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1480.docx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2020年,韩国在华获得了9311项专利,占中国局的份额为2%,比上一年的专利数量略有减少。
表6.5-1 韩国在华专利20强机构(按专利权人统计)
机构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增长率 | |
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1628 | 1719 | 1627 | 1168 | 1128 | 862 | -5% |
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929 | 961 | 739 | 487 | 515 | 218 | -3% |
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913 | 1184 | 1046 | 833 | 848 | 821 | -23% |
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701 | 488 | 544 | 583 | 578 | 320 | 44% |
5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515 | 482 | 483 | 470 | 450 | 337 | 7% |
6 |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 498 | 253 | 181 | 140 | 21 | 1 | 97% |
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372 | 422 | 437 | 253 | 371 | 248 | -12% |
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234 | 181 | 195 | 168 | 96 | 84 | 29% |
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204 | 263 | 214 | 289 | 305 | 190 | -22% |
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197 | 207 | 146 | 138 | 116 | 124 | -5% |
11 | POSCO公司 | 130 | 91 | 113 | 95 | 82 | 38 | 43% |
12 | 株式会社KT | 100 | 39 | 27 | 12 | 1 | -- | 156% |
13 | 株式会社万都 | 98 | 95 | 94 | 82 | 68 | 36 | 3% |
14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91 | 81 | 40 | 32 | 19 | 18 | 12% |
15 | LS产电株式会社 | 90 | 145 | 125 | 119 | 83 | 107 | -38% |
16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65 | 50 | 53 | 25 | 53 | 49 | 30% |
17 |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 47 | 26 | 35 | 35 | 38 | 21 | 81% |
18 | 株式会社WITS | 46 | 1 | -- | -- | -- | -- | -- |
19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41 | 37 | 11 | 13 | 1 | -- | 11% |
20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33 | 29 | 17 | 13 | 22 | 18 | 14% |
注:本表数据按照第一权利人统计,增长率指2019-2020年的增长率(%)。
图6.5-1 韩国在华专利20强的专利增长状况
韩国在华专利最多的机构是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LG电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LG化学、乐金显示有限公司、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三星显示有限公司、三星电机株式会社、LG伊诺特有限公司。这些机构主要是韩国财团下属的电子及汽车企业。
表6.5-2 2020年韩国在华专利的技术小类(IPC4)分布
IPC | 小类 | 2020 | 占比 | |
1 | H01L | 半导体器件 | 1007 | 5.8% |
2 | G06F | 数据处理 | 778 | 1.7% |
3 | H04N | 图像通信 | 717 | 5.3% |
4 | H04W | 无线通信 | 530 | 3.2% |
5 | H04L | 数字信息传输 | 475 | 1.7% |
6 | H01M | 电池 | 462 | 4.8% |
7 | G02B | 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 | 312 | 4.4% |
8 | G11C | 静态存储器 | 311 | 19.0% |
9 | G09G | 显示控制的装置或电路 | 266 | 8.3% |
10 | G02F | 用于控制光的器件或装置 | 254 | 7.0% |
11 | C08L | 高分子化合物 | 226 | 2.9% |
12 | A61K | 医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 | 183 | 1.3% |
13 | H04B | 通信传输 | 178 | 2.7% |
14 | H05K | 印刷电路 | 170 | 3.2% |
15 | H04M | 电话通信 | 163 | 3.3% |
16 | G09F | 显示或广告 | 162 | 8.9% |
17 | F16H | 传动装置 | 157 | 7.0% |
18 | C08K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配料 | 155 | 2.8% |
19 | C08F | 碳碳不饱和键高分子 | 144 | 3.5% |
20 | H02J | 供电和蓄电 | 143 | 2.1% |
21 | C07D | 杂环化合物 | 136 | 1.9% |
22 | C08J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加工 | 126 | 3.2% |
23 | H01Q | 天线 | 125 | 4.1% |
24 | C09K | 荧光液晶等材料 | 124 | 2.6% |
24 | G03F | 图纹面的照相制版工艺 | 124 | 8.3% |
26 | A61B | 医学诊断 | 123 | 1.7% |
27 | F25D | 冷柜或冰箱 | 118 | 8.3% |
