东 | 31 | 6% |
85 | 三峡大学 | 中国湖北 | 31 | 10% |
8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黑龙江 | 30 | 5% |
88 | 青岛大学 | 中国山东 | 30 | 11% |
88 | 苏州大学 | 中国江苏 | 30 | 5% |
91 | 福州大学 | 中国福建 | 29 | 6% |
9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北京 | 29 | 13% |
91 | 山东理工大学 | 中国山东 | 29 | 12% |
94 | 东北石油大学 | 中国黑龙江 | 28 | 19% |
9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广东 | 28 | 4% |
94 | 华南师范大学 | 中国广东 | 28 | 10% |
97 |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江苏 | 27 | 9% |
97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中国北京 | 27 | 75% |
97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北京 | 27 | 17% |
97 | 湘潭大学 | 中国湖南 | 27 | 7% |
注:本表数据按照第一权利人进行统计。
2020年,在材料测试领域上获得中国局专利授权最多的机构是浙江大学,其次是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
图8.22-4 2020年材料测试领域中国局专利授权前30家机构
从技术构成上看,日立、岛津、泱深等机构的比重较高,均超过50%,这些机构一多半的专利属于该领域,材料测试技术是其研发重点,其专业化研发程度较高。
图8.22-5 2020年30家机构的材料测试技术构成比重
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堃教授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