27 | F24F | 空气调节 | 118 | 2.6% |
29 | G01R | 电磁测量 | 108 | 1.4% |
30 | B60W |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 | 104 | 4.8% |
31 | C08G | 醛或酮的缩聚物 | 101 | 1.8% |
32 | A61P | 化合物或药物制剂 | 98 | 0.8% |
33 | G01N | 测试或分析材料 | 97 | 0.5% |
34 | H02K | 电机 | 90 | 2.3% |
35 | H01F | 磁体或变压器 | 89 | 4.0% |
35 | C22C | 合金 | 89 | 1.6% |
37 | C12N | 微生物或酶 | 83 | 0.8% |
37 | D06F | 纺织品的洗涤 | 83 | 5.3% |
37 | B62D | 机动车 | 83 | 3.2% |
40 | C09D | 涂料 | 78 | 1.8% |
41 | G06Q |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 | 77 | 0.7% |
42 | B01D | 分离 | 76 | 1.1% |
43 | F02M | 发动机可燃物的供给 | 75 | 6.3% |
43 | C09J | 黏合剂 | 75 | 3.5% |
43 | C07C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75 | 1.3% |
46 | B32B | 层状产品 | 74 | 2.3% |
47 | G03B | 摄影 | 72 | 5.1% |
47 | C23C | 金属材料的镀覆 | 72 | 1.7% |
47 | H01G | 电容器 | 72 | 4.9% |
50 | B60R | 车辆的特殊配件或部件 | 70 | 2.5% |
50 | G06K | 数据识别 | 70 | 0.6% |
52 | F21V | 照明装置 | 68 | 2.7% |
52 | G06T | 图像处理 | 68 | 0.7% |
54 | C21D | 金属热处理设备 | 66 | 2.7% |
54 | F02D | 燃烧发动机的控制 | 66 | 5.4% |
56 | H04R | 扬声器 | 62 | 2.5% |
57 | A61Q | 化妆品或梳妆用品 | 61 | 3.4% |
58 | B29C | 塑料成型 | 58 | 1.0% |
58 | C07F | 含除碳氢等的无环化合物 | 58 | 3.2% |
60 | H02M | 变电 | 57 | 1.5% |
61 | G10L | 测量力或机械功率 | 54 | 2.2% |
62 | F01N |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 53 | 4.9% |
63 | B01J | 颗粒化催化和胶体 | 50 | 0.6% |
64 | H01R | 集电器 | 48 | 1.1% |
64 | F01L | 发动机的循环操作阀 | 48 | 12.8% |
66 | H05B | 电热 | 47 | 2.4% |
66 | F21Y | 光源的构成 | 47 | 3.1% |
68 | B60T | 车辆制动控制 | 46 | 4.0% |
68 | B60H | 车用空调 | 46 | 7.6% |
70 | H01B | 电缆或绝缘体 | 45 | 2.2% |
70 | F16D | 传送旋转运动的联轴器 | 45 | 3.2% |
72 | F16K | 阀或龙头 | 42 | 2.0% |
72 | C12P | 发酵或用酶合成 | 42 | 1.6% |
74 | A47L | 家庭的洗涤或清扫 | 40 | 2.7% |
74 | B60K | 车辆动力装置布置或安装 | 40 | 2.4% |
74 | B60L | 电动车辆动力装置 | 40 | 1.4% |
77 | H03K | 脉冲技术 | 39 | 3.8% |
78 | F25B | 制冷机 | 38 | 1.9% |
79 | F21S | 非便携式照明装置 | 37 | 2.6% |
79 | H04J | 多路复用通信 | 37 | 4.4% |
81 | A61L | 外科材料或消毒 | 35 | 1.3% |
81 | F02B | 活塞式内燃机 | 35 | 3.7% |
81 | F04D | 非变容式泵 | 35 | 1.9% |
84 | B23K | 焊接及热切割 | 33 | 0.7% |
85 | B65D | 贮存或运输的容器 | 32 | 1.2% |
85 | B60N | 车辆座椅或乘用设备 | 32 | 3.6% |
85 | H01H | 电开关或继电器 | 32 | 1.7% |
88 | C02F | 水处理 | 31 | 0.4% |
88 | H03M | 编码译码或代码转换 | 31 | 3.4% |
88 | A23L | 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 | 31 | 1.2% |
88 | F21K | 特殊光源 | 31 | 6.2% |
92 | A63B | 体育锻炼的器械或球类 | 30 | 1.5% |
93 | A45D | 理发、修面或修指甲设备 | 29 | 10.7% |
93 | F04B | 液体变容式机械或泵 | 29 | 2.1% |
95 | A47J | 厨房用具 | 27 | 1.4% |
95 | F16F | 弹簧或减震器 | 27 | 1.6% |
95 | F21W | 照明装置或系统的应用 | 27 | 3.6% |
95 | G01B | 长度角度面积的计量 | 27 | 0.5% |
95 | A61M | 医用注射或抽取器械 | 27 | 1.0% |
95 | F16L | 管子或管接头 | 27 | 1.6% |
注:本表数据按第一权利人统计,占比指其占2020年中国局专利某一技术类别的份额。
图6.5-2 2020年韩国在华专利前30个技术小类(IPC4)的数量分布
韩国在华专利数量较多的技术小类包括:半导体器件、数据处理、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数字信息传输、电池、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静态存储器、显示控制的装置或电路、用于控制光的器件或装置、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小类的专利数量均超过200项,其中半导体器件类专利达到了1000多项。另外,份额超过10%的技术小类包括:静态存储器、发动机的循环操作阀、理发修面或修指甲设备。其中,韩国在华的静态存储器专利高达311项,占中国局专利的19%,可见韩国在信息存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表6.5-3 韩国在华专利的技术领域状况(按专利权人统计)
技术领域 | 2020 | 2019 | 2018 | 增长率 | 占比 | |
1 | 农业和食品 | 70 | 57 | 39 | 23% | 0% |
2 | 生活和运动用品 | 215 | 212 | 196 | 1% | 2% |
3 | 医学诊断与外科 | 123 | 115 | 65 | 7% | 2% |
4 | 医学治疗和护理 | 130 | 113 | 90 | 15% | 1% |
5 | 药物和家庭日用化学品 | 184 | 158 | 152 | 16% | 1% |
6 | 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 | 177 | 145 | 142 | 22% | 1% |
7 | 成型加工作业 | 298 | 268 | 276 | 11% | 1% |
8 | 一般车辆 | 510 | 632 | 628 | -19% | 3% |
9 | 铁路、船舶和飞行器 | 39 | 33 | 35 | 18% | 1% |
10 | 包装和储运 | 86 | 102 | 64 | -16% | 1% |
11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289 | 281 | 320 | 3% | 1% |
12 | 化工 | 342 | 277 | 233 | 23% | 1% |
13 | 有机化学 | 241 | 199 | 196 | 21% | 1% |
14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388 | 302 | 276 | 28% | 2% |
15 | 生物化学 | 106 | 84 | 67 | 26% | 1% |
16 | 纺织、造纸和印刷 | 147 | 161 | 212 | -9% | 1% |
17 | 建筑和采矿 | 125 | 136 | 95 | -8% | 1% |
18 | 发动机和泵 | 343 | 284 | 193 | 21% | 3% |
19 | 一般机械和武器 | 355 | 322 | 276 | 10% | 2% |
20 | 照明与制冷制热 | 445 | 393 | 324 | 13% | 2% |
21 | 物理测量 | 138 | 131 | 83 | 5% | 1% |
22 | 材料测试 | 97 | 80 | 68 | 21% | 1% |
23 | 光电辐射测量与核物理 | 153 | 123 | 123 | 24% | 1% |
24 | 光学和摄影 | 622 | 658 | 504 | -5% | 5% |
25 | 物理信号和控制 | 119 | 131 | 112 | -9% | 1% |
26 | 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 | 481 | 451 | 368 | 7% | 5% |
27 | 计算机接口 | 530 | 602 | 586 | -12% | 6% |
28 | 控制器和运算器(CPU) | 42 | 40 | 59 | 5% | 1% |
29 | 计算机一般零部件 | 229 | 142 | 130 | 61% | 1% |
30 | 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 | 12 | 14 | 22 | -14% | 0% |
31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 | 43 | 101 | 118 | -57% | 0% |
32 | 计算机安全 | 31 | 54 | 42 | -43% | 1% |
33 | 数据识别 | 70 | 82 | 63 | -15% | 1% |
34 | 图像处理 | 68 | 66 | 67 | 3% | 1% |
35 |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 | 77 | 42 | 53 | 83% | 1% |
36 | 信息存储 | 314 | 181 | 171 | 73% | 15% |
37 | 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 | 526 | 417 | 402 | 26% | 3% |
38 | 半导体制造 | 241 | 290 | 307 | -17% | 3% |
39 | 半导体零配件 | 87 | 139 | 105 | -37% | 4% |
40 | 半导体元件 | 614 | 654 | 771 | -6% | 7% |
41 | 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 | 488 | 519 | 539 | -6% | 7% |
42 | 电池 | 462 | 393 | 414 | 18% | 5% |
43 | 发电和输变电 | 325 | 315 | 320 | 3% | 2% |
44 | 基本电子电路 | 105 | 86 | 74 | 22% | 3% |
45 | 电热与等离子体 | 60 | 225 | 204 | -73% | 3% |
46 | 通信传输系统 | 178 | 258 | 348 | -31% | 3% |
47 | 数字信息传输 | 327 | 291 | 246 | 12% | 3% |
48 | 数据交换网络 | 64 | 89 | 99 | -28% | 1% |
49 | 数据传输控制协议 | 67 | 56 | 43 | 20% | 1% |
50 | 数据传输控制程序 | 77 | 78 | 56 | -1% | 1% |
51 | 图像通信 | 717 | 676 | 678 | 6% | 5% |
52 | 无线通信网络 | 509 | 638 | 508 | -20% | 3% |
53 | 无线通信业务 | 116 | 96 | 58 | 21% | 2% |
54 | 广播和电话 | 236 | 228 | 169 | 4% | 3% |
注:本表数据仅统计了第一权利人的所属国家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增长率指2019-2020年的增长率(%),占比指其占2020年中国局专利某一领域的份额。
2020年,韩国在华专利最多的技术领域是:图像通信、光学和摄影、半导体元件、计算机接口、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一般车辆、无线通信网络、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均超过500项。
韩国最具优势的领域是:信息存储、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半导体元件、计算机接口、图像通信、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电池、光学和摄影。这些领域的专利占中国局专利份额为15%至5%。
韩国相对劣势的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农业和食品、建筑和采矿、材料测试、包装和储运、数据识别、铁路船舶和飞行器。这些领域的专利占中国局专利份额不足0.6%。韩国是典型的科技创新型国家,其专利主要布局在半导体、光学、显示技术等新兴技术方面,但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农业技术等方面相对弱一些。
图6.5-3 韩国在华专利在54个技术领域中的增长
图6.5-4 2020年韩国获得的中国专利在54个技术领域中的份额
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堃教授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